![]() 鐘書說:一個人二十不狂沒志氣,三十猶狂是妄人。 前半生風(fēng)塵仆仆,志在四方,后半生沉淀生命,歸隱平凡。 平凡,才是生活的真相。接受平凡,是一個人成熟的標(biāo)志。 ■ 生而平凡,不必抱歉 都說年少不懂李宗盛,聽懂已是而立年。李宗盛在《凡人歌》中寫道: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閑。 短短二十字,卻詮釋了平凡才是生活的真相。作家梁曉聲講過一個故事,一位國外朋友曾經(jīng)問他: 近年到中國,一次比一次更加感覺到,中國人心里好像都暗怕著什么,那是什么? 梁曉聲說:也許大家都在怕著一種平凡的東西。她追問:究竟是什么?梁曉聲說: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 平凡的人生,大抵相似。沒有光鮮亮麗的背景,也沒有超出常人的能力,在平凡的日子里,做著平凡的事。 生而平凡,并不可恥。一輩子自命不凡,自怨自艾,才真正不值;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才真正不幸。 同樣的生,不一樣的活。多少人拼盡全力,也只能平凡到塵埃里。俗世意義上的成功,少不了機遇,少不了命運。 而我們普通人最需要的自我教育,是如何在平凡的人生境遇里,不怨天尤人,不盲目焦慮,心平氣和地跋涉過漫長的歲月。 ■ 接納平凡,跟自己和解 歌手毛不易在《像我這樣的人》里寫道:像我這樣優(yōu)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里浮沉? 一邊是:像我這樣不甘平凡的人,世界上有多少人?一邊是:像我這樣碌碌無為的人,你還見過多少人? 從優(yōu)秀到迷茫,到尋找,到平凡,其實接納平凡,是經(jīng)歷過迷茫和痛苦之后的釋然。 敢與自己的平凡和解,是成熟的標(biāo)志,沒什么可悲可恥,反而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這個世界的勇氣。 蕓蕓眾生,人人生而不同。有人選擇創(chuàng)業(yè)打拼,功成名就;有人按部就班,娶妻生子。 沒有誰比誰的生活容易,也沒有誰比誰的人生高級,每一個認(rèn)真努力的靈魂,都應(yīng)該被尊重。 穆旦說: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生活。如果有一天我們都能無憾地說出這句話,就不算辜負此生! 接納平凡,不代表妥協(xié)或放棄,而是終于認(rèn)清了: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其價值。 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 人生下半場,平凡是智慧 作家周國平說: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二是發(fā)現(xiàn)再怎么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承認(rèn)平凡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人生苦短,有些道理,別懂得太晚。 無論多么波瀾壯闊的生命,最終都要歸于日常的油鹽柴米。終其一生,我們摸爬滾打的,不過是滾滾紅塵里的煙火人事。 林語堂說:平凡者,就是平順、安常、知足,平凡人的一生就是平安知足的一生。 一顆平常心,面對萬千事。能放下的就放下,能釋然的就釋然。不糾結(jié)已失去,不執(zhí)迷未得到,珍惜塵世的幸福,安享內(nèi)心的寧靜。 生活的本真就是平凡,能把自己看透且活明白的人,才是擁有大智慧的人。 不過平凡不同于平庸,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卻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前者腳踏實地發(fā)光發(fā)熱,后者得過且過混吃混喝; 前者是安于平淡但認(rèn)真生活,后者是是庸庸碌碌且無所作為;平凡讓人心安,平庸讓人頹廢。 真正發(fā)自內(nèi)心地接受平凡,一定也會不由自主地拒絕平庸。不與平庸為伍,不與平凡為敵,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接受平凡,不是向命運妥協(xié),而是與自己和解。接受平凡,不是為了無所作為,而是明確自己能做些什么。 平凡是人生唯一的答案,接受平凡,是一個人成熟的標(biāo)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