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注定一輩子都是窮人。 正如《史記》所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他們的成功或失敗都一定有規(guī)律可循。 常言道:讀史可以明智。在讀過《史記》之后,竊以為,那些“越混越好”的人,往往克服以下三個缺點,看看你做到了嗎? 一、太在乎面子據(jù)《史記》記載:漢高祖劉邦在當亭長時,終日游手好閑,活脫脫就是一個潑皮無賴。眾所周知,“無賴”是最不在乎面子的,劉邦也是如此。 有一個很著名的例子——劉邦后來和項羽爭天下,項羽曾經(jīng)抓住劉邦的父親,以此要挾劉邦。 但劉邦卻說:“你我早已約定成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現(xiàn)在你要烹殺你爹,那請你也分一碗湯給我喝。” 如果是換作其他的大英雄、大豪杰,一定會在乎天下人的評價,但劉邦不在乎這些“面子”,使得項羽不僅沒有傷害劉太公,而且還為自己爭取了更多的機會。 作為普通人來說,面子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但偏偏生活中的很多人,最在乎的就是面子——擺攤能掙錢,他嫌丟人;直播帶貨能掙錢,他不敢上鏡;上臺演講能向領導展示自己,他扭扭捏捏。 如果說,曾經(jīng)的劉邦也像現(xiàn)在這般在乎面子,恐怕歷史就將改寫。 二、以自我為中心劉邦在建立了西漢王朝后,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這一段話,顯示出劉邦的又一個過人之處——知道別人的長處,也知道自己的短處,進而深知自己的定位。 《菜根譚》有云:“蓋世的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劉邦能夠推翻秦朝、打敗項羽,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以自我為中心”。 反觀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每當團隊取得什么成績,總想占取最大的功勞;每當團隊出現(xiàn)什么錯誤,又急忙甩鍋,生怕連累自己。 凡事都以自身的利益為標準、聽不進他人的意見。這樣的人,又怎么能混得開呢? 三、總想“一夜暴富”《史記》記載:劉邦攻入秦朝的國都咸陽后,帳下的將士們紛紛爭搶皇宮中的金銀財寶。就連劉邦本人,也被華麗的宮殿迷得眼花繚亂。 后來在樊噲和張良的勸導下,劉邦幡然醒悟,命人封了宮殿,然后帶著將士返回灞上。 其實按照當時的情況,劉邦比項羽先一步攻入咸陽,是占有很大優(yōu)勢的。但劉邦雖出身普通,卻擁有一般人不可比擬的眼界。 《荀子》里面講:“道雖邇,不行不至?!蹦呐鲁晒Φ哪繕司嚯x自己再近,但如果不一步一步地去走,也是無法到達的。 同樣的道理,無論想掙多少錢、獲得多高的社會地位,都需要踏踏實實地去行動。妄想“一夜暴富”的結(jié)果,就是沉浸在白日夢中,無法自拔,然后墮入深淵。 結(jié)束語其實從《史記》記載的這些內(nèi)容來看,劉邦能打破階級的壁壘,一躍成為開國之君,并非運氣使然。這其中,還暗含了許多成功的條件和規(guī)律。 如果我們能夠找到這些規(guī)律,并運用起來,即使自己這輩子不能大富大貴,至少下一代可以站在自己打下的基礎上,獲取更多的資源和成功的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