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神功云臺山 宋亞軍 走進云臺山景區(qū),抬眼望去,巍巍太行山巍然屹立,雄偉高峻。從遠處看,群山通體多為白色巖石,只在頂部和巖石的縫隙里,顯出幾抹綠色。 比較而言,太行山脈沒有張家界天子山的雄偉瑰麗,沒有安徽黃山的雄奇秀美,也沒有山東泰山的雄偉高峻,但太行山山體巨大,山頂多隆起,特別是一面的峭壁,垂直而下,獨有一種氣勢,顯得雄偉莊嚴,凜然不可侵犯。 大自然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讓巍巍太行獨有一種神奇魅力。 此行我們只重點游覽了有“小寨溝”之稱的潭瀑峽,由于天旱,更有魅力的泉瀑峽沒有看到,殊為遺憾。 潭瀑峽是一條兩座山峰之間的大峽谷。峽谷長1270米,南北走向。峽谷東面,峭壁聳翠,基巖裸體。峽谷西面,諸峰參差俏麗,峰群一字排列,峰峰直立,爭奇斗異。峽谷兩側(cè)皆草木翠綠,濃蔭郁郁,鳥聲啼囀。走在觀景的棧道上,看到的石階常是濕濕的,偶有飛散的水珠撲在臉上,才發(fā)覺旁邊的巖壁上濕漉漉的,有水流滲露而出,由于經(jīng)年累月,遂有青綠色的苔蘚粘在上面。偶有滲出的泉流凌空飄下,便有晶瑩的水滴鉆入襟袖了。 潭瀑峽最見造化神功。大自然的偉力,讓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石塊滾落溝底,無數(shù)大的石塊或獨立一隅,或交疊一體,或斜著身子偎依,種種姿態(tài),難以盡述。大小石塊堆疊成萬千造型,人類窮極想象,也恐難描述其萬一。泉水淙淙而下,遇有大石塊的阻攔,在大石塊的上方,便形成了面積不等、形狀完全天然的水潭。 水潭中的水,沿著大小石塊間的縫隙擇路而走,于是形成了曲折有致的細小水路,蜿蜒游走。水路下行,從高處跌落,便是亮白的瀑布。 因干旱,潭瀑峽里的瀑布并不大,但其美足以令人嘆賞。 遠觀瀑布,如白練扯下,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直晃人眼。近觀之,瀑流的喧囂不絕于耳,水流澄澈,潭水中的細石水草都清晰在目。在這一方無塵的幽靜境界里,靜水流深,是怎樣一種超然出塵的境界?水似玉,心也似玉。在沒有喧囂的紅塵里,輕攬一潭翡翠,任萬千情思飄起,帶一線空靈的心去敲一扇禪意的門扉。人和禪就在這意念的暢游中一塊飛起…… 于是,造化神功,讓潭瀑峽自下而上,形成了眾多的飛瀑和水潭。見瀑布而知水之靈動,望深潭方曉水之靜美。觀飛瀑深潭,則深深嘆服造化神功,嘆息人類的智慧遠遠不及。 承蒙大自然造化的神奇,逆水而行,有如游仙,步步引人入勝,美景層出不窮,好戲連臺,演奏出美好的山水樂章。 在每一條飛瀑下,游客們皆駐足觀賞,用相機拍下絕美的景色,以為別后紀念。在潭邊,更有不少游客坐下來,用清清的潭水洗洗腳,洗去疲憊,洗到自然的靈氣和秀美。 這樣的場景,最讓人感慨人與自然的和諧,大自然是母,人類是子,我們敬畏自然、親近自然,實則是兒女應(yīng)有的態(tài)度。 沿途有許多奇石,或靜臥潭中,或兀立泉邊,或橫亙于石路,大大小小,千姿百態(tài),難以言表,將整個小寨溝裝點得分外秀美。 站在唐王試劍石前,凝望那垂直的劍痕,不禁暗問:這真的是唐王李世民在去西征路上之前,為了試一下嵇康寶劍的鋒利而一劍劈下的嗎?其實,唐王根本無此神力,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渾然天成。 在峽谷的最上端,上面是壁立千仞,危巖高聳,森森然有向人迫近之感,下面是若干巨大石塊堆疊而成的石林、水潭。奇石,水潭,瀑布,構(gòu)成了至為奇妙的景觀龍鳳潭邊的蝴蝶石,栩栩如生,真如一只凌波展翅欲飛的蝴蝶。徜徉于此,仿佛身在畫中游,深嘆造化之奇。 游人至此,大為驚嘆,忍不住縱聲長嘯,于是,長嘯之聲此起彼伏,回蕩在山谷間。 作詩一首,以敬謝造化之神功。 奇山秀水中,情濃發(fā)長嘯。 飛瀑殷勤意,清潭來相照。 山戀著水,水繞著山。在云臺山移步換景的無窮樂趣里,青山與碧水映襯,飛瀑與流泉交織,仿佛那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是一幅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而那一瀑一泉、一潭一水都是一句句雋永無聲的美麗詩歌。在山水相依的云臺山里,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如詩如畫”,云臺山讓我確信了大自然的底蘊與靈魂。 下山了,我不禁在心里默念:造化神功云臺山,謝謝你的厚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