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劉村壩變形記

 宣城歷史文化 2022-01-16

劉 村 壩 變 形 記

吳云駕

微信版第1077期






水利是農業(yè)的命脈,事實證明,在農耕文明時代旱澇保收有賴于斯。歷史悠久的劉村壩,位于南山街道辦事處獨山村劉村村民組所處的西津河上(系水陽江上游)。據1936年《寧國縣志》卷二《水利志》載:“劉村壩,三十四都,灌田六千余畝?!薄皠⒋鍓巍敝钤缫娪谇骞饩w二年(1876),查《同治四年至光緒九年天主教分堂設置情況表》,地址欄中寫道:“西鄉(xiāng)三十四都劉村壩”,也就是說劉村壩最遲已存在近150年。

然而,高生元先生最近查證,劉村壩興建可能要遠遠早于清代?!度圃姟肪?02載有陳上卿《和寧國呂護少府新開石渠》殘句:“波瀾晴泛三春色,桃李爭開兩岸芳?!睒祟}中所指新開石渠,就是劉村壩北干渠鳳形山前的水渠,石渠及隧道至今尚存。有渠就一定有壩,由此推測,劉村壩可能在唐代就已修建,如果保存至今,那絕對可以稱得上“千年古壩”。

劉村壩舊壩遺跡

又查明嘉靖《寧國縣志》“水利”條可知,當時在三十四都(即今青龍鄉(xiāng)、南山街道之雙龍、獨山和西津街道之大村一帶)尤家渡所筑前淞壩和下湛壩,均“能灌田二千余畝”。又縣志中有“至下湛,受龍?zhí)端ㄖ竸⒋鍓蜗伦⑷胛鹘蚝拥那帻埡樱?,又行五里至西津”。根據上述大壩所處位置以及能自流灌溉如此之大面積的農田,我們完全可以斷定,500年前的前淞壩和下湛壩,應該都坐落于今天劉村壩的位置,雖然明朝那會兒還沒有“劉村壩”之名,卻有“劉村壩”之實。

筆者曾多次親臨劉村壩考察,兩岸青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如畫天成,北岸綠樹叢中,安徽省重點項目——真也天境兩棟復式別墅濱水而建,若隱若現,令人心向往之。大壩傳來潺潺的水聲,清脆悅耳,如聞天籟。低首腳下清澈見底,放眼流水蜿蜒東去,此情此景令人心曠神怡。

近日,在南山辦事處沈波副書記、前水利電力局楊德壽局長精心組織下,我又走訪了大壩附近的原居民和修壩管壩的知情人,獲悉了劉村壩建設中的一些細節(jié)和口述資料。

光緒年間修筑的是樁石草壩。獨山村民程世雄一直在壩口生活,今年81歲。據他回憶:大壩主要由松樹樁、連系梁、石籠和柴草組成,有時候去游泳,會看到烏龜趴在壩上曬太陽;當時沒水泥,柴草容易被水沖走,所以壩體欠牢實,滲漏多,屢修屢毀,但石縫里經??梢悦仅T胡子。那時候魚多也便宜,兩毛錢一斤,有時客人來了,再下河抓魚下鍋也來得及。他特別提到,有一次釣上來一條大鯽魚,身上竟然長滿了青苔。

1958年,程大叔18歲。當時借著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提前完成的東風,全國上下熱情高漲,立志“鼓足干勁,力爭上游”超英趕美,在鋼鐵煤電糧方面來個“大躍進”,于是掀起興修水利和農村電氣化的高潮,劉村壩終于迎來現代第一次大改建。

那時候,堅信“人定勝天” “苦戰(zhàn)三年,面貌大變”,工地上整天紅旗招展,喇叭震天,人們干勁沖天……獨山村前村支書鄭昌裕補充道:后來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工程也沒停下,凡參加修壩的,既記工分,發(fā)補助(每天0.5元,與大隊四六分成),還發(fā)糧貼(抬石頭的每天補助0.8斤,一般工作補0.6斤)。在當時這成了救命糧、活命錢!

作者在劉村壩管委會采訪現場(從左至右依次是:馬水明、金新吾、楊德壽、周耀楠)

據劉村壩1958年改建工程主要設計者、寧中1954屆初中畢業(yè)生周耀楠介紹,縣里下定決心改建劉村壩,主要是因為1958年6月雙龍小型水力發(fā)電站(裝機容量40千瓦)建成后供水不足。周工說試發(fā)電那天,看到燈光閃亮,群眾一片歡呼,但好景不長,水輪機只轉了一個小時,問題出在樁石草壩攔蓄水量小,水頭低。隨后,寧國縣人民委員會決定,為滿足灌溉和發(fā)電需要,拆除樁石草壩,在原壩下方不遠處重修一座漿砌石壩,并成立劉村壩興修指揮部,指揮長由河瀝溪鎮(zhèn)武裝部長劉繼生(已故)擔任,核心力量是基干民兵。

同年8月,劉村壩改建開工。當時縣里非常重視,由分管農業(yè)的副縣長胡奎峰(筆者曾采訪過他,新四軍老戰(zhàn)士,今年104歲)任總指揮,他嚴于律己,經常穿著一雙解放鞋深入一線,工作熱情高,干練果敢。有一天晚上,他住在劉村指揮部,與技術員周耀楠打通腿,白天民兵排長把一個啞火雷管交給周,結果他忘了送回材料庫,晚上睡覺衣服蓋在被上,雷管從口袋里滑落,被胡縣長壓在身下,險些釀成安全事故,周工說至今想起來還害怕。

當時修壩勞動力主要從灌溉受益的獨山村、工農村、楊山村、大村村、鳳形村、羅溪村、津南村、津北村、嵩合村、潘村村、蔬菜村等11個村抽調,還有10幾人是勞改犯,由持槍民警監(jiān)管。工程突擊的時候每天最多300來人,常年施工也就每天30—50人。由于漿砌石壩是用石料和混凝土漿砌而成,需要大量干砌石,為此周工帶著干糧步行到皖浙邊界的島石塢(今杭州臨安區(qū)島石鎮(zhèn))找石匠,翻山越嶺來回4天,請來15個石匠。這些浙江人很能吃苦,經常是穿著草鞋、麻衣下水,一泡就是半天;他們也很有修壩經驗,利用舊壩圍堰,一半分水,一半施工。但是,那時候機器裝備落后,排水砌壩施工中沒有電泵,只有4臺柴油機抽水泵,但泵頭經常被沙石和木柴雜草堵住。記得有一年冬天,硬是派人砸冰潛到河底才排除了渣草,雖然喝了燒酒,還有火堆,上岸后發(fā)現排渣人還是凍得紅一塊紫一塊的。在夏天也有困難,雨水多,來水面積大,洪水猛,施工中大壩屢被沖垮。周工特別感嘆:那時候人的精神頭就是好,敢闖敢干,能吃苦,從不向困難低頭,為了集體愿意多流汗。

到了1960年,開采石料才由楊山鄉(xiāng)接手,縣石工社安排工程隊施工。同年8月,主壩合龍竣工,但進水閘、駁岸和溢流堰尚待整修。事實上,因城區(qū)后來建造了火電廠,雙龍水電站不用再發(fā)電,劉村壩的功能遂轉為以抗旱防澇為主。1966年,又將大壩延長63米,使壩長達238米,壩高2.5米;修建筏道一處,進水閘兩座,有效灌溉面積達1.1萬余畝,其間國家補助修壩專用經費22.4萬元。同年夏,劉村壩更名為躍進壩,之后大壩時毀時修。1973年底,復稱劉村壩,延用至今。

原劉村壩(1987年7月攝)

1965年9月,開始動工修建劉村壩灌區(qū)配套工程——南北兩條干渠。據劉村壩灌區(qū)管委會前主任金新吾介紹:南干渠由大壩右端進水閘流出,全長7公里多,同時修建支渠18條,總投資15萬余元,1966年4月完工。主要灌溉南山辦事處的獨山、雙龍、津南三個村、河瀝辦事處的嵩合村和西津辦事處的潘村、津北村,灌溉面積7700多畝。為增加南干渠灌區(qū)的水源和解決部分高榜田的灌溉用水,還在灌區(qū)內興建了曹家沖和獨山兩座?。ǘ┬退畮?。楊德壽局長補充道:因為路途遠,有時水量不夠,水庫放水加以補水,這樣可以滿足農田灌溉的需要。

北干渠1966年10月動工,1967年完工通水,國家投資10萬有余。北干渠全長12公里,有支渠10條,主要灌溉西津辦事處的大村、鳳形和羅溪三個村的3500多畝農田。在灌區(qū)配套建設的同時,還續(xù)建了?。ㄒ唬┬鸵?guī)模的潘家莊水庫(因為庫壩滲漏,1992年降為?。ǘ┬退畮欤S纱私ǔ煽晒喔?.5萬畝的漿砌石壩和灌渠樞紐,劉村壩成為寧國市唯一的中型自流引水灌溉工程。

前管委會馬水明主任接著向我介紹:我是1991年接金主任的班的,一直干到2011年,系統(tǒng)內同事在一起喜歡開玩笑,認為我倆在位的這二十多年開啟了“金馬時代”。確實,八九十年代寧國人水利意識逐漸增強,特別是1996年遭受百年一遇的“6.30”洪災后,水利工程一個接一個上馬,先后完成塢村河堤工程、環(huán)城西路建設工程、雙龍大堤加固工程、港口灣水庫(在劉村壩上游9.8km處,2001年下閘蓄水發(fā)電)、劉村壩水電站等,所有這些既確保了城關地區(qū)安全度汛,有利于寧國城市建設西進北移,形成城北新區(qū)、河西新區(qū),又進一步促進寧國水利事業(yè)由農業(yè)命脈向基礎產業(yè)的發(fā)展,更帶來劉村壩灌區(qū)新的發(fā)展機遇。

劉村壩灌區(qū)設有管委會,其前身是南干渠管委會和北干渠管委會。上世紀60年代,為了便于大壩的日常管理,經雙龍公社、西津公社、羅溪公社、青龍公社等四個公社會商,由十一個村共同推舉人選,成立南干渠管委會和北干渠管委會,由西津公社和羅溪公社分別代管,負責大壩管理維修、管理用水、防汛抗旱和水費征收等事務,每年的維修費用主要按各村受益面積和流量分攤,部分來自上級撥款、轄區(qū)內林業(yè)收入和綜合經營。

1990年羅溪公社撤銷,南干渠管委會和北干渠管委會遂合并成立“寧國縣劉村壩灌區(qū)管理委員會”,各村村委會主任為委員,屬自收自支集體管理單位,隸屬河瀝溪鎮(zhèn)政府。2001年劃歸市水務局對口管理,屬二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由于管委會立足實際,勇于創(chuàng)新,重視制度建設,經營理念先進,管理措施得力,實施效果顯著,曾是水利管理系統(tǒng)學習的先進典型,多次在宣城地區(qū)(市)水利會議上介紹經驗,并榮獲安徽省水利綜合經營一等獎,還為寧國成功爭創(chuàng)國家“十五”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先進縣、第四批次全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003年新建劉村壩自動翻板壩現狀

又據當年參與劉村壩第二次改建工作的前水務局局長孫家友介紹:新世紀以來,伴隨寧國市建設規(guī)模的不斷擴展和農業(yè)生產結構調整等原因,大量農田被占用,灌溉面積逐年減少,現在已寥寥無幾。同時,為發(fā)揮港口灣水庫的綜合效益,充分開發(fā)水能資源,實現農村電氣化和劉村壩灌區(qū)的長治久安,2001年寧國市委、市政府決定興建劉村壩水電站(還有廣通壩、月亮湖水電站),炸掉、鏟平原漿砌塊石壩,在原壩上方新建攔河壩蓄水發(fā)電,由水力自控翻板壩、水電站廠房、變電站和南北灌溉涵(閘)等組成整體攔河樞紐,集抗旱、灌溉、發(fā)電和城市供水等功能于一體。工程于2003年10月開工,次年7月竣工。此工程由浙江來寧投資商付京衡、周日壽等實行股份制開發(fā)興建,電站裝機6000千瓦,累計投資2400萬元。目前已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所有。從此,劉村壩灌區(qū)管委會的工作職能也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由過去以農業(yè)生產灌溉為主的單一管理模式,發(fā)展為秉持綠色發(fā)展理念,利用灌區(qū)水源改善城市環(huán)境用水,做好協(xié)調配合服務工作,更好地發(fā)揮劉村壩灌區(qū)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劉村壩現狀全景
筆者還從水務局建管所劉炳林工程師那里了解到:“自然山水在城中,城中自然山水中”是寧國城市布局的美好藍圖。2018年9月竣工的城西湖,引入劉村壩南干渠的水進入湖體,形成了“綠環(huán)抱水,一池三島”的建設格局,這對小南河、星河進行生態(tài)補水,滿足城市景觀用水,提升市民生活品質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他也呼吁整個社會都來關心水環(huán)境的治理,保護好我們的母親河,不要隨意亂建侵占溝渠,希望看到劉村壩南干渠維修工程早日啟動,造福寧國人民,讓寧國成為一座山水融通、精美宜居之城。

(作者系寧國中學高級教師,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