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間套定位【C93】 “三、如果市場最終選擇了(1, 1),那么這個(1, 0)區(qū)間就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這 區(qū)間上下兩段的(1, 1),就可以進行力度比較,一旦出現(xiàn)后一段力度小于前一段,就是一個 明確的見頂信號,然后根據(jù)對應的走勢類型進行區(qū)間套定位,真正的高點就逃不掉了?!薄咀ⅲ?(1,1)表示向上筆延伸中;(1,0)向上筆在分型構(gòu)造中】 a+A+b+B+c 的多義性【C33】 a 完全可以有另一種解釋,就是把 a 看作是圍繞 A 這個中樞的一個波動,雖然 A 是后出 現(xiàn)的,但這不影響這樣解釋。同樣 c 也可以看作是針對 B 的一個波動,這樣整個走勢就簡化 為兩個中樞與連接兩者的一個走勢。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在 a+A+b+B+c 的走勢類型里, a 和 c 并不是必然存在的,而 b 完全可以是一個跳空缺口,這樣,整個走勢就可以簡化為兩個 孤零零的中樞,把這種看法推廣到所有的走勢中,那么任何的走勢圖,其實就是一些級別大 小不同的中樞,把這些(中樞)看作是星球,在當下位置上的星球?qū)Ξ斚挛恢卯a(chǎn)生向上的力, 在當下位置下的星球?qū)Ξ斚挛恢卯a(chǎn)生向下的力,而這些所有力的合力構(gòu)成一個總的力,而市 場當下的力,也就是當下買賣產(chǎn)生的力,買為向上的力,賣為向下的力,這也構(gòu)成一個合力, 前一個合力是市場已有走勢構(gòu)成的一個當下的力,后者是當下的交易產(chǎn)生的力,那么研究這 兩種力之間的關(guān)系,就構(gòu)成了市場研究的另一個角度,也就是另一種解釋。 中樞的遞歸定義【C35】 最嚴格的定義,每筆的交易是最低級別的,連續(xù)三筆相同價位的交易,就構(gòu)成最低級別 的中樞。有一個最低級別中樞的走勢,就是最低級別的盤整走勢類型;有兩個最低級別中樞 的走勢,就是最低級別的趨勢走勢類型,如果第二個比第一個高,就是上漲走勢類型,反之 就是下跌走勢類型。推而廣之,中樞的遞歸定義:一般來說,假設依次存在著 N( N>2)個 中樞,只要依次保持著第 N 個中樞比 N-1 個高的狀態(tài),那么就是上漲走勢類型的延續(xù);依次保持著第 N 個中樞比 N-1 個低的狀態(tài),就是下跌走勢類型的延續(xù)。根據(jù)定義可得出,在 最低級別的上漲里,只要也只有出現(xiàn)依次第 N 個中樞不再高于、即等于或低于第 N-1 個的 狀態(tài),才可以說這最低級別的上漲結(jié)束。最低級別的下跌的情況與此相反。 而三個最低級別 的走勢類型各自經(jīng)過的價格區(qū)間有交集,則形成了高一級別的中樞。 【 C20, P1】走勢中樞是由前三個連續(xù)次級別走勢類型的,其后的走勢有兩種情況: 一、該走勢中樞的延伸;二、產(chǎn)生新的同級別走勢中樞,而在趨勢里,同級別的前 后走勢中樞是不能有任何重疊的,這包括任何圍繞中樞的任何瞬間波動之間的重疊。
基于中樞的背馳定義,以及頂背馳和底背弛的解釋【C33】 對于 a+A+b+B+c,背馳的意義就是 c 段的力度比 b 段的小。那么站在 B 中樞的角度 看,若 b+B+c 向上,則 b 可以看作是向下離開中樞 B, c 可以看作是向上離開中樞 B。頂背 馳就是最后這個中樞向上離開比向下離開要弱(中樞特性是對向上或向下的離開有相同的回 拉作用),既然向上離開比向下離開弱,那么向上離開自然也能被拉回中樞里( c 向上離開比 b 向下離開弱),這樣向上的 b+B+c 走勢就構(gòu)成頂背馳;對于 b+B+c 向下的走勢,( c 向下 離開比 b 向上離開弱),就構(gòu)成底背馳。對于盤整背馳,這樣分析也有效,實際上從中樞的 角度看,盤整背馳和背馳本質(zhì)是一樣的,只是力度、級別以及發(fā)生的中樞位置不同而已。 對于 a+A+b+B 來說,其中 B 級別大于 A 級別的情況就簡單了,這時候并不必然在 B 之后就接著原方向繼續(xù),而是可以進行反方向的運動。例如,a+A+b+B 是向下的,而 a+A+b 就可以看作是對 B 的一個向上離開的回拉,而對中樞來說,并沒要求所有的離開都必須上下 上下的次序,一次向上離開后再一次向上離開也是允許的,那么站在這個角度看,從 B 直接 反轉(zhuǎn)向上,就是自然的。那么,反正是否成功,不妨把這個后續(xù)的反正寫成 c,那么只要比 較以下 a+A+b 與 c 這兩端的力度就可以了,因為中樞 B 對這兩段的回拉力度是一樣的,如 果 c 比 a+A+b 弱,則反轉(zhuǎn)不成功,也就意味著一定要重新回到中樞里,在最強的情況下, 也至少有一次回拉以便確認能否構(gòu)成第三類買點。而 a+A+b 與 c 的力度比較,與背馳的情況沒什么分別,只是兩者方向不同而已。 中樞的劃分及其結(jié)合【C99】 對于 a+b+c+d+e+f+g+h 而言,“如果后面包括 d+e+f 延伸出 9 段,然后又直接上去 了,劃分中,首先必須保證 5 分鐘中樞的成立。換言之,劃分的原則很明確,就是必須保證 中樞的確立,在這個前提下,可以根據(jù)結(jié)合律,使得連接中樞的走勢保持最完美的形態(tài)。”
走勢和中樞連接【C99】 “……,走勢的最大特點就是,連接中樞的走勢級別一定小于中樞的級別,換言之,一 個走勢級別完成后必然面臨至少大一級別的中樞震蕩。” (不一定是次級別,也可以是更低 的級別如停板、跳空等特殊情況) “這個大的走勢級別的第一個中樞震蕩的位置極為關(guān)鍵,這是診斷行情的關(guān)鍵。” “首先,任何一個后續(xù)的更大級別中樞震蕩,必然至少要落在前一走勢類型的最后一個中 樞范圍里,換言之,只要這個中樞震蕩落在最后一個范圍里,就是正常行為,也就是說這種 中陰狀態(tài)是健康的。 但是一旦其中樞震蕩回到原來走勢類型的第二甚至更后面的中樞里,那 么對應的中陰狀態(tài)就是不健康的,而原來走勢的最后一個中樞就成了一個關(guān)鍵的指標位置。 ” 背馳再分辨【C37】 (1)以 a+A+b+B+c 為例,說 a+A+b+B+c 有背馳,首先它是一個趨勢,而一個趨勢, 就意味著 A、 B 是同級別的中樞,否則就只能看作是 A 和 B 當中那個較大級別中樞的一個震 蕩。如 A 級別比 B 大,那么就有 a+A+( b+B+c), a 和( b+B+c)就是圍繞 A 的一些小級 別波動,這是不存在背馳的,頂多是盤整背馳。當然對于最后一個中樞 B,背馳和盤整背馳 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用多義性,可以把 b、 c 當成 B 的次級別波動。但多義性的前提依然是: a+A+b+B+c 是趨勢, A、 B 級別相同。 ( 2) c 必然是次級別的,即 c 至少包含對 B 的一個第三類買賣點,否則就可以看成是 B 中樞的小級別波動,完全可以用盤整背馳來處理。而 b 的級別有可能小于次級別,力度最大 的就是連續(xù)的缺口,即 b 的級別不能大于 c。例如,若 b 是次級別的,而 c 出現(xiàn)連續(xù)缺口, 即 c 沒有完成,最終也延續(xù)成次級別,但 c 是背馳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就算是,出現(xiàn)最弱走 勢的可能性也極大。 ( 3)若 a+A+b+B+c 為上漲, c 一定創(chuàng)新高; a+A+b+B+c 是下跌, c 一定創(chuàng)新低。否則,就算 c 包含 B 的第三類買賣點,也可以對圍繞 B 的次級別震蕩用盤整背馳的方式進行判 斷。對 c 的內(nèi)部進行分析,由于 c 包含 B 的第三類買賣點,則 c 至少包含兩個次級別中樞, 否則滿足不了次級別離開后其以級別離開后,以另一個次級別回拉不重回中樞的條件。這樣 的兩個中樞構(gòu)成次級別趨勢的關(guān)系,是最常見最標準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繼續(xù)套用 a+A+b+B+c 的形式進行次級別分析,以確定 c 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里,次級別趨勢的背馳問題,形 成類似區(qū)間套的狀態(tài),這樣對其后的背馳就可以更精確的進行定位了。 一旦出現(xiàn)背馳性上漲就要出貨, 當然要以相應的級別為前提。 借助 MCAD 判斷背馳【C50】 1 分鐘和 30 分鐘的 MCAD 之間并沒有實質(zhì)的區(qū)別,只是計算周期不同而已。關(guān)鍵是: MCAD 只是力度比較的輔助手段,因此要先確定比較的是哪兩端走勢,然后再選擇看 1 分鐘 或 30 分鐘的 MCAD 哪個更合適。
走勢中樞【C18】 某級別走勢類型中,被至少三個連續(xù)次級別走勢類型所重疊的部分,稱為走勢中樞。 盤整【C18】 在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中,某完成的走勢類型只包含一個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就稱為盤整。
非盤整轉(zhuǎn)折定理 任何非盤整性的轉(zhuǎn)折上漲, 都是在某級別的“下跌-盤整-下跌”后形成的。下跌則反之。 趨勢【C18】 在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中,某完成的走勢類型至少包含兩個以上依次同向的走勢中樞, 就稱為該級別的趨勢。該方向向上就稱為上漲,向下就稱為下跌。 上升趨勢的最精確定義:就是在第一中樞后出現(xiàn)第三類買點并形成非背馳類向上?!綜107】 走勢中樞的另一定義【C38】 對 30 分鐘來說,只要 5 分鐘級別的三段上下上或下上下類型有重疊的價格區(qū)間,就構(gòu) 成中樞。若這 5 分鐘級別延伸出 6 段,就看作是兩個 30 分鐘盤整類型的連接,在這種分解 下,是允許盤整+盤整情況的。注意,以前說“盤整+盤整”是在不同級別分解方式下。 任何走勢,都可以唯一地表示為 a1A1+a5A5+a30A30 的形式。而級別的存在,一個必 然的結(jié)論就是,任何高級別的改變都必須先從低級別開始?!綜102】 中樞震蕩【C92】 中樞震蕩最終一定以某級別的第三類買賣點結(jié)束。 一個中樞確立后,中樞區(qū)間的一半位置,稱為震蕩中軸 Z;而每一個次級震蕩區(qū)間的一 半位置,依次用 Zn 表示,當然,最標準的狀態(tài)就是 Zn 正好就是 Z,但這是特例。 Zn 在 Z 之上表明震蕩偏強; Zn 在 Z 之下表明震蕩偏弱。震蕩的中樞區(qū)間為[A,B],那么 A、 Z、 B 這 三條直線剛好是等距的, Zn 的波動連成曲線,構(gòu)成一個監(jiān)視中樞震蕩的技術(shù)指標。 中樞震蕩的操作原則是:向上出現(xiàn)次級別甚至次次級別的頂背馳或盤整背馳先出來, 反之,向下就是再進去。 技術(shù)分析原理一【C18】 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類型終要完成,即走勢終完美。 技術(shù)分析原理二【C18】 任何級別的任何完成的走勢類型,必然包含一個以上的走勢中樞。 走勢分解定理一【C18】 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都可以分解為同級別“盤整”、“下跌”和“上漲”三種類型的連接。 走勢分解定理二【C18】 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類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級別走勢類型構(gòu)成。 同級別分解的次級別分解是否也是同級別分解【 C38】 (即,同級別分解的次級別分解是否也要進行該次級別下的同級別分解) 不需要。因為沒有必要把一個原則在各級別中統(tǒng)一運用,實際上完全可以這樣分解:只 要某級別中進行同級別分解,但可以用中樞擴展、延伸等確定其次級別(可以用中樞擴展、 延伸等對該級別的次級別進行分解),這只是組合規(guī)則的問題。組合規(guī)則的目的是為了方便 操作和判斷,只要不違反連接的結(jié)合律以及分解的唯一性就可以,關(guān)鍵在于分解是否明晰且 易于操作。 走勢分解、組合的深入描述【C38】 走勢分解、組合的難點在于走勢有級別,而高級別的走勢是由低級別的走勢構(gòu)成的,處 理走勢有兩種最基本的方法,一種是純粹按中樞來,另一種是純粹按走勢類型來,但更有效 的是兩種方法在不同級別下組合運用, 都符合理論原則即可。例如,可以定義一個同級別分 解原則:某級別中不定義中樞延伸,允許該級別上的盤整+盤整連接;與此同時,規(guī)定該級 別以下的所有級別,都允許中樞延伸,不允許盤整+盤整連接;至于該級別以上的級別,根 本不考慮,因為所有走勢都按該級別分解了。這種分解對機械化操作十分有利,無所謂牛市 熊市,若分解級別是 30 分鐘,那么 30 分鐘上漲就是牛市,否則就是熊市,完全可以不管市 場的實際走勢如何,在這個分解視角下,市場被肢解成一段段 30 分鐘走勢類型的連接,如此分解,如此操作而已。 在更大的操作系統(tǒng)中,分解如何運用【C38】若資金規(guī)模大,可以設定某個量的籌碼按 某個級別的分解操作,另一個量的籌碼按照另一個更大級別的分解操作,這樣機械地、按照 一定的節(jié)奏去吸市場的血。 不出現(xiàn)中樞擴展的組合是最佳組合 操作級別的選擇【C38】 無須關(guān)心個股的具體漲幅是多少,只要足夠活躍,上下震蕩大即可,這比單邊上漲產(chǎn)生 的利潤更大??梢詫λ泄善卑凑漳臣墑e走勢的幅度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把所有歷史走勢都計算 一次,選擇一組歷史上某級別平均震蕩幅度最大的股票。(原文末給出了機械操作的具體實 例) |
|
來自: 老三的休閑書屋 > 《交易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