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1
徐某 ,男 ,18 歲 ,工人 初診。
雙下肢從委中至足跟疼痛 3 個月 ,負重之后更甚 ,休息則 痛緩 ,苔脈如常 ,余無不適。辨證為血行失常 ,筋脈失養(yǎng) , 治以芍藥甘草湯加味 ,處方 :白芍藥 15g ,炙甘草 6g ,粉萆 10g ,全當歸 10g ,5 劑 ,水煎服。藥后疼痛基本控制 ,守 方再進 5 劑 ,痊愈?!?/p>
病例 2
李某 ,女 ,20 歲 ,運動員 ,
初 診。右膝半月板撕裂性損傷 ,因不愿做手術而來求治???診 :右膝關節(jié)劇痛、腫脹 ,腰疼 ,苔脈如常 ,治當養(yǎng)血和絡。處方 :白芍藥 15g ,炙甘草 6g ,大熟地 20g ,鹿角片 10g ,虎 杖 15g ,忍冬藤 15g ,紫丹參 15g ,制沒藥 10g ,全當歸 10g , 八月札 10g ,7 劑 ,水煎服。
復診 ,熟地黃、鹿角片、忍冬藤、 當歸、白芍藥、炙甘草不變 ,先后加減用養(yǎng)血和絡(粉萆薢 、 懷牛膝) 、壯筋骨(骨碎補、炒杜仲、川續(xù)斷) 、溫陽(熟附片、 仙靈脾) 等藥 ,前后共 5 診 ,服藥 35 劑而痛除痠減。隨訪 ,運動靈活 ,一如常人?!?/p>
按 :
芍藥甘草湯出自《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第 29、 30 兩條文 ,
方藥組成及用法為:芍藥、甘草(炙) 各四兩 ,以 水三升 ,煮取一升五合 ,去滓 ,分溫再服。條文論述了傷寒 挾虛誤汗所致的諸多變證及其治療原則和選方用藥,對 “腳攣急”、“兩脛拘急”采用芍藥甘草湯補陰血、通血脈、除 血痹 ,可達“其腳即伸”的功效?!?/p>
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中 ,共有 38 張?zhí)幏接?到了芍藥和甘草配伍。芍藥、甘草 ,再加入桂枝、生姜、大 棗 ,就組成被譽為“群方之魁”的桂枝湯“桂枝湯 , ,外證得 之 ,解肌和營衛(wèi);內證得之 ,化氣調陰陽”。桂枝湯方加入 葛根、麻黃組成葛根湯 ,治項背強痛;桂枝湯方倍芍藥加飴 糖組成小建中湯 ,治腹中急痛、虛勞里急;芍藥、甘草加黃 芩、大棗組成黃芩湯 ,治熱瀉、熱痢;芍藥、甘草加柴胡、枳 實組成四逆散 ,治氣機郁遏、肢逆腹痛。此外 ,芍藥甘草附子湯、膠艾湯、溫經(jīng)湯、小柴胡湯、防己黃芪湯、通脈四逆湯 等 ,均以芍藥配伍甘草為主進行組方。由此可見 ,經(jīng)方治 療外感、內傷、雜病、婦人各科疾病 ,都廣泛地使用了芍藥 與甘草的配伍?!?/p>
芍藥甘草湯養(yǎng)陰血、柔筋脈、舒攣緩急。在臨床實踐中“見證施治 , ,方藥相合”,常用于 筋脈攣急之證 ,既現(xiàn)代醫(yī)學所說的骨骼肌痙攣、平滑肌痙 攣、神經(jīng)疼痛以及韌帶、肌腱、關節(jié)囊、關節(jié)軟骨、骨膜損傷 等疾病?!?/p>
常用配伍方法有:
三叉神經(jīng)痛 者 ,可用芍藥甘草湯大劑頓服;
面肌痙攣者 ,以湯送服全蝎 散 ;
頸椎病者 ,加粉葛根、桃仁泥;
心臟瓣膜病者 ,加蓬莪 術、京菖蒲 ;
腰椎病者 ,加熟附片、北細辛;
瀉痢者 ,加全當 歸 ,且當歸、芍藥均重用;
便秘者 ,加炒枳殼、火麻仁;
痛經(jīng)、 閉經(jīng)者 ,加卷柏 ;
前列腺增生者 ,加貓爪草;
高血壓者 ,加肥 玉竹、牡蠣 ;
全身抽搐者 ,加全當歸、宣木瓜、鉤藤;
重癥肌 無力者 ,加潞黨參、綿黃芪、烏梅肉等?! ?/p>
常用的芍藥是白芍藥 ,用量在 3g 至 90g 之間 ,常 用的劑量有 10g、15g、30g 三種 ;甘草多用蜜炙 ,用量在 3g 至 20g 之間 ,常用劑量有 3g、6g、9g 三種。
病例 1 乃勞動損傷筋骨、血不榮筋致下肢 疼痛 ;病例 2 是運動損傷關節(jié)、撕裂筋脈致右膝腫痛 ,兩例 方中白芍藥、甘草相伍補陰血、養(yǎng)肝柔筋、榮潤筋骨,再隨 證加減治之而獲全效 ,此足證經(jīng)書所傳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