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晉至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分東鮮卑、北鮮卑、西鮮卑三大支部。 東鮮卑主要由段部鮮卑、慕容鮮卑、宇文鮮卑組成,北鮮卑則主要由拓跋鮮卑,西鮮卑則是由今天文章主角東鮮卑慕容部慕容廆的哥哥慕容吐谷渾率部從東北遷到青海東部形成,也稱為吐谷渾。 曹魏初年,原雄踞遼西的烏桓族人被曹魏擊敗,迅速衰落,慕容鮮卑趁勢崛起,入居遼西。慕容莫護跋因幫助司馬懿討伐公孫淵有功,被封為率義王,并被允許建國。公孫淵被滅后,司馬懿把遼東的漢人遷回關內(nèi),慕容于是進入遷居遼東北部。 西晉初年,莫護跋的曾孫慕容廆率領部落, 多次侵犯西晉邊境,后又歸順西晉朝廷,被封為鮮卑都督。不久,慕容鮮卑移居大棘城,決定放棄漂泊的游牧生活,開始定居的農(nóng)業(yè)生活,并仿西晉朝廷建立制度。永嘉初年,趁西晉王族正打得不可開交,慕容廆自稱鮮卑大單于。 西晉滅亡,東晉建立后,慕容廆又被晉元帝授予龍驟將軍、大單于。 彼時中原大亂,中原百姓大量逃難到遼西,慕容廆設置州郡,安撫民眾,任用漢族士人為官,興辦儒學,發(fā)展農(nóng)業(yè),擴充自己實力。 前燕一脈慕容世系 東晉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死,世子慕容皝繼位。 慕容皝是慕容廆的第三個兒子,但他是由慕容廆的正室所生,因此被立。兄長慕容翰與弟弟慕容仁則靠著南征北戰(zhàn),戰(zhàn)功卓著,安撫漢人,威望及恩德并具,只因是庶出,就無緣繼承人之位。慕容翰雖心有不滿,但也不愿同室操戈,于是帶著自己的家人投奔段部鮮卑去了。 但慕容皝的兩個弟弟慕容仁、慕容昭則決定謀反。于是慕容鮮卑分裂成兩部,慕容仁憑借其戰(zhàn)功以及聲望占據(jù)遼東大部分地區(qū),而慕容皝則僅占據(jù)遼西走廊一帶。 慕容分裂,段氏鮮卑等周邊部族都想趁他病要他命。但慕容皝抗住了壓力,他先抵御住了段氏鮮卑段遼的進攻,穩(wěn)住了均衡的局勢。 公元336年的春天,慕容皝乘海結冰,率軍奇襲弟弟慕容仁,慕容仁手下訝異為何敵軍仿佛神兵天降,臨陣倒戈,,慕容皝大破敵軍,統(tǒng)一慕容部。 段遼聯(lián)合宇文鮮卑意圖消滅完全體的慕容部,卻不戰(zhàn)而敗,此后,遼東地區(qū)慕容鮮卑一家獨大。 337年,慕容皝稱燕王,不久遷都龍城(今遼寧朝陽)。慕容皝在位期間,先后攻破夫余、高句麗,攻滅鮮卑宇文部,挫敗后趙軍隊的進攻,勢力急劇發(fā)展,成為遼西強國。 348年,慕容皝去世,其子慕容儁繼位。而曾經(jīng)雄霸北方的后趙已經(jīng)奄奄一息,對慕容燕造成不了什么威脅。 350年,慕容儁集中精兵20萬南下,連敗后趙軍,攻占并遷都薊城。同年,慕容儁消滅代后趙稱帝的冉閔,進據(jù)中原。 352年,慕容儁稱帝, 國號燕,史稱前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