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歷已經(jīng)翻到最后一頁,一周也已經(jīng)過去,我的十一月份書單才得遐整理。很長時間以來,我都是又忙又茫,直到最近參加了幾次線下讀書分享會后,才稍感安定。 今天一早看了一篇文章中說到,中美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方面的文化差異,中國學生在解題技巧上技高一等,而美國學生則在實際運用方面勝出一籌。作者說兩者各有所長,最好應(yīng)該中西結(jié)合。我不想說中庸的話,個人覺得學而致用的能力更重要。 讀書有時候遇到的茫然就是讀了有何用,豐富個人的精神世界是自用,助力和影響他人則是他用,如果這兩者能兼顧,那就忙而不茫。 十一月份讀書六本: 《小王子》(法)安托萬-德-圣??颂K佩里 《文學體驗三十講》作者:苗煒 我喜歡讀書評類書籍,也喜歡看熟悉的作家的采訪,從中可以對照自己對于書的感悟,有時候能幫助我厘清困惑不解,有時候則豁然開朗獲得全新的角度。和這本書一起買的還有一本《雷蒙德-卡佛訪談錄》,不過還沒有看。 三十講就是三十篇文章,書不是很厚,但是看得出來作者讀書功底很厚。他常在一個主題里講到不同的書,這樣確實很有意思。作者設(shè)立的主題和他的語言都比較接地氣,所以讀起來不像有些書評那么晦澀。 這本書提及的作家和作品有:麥卡勒斯《心是孤獨的獵手》、杜拉斯《情人》、契訶夫《三姐妹》、托爾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卡波蒂《一個圣誕節(jié)的回憶》、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海明威《流動的圣節(jié)》、塞林格《麥田里的守望者》、納博科夫《說吧,記憶》、奧威爾《一九八四》、毛姆《毛姆短篇小說》、卡夫卡《變形記》和《審判》,昆德拉《生命中不可能承受之輕》,還有一些我不是熟悉的作家作品。 作者并不是詳細地對作品解讀,只是從某個主旨談開去,比如談杜拉斯的《情人》,作者就分析杜拉斯看似反復(fù)絮叨的語言特色,他用音樂術(shù)語“卡農(nóng)”來類比。確實《情人》這本書小說最顯著的特色就是敘事的韻律和語言。 我覺得文學體驗不需要面面俱到,一本書能給人留有一點特別的感觸就已經(jīng)足夠。如果你和我一樣讀過這些作家或作品,那肯定讀這本書時體驗就更好。 《我在秘密生長》(哥)艾瑪-雷耶斯 很多人買書都是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另一本書,從一個作者這里找到另一個作者,我們都免不了愛屋及烏。這本書就是如此得來,這本書的文案寫道:《百年孤獨》作者馬爾克斯驚為天作。 天啦!老馬識途,老馬爾克斯識書識人,那還能有錯?在打開這本書時,我的心準備好了接受震撼,但是結(jié)果并沒有。 老馬佩服過不少作家,如卡夫卡、胡安-魯爾福、海明威和??思{,不過他把海明威當偶像是青年時代,后來他對海明威評價沒那么高,坦承他受??思{的影響更大。也許老馬確實贊美過作者,書并不差,內(nèi)容到文字都屬上乘,但是也到不了老馬驚為天作的程度。當然,也可能是我對于拉美文化和文學了解太少的緣故。 這本書以書信的方式回顧童年顛沛流離的生活經(jīng)歷。艾瑪是一個被遺棄的私生女,在經(jīng)歷幾次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后她進了修道院,就如書名艾瑪確實在秘密生長。雖然童年的生活苦不堪言,但是作者在書信中卻沒有過多著墨于痛苦,而是把孩子的眼里的世界呈現(xiàn)出來,文字中帶有一絲幽默和自嘲。艾瑪好像一片貧瘠和嚴寒之地長出來的一朵獨特的花兒,不漂亮,但是有一種飽經(jīng)風霜后的硬朗。 從書中看到艾瑪并不是少數(shù)個體,而是很多孩子共同的命運,或許正是這一點才讓熟悉拉美文化的讀者產(chǎn)生共鳴吧。此外,秘密生長的小艾瑪長大后成了著名的畫家,畫家艾瑪-雷耶斯后來的人生經(jīng)歷和聲譽也會賦予這本書一些光環(huán)。 《生命的探問》(奧)維克多-E-弗蘭克爾 這本書是出版社免費送的書中的一本,我挑中這本書是因為讀過弗蘭克爾的《追求生命的意義》,但是實話說這本書讓我失望了。 這本書根據(jù)弗蘭克爾的兩篇演講編輯而成,演講的內(nèi)容是好的,但是僅僅兩篇演講稿作為一本書來說,還是內(nèi)容太少了,為此,出版社拼湊了一些前言和后續(xù),把行距拉大,由于字數(shù)太少而顯得誠意不足。 這兩篇演講稿的觀點應(yīng)該在《追求生命的意義》書中也有涉及,對于這種哲學類的內(nèi)容,再讀一遍倒也沒什么,就是覺得出版社單獨出這樣的一本書有點不應(yīng)該。 免費得來的書,看了后還給了差評,我似乎也有點不應(yīng)該,不過在讀書這件事情上,我還是盡量堅持己見。 分享弗蘭克爾的關(guān)于生命意義的一個觀點:我們?nèi)松圆怀晒?,是因為我們所理解的成功僅僅是外在成功。但是沒有哪種外在成功,哪種影響(包括生物學和社會學的影響),能夠保證它會比我們的生命存在得更久,甚至永不消失。而內(nèi)在成功,即內(nèi)在實現(xiàn)的生命意義,一旦達成就是永恒。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丹尼爾-凱斯 這本書是十一月讀書群共讀書,是非常好的一本書,從創(chuàng)意到文字都非常好。這本寫于六十年代的書就想到人工智能改造,非常有創(chuàng)意了。難得的還有作者的文筆非常好,尤其對于人物心理的描摹非常細膩,富有真實感,讓人感覺不像在讀一本科幻作品。 人工智力改造讓查理由弱智升級成高智商,過去努力想要變得“聰明”在實現(xiàn)后,他卻沒有心滿意足。隨著智力的提升,過去的痛苦也輪番襲來,甚至曾經(jīng)的幸福和快樂也變成了痛苦折磨。這使得我想到高科技之于人類,科技發(fā)展讓我們生活越來越好,但是也給我們帶來了痛苦。如何在兩者之間做一個平衡呢? 這本書我錄了一期視頻號,在此就不再贅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