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靈隱寺內(nèi)有這樣一副對聯(lián):“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p> 此詩語言雖樸實無華,讀起來卻頗富人生哲理。 萬事不求完美,只求隨意而安,這是一種為人的智慧。 好花半開,美酒微醉。四首哲理古詩,意蘊深遠,值得賞讀。 有苦,自我釋放;有樂,欣然品嘗 酬樂天詠老見示 【唐】劉禹錫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二十一歲登進士第,二十三歲授太子校書。 但年輕時升職太快了,未必是好事。 一個年輕的官員,本來前途遠大,卻忽然被貶,而且是一貶再貶,漫漫歲月,該怎么辦? 二十三年“巴山楚水凄涼地”的苦,無人可理解,但詩人用高昂的聲音喊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之曠達。 悠悠歲月,呼嘯而來。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響徹歷史的天空,激起我們對秋天的無限遐想。 直到六十四歲,為了安慰好朋友白居易,他依然認為“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苯?jīng)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閱歷人生如同積水成川一樣。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多瀟灑! 詩人劉禹錫,不愧是詩豪,他的豪氣,他的樂觀,為1000多年后的世人留下了多少壯麗詩篇。 有聚,開懷暢飲;有散,彼此共勉 臨江仙送錢穆父【宋】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水調(diào)歌頭》中,蘇軾感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你我雖然輾轉(zhuǎn)人間三年不見,但我心里依然記得你心始終如古井水不起波瀾,高風亮節(jié)似秋天的竹竿。 此刻,心中惆悵你連夜就要揚帆出發(fā),我們倆又要離別。 人生就如同一條正弦曲線, 有相聚的開懷, 同時也會有離別的失落, 這必然的存在。 昔日兩人“桃李春風一杯酒”,今日卻“江湖夜雨十年燈”。令人傷感! 為此,此刻只能“勸君更盡一杯酒”,前方漫長歲月,只能愿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是的,人生是漫長的旅行, 我們都是行人。每當?shù)购褪r, 輕輕抖落身上的泥土, 面帶微笑繼續(xù)前進。 生活不會辜負有心人。 有情,珍惜彼此;無緣,學會釋然 浣溪沙【清】納蘭性德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楊絳先生說: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獲得了金錢未必能擁有快樂,擁有快樂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擁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償。 人生總是不完美,擁有時,不珍惜,失去了,才覺得可惜。 獨自立于西風中,蕭蕭黃葉而閉上軒窗。夕陽斜照,沉浸在往事回憶中。 那些美好的時光,閨中賭賽,衣襟滿帶茶香。當時只覺得最尋常不過,而今卻物是人非。 在感情的世界里,不圓滿是一種常態(tài)。 蒼茫人生,既然無緣,學會釋然,相信那一份愛,會永遠在,那份情,不會變。 正如恒愚法師所寫的《半點禪》:半親半愛半苦樂,半欲半禪半隨緣。 有失,淡然面對;有得,坦然自若 游山西村【宋】陸游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老子曾說:“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被彈劾罷歸故里,心中難免有抑郁不平之氣。但相較于虛偽的官場,家鄉(xiāng)淳樸的生活依然讓詞人產(chǎn)生無限的欣慰之情。 正如他的另一首詞《鵲橋仙》所寫的豁達: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林清玄說: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生活本如此,現(xiàn)實無法改變,只有淡然面對。做真實的自我,讓人性回歸到本真的狀態(tài)。 路遙說: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 平淡的日子也可以有詩意,生活中的美好,也可以不期而遇。 余生,做好自己想做的事,不應該辜負了時光的饋贈。 作者:詩詞Life生活 注: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