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有段話很多人都知道,就是“我們定個小目標,先定一個億”,王健林是一位成功的企業(yè)家,也是一個充滿目標感的人,在我們現(xiàn)實的生活當中,有很多人都說自己有目標,但事實上他的目標只是想法。 沒有目標的人,我們看不到他的行動,看不到他的計劃,看不到迫切達到目標的意愿。而有目標的人他會很好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工作家庭,他會為每一個目標設定行動計劃,并且持之以恒的去堅持。 因此現(xiàn)在非常迷茫的人,一定要去思考,在人生和事業(yè)的通道中,如何去設定目標。 1950年有一位叫費羅倫斯的人,她嘗試橫渡英吉利海峽,當時海水特別的冷,當她快要達到海岸的時候放棄了,之后回到岸上非常的懊悔,說了一段話:我不是為自己找借口,如果當時我能看到陸地,或許我能堅持下來,因為那天霧很大,看不到離海岸的距離。 這則故事告訴沒有目標的人,我們踩著西瓜皮的生活,踩到哪里算哪里,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 我有時候會問員工,你想做成什么樣?你想有什么樣的結(jié)果?員工會說我不管,我只要努力,只要全力以赴就行了。但是他不知道目標在哪里。 費羅倫斯她已經(jīng)離目標很近了,但是因為她看不到目標,看不到結(jié)果導向,所以最后放棄了。因此我們說目標是什么?目標就像燈塔一樣,它會照射你的人生的通道,當你看到燈塔,燈塔指引著我們,我們已經(jīng)到了目的地,那么努力起來就會更加有方向。 我們每個人都要去反思,為什么還不太成功,我們到底是目的的奴隸,還是目標的戰(zhàn)士? 在工作當中我們也遇到很多類似的情況,很多同事做一件事情,只是為了做而做,把事情做到位,我的目的就是今天把事情做完,交給老板這是我的目的。但是他不知道目標是什么,他的目標是要得到老板對他的滿意,公司對他的認同。 因此如果帶著一個簡單的目的,或者是粗糙的短期目的,而沒有一個結(jié)果導向的目標,那我們可能做很多事情都不會有一個好的結(jié)果。 再看為什么不成功,我認為首先是思維上的問題。 比如說這兩段話,第一段話因為...所以.. 因為這件事情很難辦,所以我做不到。因為老板提的目標太高,所以我做不到。因為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我做不好。 因為客戶越來越刁難,越來越難伺候,所以做不到。因為員工的需求太多了,我們滿足不了,所以員工流失大了。這些我們都把它叫失敗的借口,這是失敗者的思維的方式。 一個人要改變,他必須從思維方式來調(diào)整,比如即使..我也要..因為..,即使現(xiàn)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我也要努力地去拼搏,因為我要成功,我要做到業(yè)績,我要有更好的回報,更高的收入。 即使現(xiàn)在員工的需求越來越多,管理越來越難,我也要留住優(yōu)秀的人才,因為我的企業(yè)是要做成基業(yè)長青,這就是成功者的思維方式。 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的思維方式變成了失敗者,你的思維方式就開始決定你的行為,最終決定了你的結(jié)果。 安東尼羅賓是世界著名的激勵大師,他說:一個人要從信念開始叫思維,如果一個人沒有信念或者信念很低,就會影響他的行為,最后會影響他的成果,就像我們的信念是找借口,找理由推卸,那么我們的行為就會做一下,看一下。 做不到就改變目標,改變計劃,因此每一個人要從信念的層面去改變自己,信念告訴我們,如果你堅定要拿到結(jié)果的那份信心和決心,我們叫永不放棄,我有永不放棄的決心,那么我的行為就會堅持,當我堅持下去的時候,遇到任何的困難和挑戰(zhàn),我都不會放棄。 所以大家記得這段話,當你改變了自己的信念,你也就在改變自己的行為,當你改變你的行為,你就離目標越來越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