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簡析阿信詩集《草地詩篇》

 置身于寧靜 2021-12-23
幽靜的甘南,安靜的阿信
——簡析阿信詩集《草地詩篇》
                                  
史映紅/文
 
在甘南詩群中,外界看來,阿信不同于其他人,畢竟是大學畢業(yè)后才去的甘南,算不上真正的“土著人”。但是一去三十年,他已經(jīng)把生命和血脈融入了甘南,融入那片淳樸的、高聳的冰雪之地。甘南是漢族文化、回族文化、藏族文化的交融地區(qū),自古以來就是華夏大地的邊緣之地。特殊的環(huán)境,獨特的文化,各個民族風俗和文化的交叉、交融,造就了獨特的多元文化,而多元文化的影響,讓阿信這位“外來者”以獨特的視角看待這片高天厚土,和廣袤土地上生息的各族人民。所以阿信的詩來自甘南,又不同于甘南詩群。下面我們從四個方面簡要賞析阿信詩集《草地詩篇》。
 
腳下之地
 
《草地詩篇》中,阿信用了很大篇幅寫甘南:甘南的人、寺廟、草原、風俗、牛羊、山川、湖泊次第呈現(xiàn)在他的作品里,讓讀者豁然開朗,印象深刻,比如作品(《向西》):“天空噙淚。我迎向雨水∕向西,是父兄般沉默的∕青海大地∥冷霧∕從車窗兩側(cè)的樹木升起∕攀向緊壓而來的褐色崖壁∥逆行貨車:破霧而至∕呼嘯如一頭頭洪荒年代∕冒煙突圍的巨獸∥我默念令名。細數(shù)∕樂都、平安、互助、湟中、海晏∕……驅(qū)車西行,有如∕時光倒流。向西∕是父兄般沉默的青海大地∕是沉默如父兄的青海大地”。這首詩,能看出阿信詩歌的基本特點:陰郁中有壯闊,壯闊中有蒼涼,蒼涼中有桀驁不馴;我曾多次走過青藏公路、青藏鐵路,多次像阿信一樣向西,向西,車或急或緩,無邊無際的草原,連綿起伏的冰峰雪山,成群結(jié)隊的藏羚羊、藏野驢、牦牛,迎著我們而來,又被我們徐徐超越。在這博大、亙古、洪荒之地,我們乘坐的長途大巴、火車像緩慢移動的甲殼蟲和蚯蚓,甚至擔心會被一片雪花覆蓋,或者一束冷風吹走,感覺人是渺小的、短暫的、微不足道的。阿信在詩里就寫出了這種感覺:對大自然的仰望,對高聳、博大青藏的敬畏。
 
繼續(xù)下一首《(扎尕那石城》):“把翅膀折斷∕鷹還是鷹∥鷹不能抵達的高處∕想必就是:神的領(lǐng)地∥秋日晴好。諸神的心情∕諒必亦是——∥修禊或許不宜∕指點江山正好∥神的腳下∕人畜安居∥不驚不擾,幾百年過去了∕不喜不悲,幾百年后亦復如是”。這首詩,體現(xiàn)出阿信詩作的又一特點,即神性,簡短的詩篇,簡潔的詩句,氤氳在濃濃的宗教氛圍里,“鷹不能抵達的高處,想必就是:神的領(lǐng)地。秋日晴好。諸神的心情,諒必亦是,修禊或許不宜,指點江山正好”這幾行詩,把神的包容、永恒和無所不能寫出來了;把時光的匆促、歲月的無情寫來了;把生命的有限、人類的渺小與微薄寫出來了。我也多次走進布達拉宮、大昭寺、扎什倫布寺,看著無數(shù)座姿態(tài)各異、形態(tài)逼真的佛像;看著無數(shù)盞長明燈,像星辰一樣閃爍著、燃燒著,搖曳了上千年;聽著緩緩流淌的經(jīng)韻,同樣流淌了上千年。每每此刻,總能感到一種攝人心魄的力量,能感受到時光和生命迅速流失的緊張與惶恐,有一種神秘的東西,或者力量,感覺到它是永恒的。是的,過上一段時間,我又要走進這些古剎,接受同樣的感覺,就把世俗里別人看得很重的東西,看淡了;同樣,把別人看得很淡的東西,看重了。這種感覺,阿信一定有過,他說:“長期的西藏生活,耳濡目染,自然會接觸到藏傳佛教的一些義理,其實對我更具沖擊力的是身邊普通藏族人的價值觀和生死觀。道家、禪宗和藏傳佛教思想都在我身上起作用,這些東西的雜混,形成了我看花看草看山看水看世界的方式”,這種方式是什么?我認為,他是把自己放低了,卻把自己之外的一切,放高了、放大了。
 
接著賞析(《草原》之一:兼答蘭州友人):“我愛草原,我愛這四匹∕不同顏色馬拉的車∥四匹馬:春、夏、秋、冬∕我愛這四匹馬,朝向∕四個方向∥我愛這兩扇巨大滾動的輪翼:太陽∕和月亮。∕我愛這巨大滾動的輪翼上∕鑲嵌沾滿風雪的星辰∥我愛這馭手。青銅馭手∕被愿望照亮內(nèi)心∥我愛這一切。你看我∕從從容容,把自己的骨頭∕搬上一掛遠行的馬車∥我不回來。我不回來,因為∕露水要打濕我被風吹散的骨頭”。這首詩作,讀者們讀到了感動,體會到阿信對甘南發(fā)自肺腑的熱愛,一個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能考上大學,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畢業(yè)后,“我拿到文憑,乘一輛解放牌汽車離開”(《蘭州》),就決絕地選擇了甘南,這一來,就是三十年;這首詩,讀者們一定讀到了執(zhí)著,三十年,選擇了就無悔,選擇了就融入,選擇了就堅守、就熱愛;“我愛草原,我愛這四匹馬,我愛這兩扇巨大滾動的輪翼,我愛這馭手,我愛這一切”,短短的一首詩,連續(xù)、反復的出現(xiàn)“我愛”,漸次深入,層層遞進,感情投入非常濃烈。阿信的詩,大都精煉,簡潔,但把甘南的樹木花草,草原的牛羊駿馬,高原的風花雪月,寺廟的桑煙燭火都寫到了,詩句輕靈而不輕薄,深邃深刻而又不深奧。
                   
悲憫之心
 
阿信曾說:“在高原生活得久了,一個人會變得寧靜、虔誠、少幾分輕佻。按藏語的說法,每時每刻,都會有神靈從你的頭頂經(jīng)過,你必須莊重,你必須虔敬。我就是這樣對待我寫作的文字,因為我寫作的高原不僅神秘,而且有靈”。正因為對生命、對天地、對萬物“每時每刻”的虔敬,所以阿信大量作品里盈涌著善良、關(guān)愛、慈愛和同情,這種或明或暗、或濃或淡的情愫,撞擊、撥動著我們的心靈,比如(《青藏高原,大風中的四個護路女工之歌》):“在那遙遠的地方——∥沒有央金,沒有卓瑪∕沒有草地最小的女兒∕格桑∥只有四個護路女工∥四個∕捂著口罩,裹著頭巾∕滿身沙土的姐妹∥站在荒涼大地的風中∥像無名的花朵。像天地間∕一陣突來的疼痛∥這遠天遠地的消息∕將捎給誰的父兄∥在那遙遠的地方”。這樣的場景,這樣的人物,我太熟悉了,在青藏高原的每時每刻,目睹了太多普普通通的勞動者,海拔四千多米、甚至超過五千米的“生命禁區(qū)”,一座座道班,幾個揮锨舞鎬的護路工,像忙碌的螞蟻;一頂頂冰雪里的黑帳篷,冒著一縷青煙,不遠處總有擠奶或者背水的彎曲的身影;冰雪覆蓋中的高原草場,零星的牦牛像巨大稿紙上的一個個逗號,正尋找著草根、或啃食著厚厚的積雪;此情此景,能感受到生命的不屈與頑強,能感受到生存的艱險和不易,也能感受到一個獨特民族巨大的堅韌和強大的精神力量,在這種力量面前,一切紛爭都顯得滑稽可笑,一切爾虞我詐都顯得多此一舉,一切輝煌的戰(zhàn)果都顯得微不足道。
 
繼續(xù)品讀(《動物通道》):“它們從藏身的巖穴出發(fā),踩著草莖、碎石∕薄薄的月光,沿河谷走向庫賽湖湖畔∕湖面的反光,路邊一絲輕微的風吹草動∕都會讓它們感到心驚∥瞧,這一件,幾個沙龍里的貴婦∕正在品評、談?wù)撘粭l“指環(huán)披肩”∕“My god”其中的一位∕手撫胸脯,發(fā)出興奮的尖叫∥一種殘忍的時尚,在歐洲蔓延∕一種血腥的美,在上帝身邊誕生∥直至現(xiàn)在,它們還不知道上帝這個家伙的存在∕只知道湖水距它們越來越遠了∕這支膽怯的小分隊∕擁有比食肉動物更快的速度∕但悲劇就在這里:那跑得最快的,最先接近死亡∕在這個標榜現(xiàn)代文明的星球上,真的存在∕一條屬于它們的安全通道:藏羚?”。這首詩結(jié)構(gòu)新穎,詩人運用了排比、修辭等手法:仿佛黑夜里的一場實景電影,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強弱分明的博弈,一邊是藏羚羊“它們從藏身的巖穴,踩著草莖、碎石,薄薄的月光,沿河谷走向庫賽湖湖畔,湖面的反光,路邊一絲輕微的風吹草動,都會讓它們感到心驚”。一邊是“瞧,這一件,幾個沙龍里的貴婦,正在品評、談?wù)撘粭l“指環(huán)披肩”,“My god”其中的一位,手撫胸脯,發(fā)出興奮的尖叫”。是的,一件“指環(huán)披肩”在幾個貴婦手上傳來傳去,她們也許根本就沒有想到,這件“指環(huán)披肩”最少是三只藏羚羊用生命換來的。我突然想到當下很多人的殘忍與任性,他們利欲熏心、貪婪無度,把一些國家保護動物欲趕盡殺絕而后快:剝其皮、剔其骨、食其肉、飲其血,手段極其殘忍。其實動物是人類的伙伴,它們也是地球的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nèi)祟惔笏灵_發(fā)與過度掠奪,造成山川滿目瘡痍,江河渾濁發(fā)臭,沙漠步步緊逼,霧霾持續(xù)不斷;一些人的貪婪與部分官員的不作為、甚至狼狽為奸,造成大自然瘋狂地報復,而這個報復又需要更多的人、無辜的人一起來承受。阿信在甘南生活了三十年,藏民族的虔誠守信、敬畏生靈萬物的理念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他明白作為個體生命的匆促與有限,知道自然的博大、高遠、永恒。從而始終用敬畏的眼光、悲憫的情懷看周圍、看蒼生、看一切。對當下一些施暴者、貪求無度者、高高在上者加以抨擊;同樣,對弱小者、受害者、無辜者又給予了無盡的同情與憐憫。
 
再看下一首作品(《草地詩篇》):“世界縮小為一方草地∕諸神擁擠,天使∕翅膀緊貼著翅膀∕它們無形而存在,以便分享∕草地之上∕一匹白色母馬和它孩子的幸?!卧娙藷o端流淚∕為他喜愛的事物∕曾一度惶惑:心造的幻像∕抑或夢中的奇跡∕他眩暈∕白馬、露水:光芒,世界∥沿著一條看不見的細線∕母馬側(cè)首,幼駒仰承∕無邊愛意將它們塑為玉雕∕那一刻:音樂沉降∕從諸神的高處∕到芳心沁透的內(nèi)心∥如果存在意味著不斷的逸散∕那么永恒∕就包含在它們擁有的幸福之中”。仔細品味這首詩,腦海里就出現(xiàn)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什么樣的詩人才是好詩人?就說當下吧!一些擁有這樣或那樣“資源”的人,一些自認為或者馬屁精給貼上“名家、大家”標簽的詩人,整天趕場子、作報告,在主席臺上滔滔不絕、唾沫星子亂飛,在酒席上額亮臉赤、媚眼亂飛,個人愚見,這不算好詩人,總有一股官員習氣,有銅臭的味道。還有些詩人,把詩歌低俗化、色情化,或者干脆用下半身說事,炒作自己,吸引別人眼球,這些所謂的詩,不知道是否擔心會被自己的老人和孩子看到?作為正常的讀者,讀起來一定惡心、骯臟不堪,少有詩歌的美感,這些詩人自然不是好詩人,應(yīng)該叫做文痞。我認為好詩人,是那些從一滴水里看世界,一縷風里看乾坤的人。英國著名詩人雪萊說:“詩是最快樂最善良的心靈中最快樂最善良的瞬間記錄”;阿信就是這樣的詩人,“母馬側(cè)首,幼駒仰承,無邊愛意將它們塑為玉雕”,這個鏡頭直抵他的內(nèi)心,甚至讓他流淚;“白馬、露水:光芒,世界”,讓“他眩暈”,也讓他“一度惶惑”,以小見大,窺斑知豹,這些常常感動他自己的時刻、事物、動作,自然能感動讀者,最起碼是一部分讀者,這樣的詩人無疑是好詩人。
                    
朝花夕拾
 
通讀詩集《草地詩篇》,印象深刻的還有詩人描寫童年、少年時期和鄉(xiāng)土方面的作品,輕盈的文字,輕靈的詩行,親切的場景,淳樸的風俗,似乎把讀者帶到從前,帶到那些滄桑的歲月里,讓人回味無窮。比如作品(《葵花劫》):“種葵花的人家,是唯一的一家∕他家的院墻是用石灰粉白的∥高出院墻的葵花,像傲慢、孤獨的旗幟∕讓這座地處內(nèi)陸的村莊顯得更加荒涼、破敗∥它的存在讓人嫉恨。它的美∕讓人陷入深深絕望∥作為一個孩子,我甚至∕想趁著一個空曠無人、暑熱難耐的午后∥把它們的頭割下來∕藏到無人知道的地方∥住在村東頭孤獨的一家人∕他們和村人的交往是這么少∥三個女兒中最小的那個∕時常隔著門縫,窺視我們的游戲∥一院葵花∕高出村落∥大女兒嫁到岷縣,二女兒嫁到宕昌∕最小的那個,跟上搟氈匠,遠去東鄉(xiāng)∥小時候折磨我的一個想法,就是和她∕隔著門縫,說一句話∥不要你家的金,不要你家的銀∕只想看看你家的葵花,帶上你一塊出去玩?!?。是的,就是這么一首詩,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西部農(nóng)村的蕭條、封閉和貧窮寫出來了,把唯一的一家人家燦爛的葵花寫出來了,把一個天真少年滿滿的“非分”之想寫出來了,把葵花人家悲喜離合和命運歸宿寫出來了,我們讀起來感到可信、可親、妥帖,像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經(jīng)歷,或者對面鄰居的家長里短一樣,讓人無法忘記,又怎能忘記?
 
與(《葵花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上學路上》):“從泥濘路面上碾壓而過的是我們公社∕的拖拉機。我還沒準備好,它轟隆隆地就開過去了∥我的書包帶總是有點別扭,絞在后面,等我弄順了∕等我跑出來,它已經(jīng)開遠了∥我看見花花坐在高高的輪胎上,那是助手的位置∕我不恨花花,不恨她哥。我恨我姐∥昨晚,他和她還在戲臺子上說話。那時∕她是韓英,而他是劉闖∥我就這樣生著氣,踢著泥巴∕快到學校的時候,我已經(jīng)不生氣了∥我做出一個決定:我姐∕寫給那個拖拉機手的信,再也送不到了∥我要把它們∕統(tǒng)統(tǒng)扔到屋后的豬圈里去∥我和花花,還坐同桌。就當∕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ɑê退绺?,作者和姐姐,作者姐姐和花花哥哥,作者和花花,還有韓英、劉闖這兩個戲里的人物,通過一首詩,就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清晰明了;還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偏遠農(nóng)村的現(xiàn)狀、習俗,甚至當時國家政策和人們意識形態(tài)都浮現(xiàn)在我們腦海,人物栩栩如生,內(nèi)心描寫生動活潑、豐富。著實需要小說表達的情節(jié),詩人用一首詩就表達了,并且淋漓盡致,活靈活現(xiàn),這是阿信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妙之處,過人之處。
 
接著賞析一首短詩(《臘月。暖》):“一院子舊麥草的霉味∕從臺階鋪至門道∥我穿著碎花布棉襖,噙著一顆糖∕坐在門檻旁的小木凳上∥母親,彎下腰∕把草攤開∥臘月里也有暖和的陽光。那一年∕我生著病,但母親很健康”。四節(jié),八行,約七十個字,寥寥數(shù)筆,一首佳作,西北農(nóng)村的農(nóng)家小院、普普通通的日常家務(wù)、門檻旁邊的木凳子上坐著的孩子,穿著碎花棉襖,“噙著一顆糖”,那糖平時是沒有的,因為生病,才有了那顆糖。母親,這個永遠的、偉大的稱謂,正“彎下腰,把草攤開”,她,不知疲倦,忍辱負重;她,兩眼一睜,忙到天黑;她,勤勞節(jié)儉,精打細算;她,是原生態(tài)深藏之下的道德力量,是民族生生不息、繁榮發(fā)展的狀態(tài)史。母親的一點一滴、舉手投足,教育和影響著每個人,自然包括作家和詩人,在兒女們眼里,母親是最好的教科書,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永不過時的命題。因為阿信對兒時記憶的生動描寫,對老家風物的深情贊頌,對親人發(fā)自心靈深處的回憶,打動著我們。緣于詩人對故鄉(xiāng)深厚的感情,他說:“老家對我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親情滋養(yǎng),家族班輩中個人位置的確認,安貧樂道、知足常樂、心懷感恩的鄉(xiāng)村哲學熏陶,對星空和外部世界的神秘想象,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對生命的依戀,等等,都是老家生活給我的教育”。正因為這些深遠的教育和影響,即使漂泊在外多年,都讓詩人魂牽夢繞。
 
生活雜感
 
在阿信的作品里,有不少詩作靈秀簡約,意蘊幽深,寓意形象,如哲如禪,很是讓人喜歡,比如作品(《在塵世》):“在趕往醫(yī)院的街口,遇見紅燈——∕車輛緩緩駛過,兩邊長到望不見頭∕我扯住方寸已亂的妻子,說∕不急。初冬的空氣中∕幾枚黃金般的銀杏葉,從枝頭∕飄墜地面,落在腳邊。我擁著妻子∕顫抖的肩,看車流無聲、緩緩地經(jīng)過∕我一遍遍對妻子,也對自己∕說:不急。不急∕我們不急∕我們身在塵世,像兩粒相互依靠的塵埃∕靜靜等著和忍者”。堵車是當前很多城市和各級決策者頭痛的事情,雖然天天修路、修橋,但還是遠遠解決不了這一根本問題,對于急著把危重病人送往醫(yī)院的路上遇到堵車的人,簡直是要命。如果攤上這種事,只能是彼此安慰,自我安慰。詩人的安慰卓爾不群,他最后寫道:“不急。不急,我們不急,我們身在塵世,像兩粒相互依靠的塵埃,靜靜等著和忍者”,尤其讓人動容,阿信把堵車引申到滾滾紅塵里、引申到漫漫人生中,很是高明。是的,對于我們普普通通平民百姓,自古以來最好的辦法就是“靜靜等著和忍者”,等著無窮無盡的自然災害過去,等著殘酷的剝削壓迫和戰(zhàn)爭過去,等著漫長的冬季深重的黑夜過去。
 
接著看(《墓志銘》):“總會到來:讓我長臥在這片青草下面,與蟻群同穴∕讓風雨食盡這些文字:我曾生活過∥我與世界有過不太多的接觸,近乎于世無補∕我恬退、怯懦、允許了壞人太多的惡行∕我和文字打交道,但我是一個糟糕的匠人∥我緩沖的血流,只能滋養(yǎng)天底下一朵柔弱的花朵∕那是我未具姓名的女兒,集美麗善良于一身∕在露水的大夜中痛醒∥總會到來:這清風吹拂的大地,這黎明露水中隱去的星辰……”。一首作品,讓人震撼,催人反?。涸娦欣锪魈手掖?,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上到帝王將相,下至庶民百姓,誰也免不了最后的歸宿,“長臥在這片青草下面”;詩行里流淌著悲愴,一個人生前轟轟烈烈也罷,默默無聞也好,到頭來還是“與蟻群同穴”;詩行里流淌著坦誠:“我與世界有過不太多的接觸,近乎于世無補,我恬退、怯懦、允許了壞人太多的惡行”;詩行里還流淌著真誠,真誠到:“我和文字打交道,但我是一個糟糕的匠人”。一首(《墓志銘》),是詩人對人生無常的感嘆,是對紛繁紅塵雜亂的吶喊,是對一些人貪得無厭、欲壑難填的警告,是對自然規(guī)律、生命輪回的坦然接受。詩作表面看似平靜,其實波濤洶涌。我相信有幸讀閱的人,肯定會受益匪淺。
繼續(xù)看非常有意思的一首詩(《加油站》):“它的內(nèi)部構(gòu)造只能借助想象∕一間巨大的心室,連接動脈、毛細血管∕持續(xù)泵出燃燒的液體。不能想象∕一夜之間所有的加油站發(fā)生類似短路或∕血栓堵塞那樣的故障,道路癱瘓∕像一截截被打斷脊椎的蟒蛇∕緊緊纏繞在這個星球上:直到窒息∕這種情況在理論上是成立的,事實上∕很難發(fā)生,但并非完全不能——∕如果有個瘋子,在每一口油井∕插入一根捻子,在圣誕或平安夜同時點燃∕但這關(guān)乎石油資源和人類安全∕不便討論。我只看見它的外部∕一只巨大的紅色蟾蜍,蹲踞在必經(jīng)的路口∕不避晨昏,吞進、吐出各種車輛∕我遇見它時,它就這樣,繞也繞不過去”。加油站在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的確太常見了,常見到很多人可以忽略不計,但是這樣一個司空見慣的事物,就走進阿信的作品。阿根廷詩人、翻譯家博爾赫斯曾說:“詩并不是外來的,正如我們所見,詩就埋伏在街角那頭。詩隨時都可能撲向我們”。因為阿信的細致觀察、思考,詩就撲向了他。平平常常的事物,在阿信的筆下就顯得與眾不同:想象豐富、奇絕;假設(shè)和比喻形象生動、超凡脫俗,讓人耳目一新,既充滿了幽默詼諧的元素,又感到意趣盎然。這在阿信的作品里并不多見。
 
 最后我們欣賞(《速度》):“在天水,我遇到一群寫作者——∕“寫作就是手指在鍵盤上敲打的速度”∕在北京,我遇見更多∥遙遠的新疆,與眾不同的一個∕“我愿緩慢、遲疑、笨拙,像一個真正的∕生手……在一個加速度的時代里”∥而我久居甘南,對于寫作懷著愈來愈多的恐懼——∕“我擔心會讓那些神靈感到不安,它們就藏在每一個詞的后面”。這首詩我想應(yīng)該是阿信自己也很喜歡的作品吧!簡潔精悍、惜字如金,意蘊深遠;大家知道,當下科技飛速發(fā)展、社會變革及城鄉(xiāng)面貌日新月異,即便如此,很多人還是嫌慢:走得慢、做得慢、升官慢、發(fā)財慢、出名慢。物質(zhì)財富空前豐裕,卻怎么也填不滿人們的各種欲求。對于文字,對于文學,很多人更是加足馬力,草草寫作,初稿連自己都不甚滿意,就這邊投稿,那邊催促發(fā)表,天女散花一樣;一篇稿子今天征文,明天又來參選,反復炒作;更甚者,不惜請客送禮,賄賂評委,削尖腦袋出頭露臉、挖空心思上報上鏡,恨不得把自己頭像印上人民幣,這種自慰式炒作,讓周圍的人都替他難為情。其實,在網(wǎng)絡(luò)時代,各種信息浩如煙海,好作品燦若星辰,一個人再如何炒作自己,再怎樣往身上涂金抹銀,都是非常有限的。阿信就知道寫作的精髓:他勤奮學習,慢慢積累、沉淀,即便是非寫不可的時候,也是謹言慎行,用他自己的話說:“對寫作懷著愈來愈深的恐懼。我擔心會讓那些神靈不安,它們就藏在每一個詞的后面”。
 
正因為阿信對文字的虔誠、敬畏和仰望,才寫出那么多膾炙人口、讀者愛讀的作品,原因就這么簡單。
 
7638
參考文獻:楊光祖《阿信論》。
 
作者簡介:
 
史映紅:筆名桑雪,藏名崗日羅布,上世紀七十年代生于甘肅莊浪,九十年代入伍進藏,已轉(zhuǎn)業(yè);居山西太原。在《詩刊》《解放軍報》《文藝報》等發(fā)表詩文950余篇(首);著有《西藏,西藏》等詩集4部;曾就讀魯迅文學院第十九屆高研班;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