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歷節(jié)氣,其實就是古代十分重要的農事日子,農耕時代,就是依靠這種日子的提醒,安排一年的各種事情,同時,也圍繞著這些節(jié)氣日子,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民俗,風俗!正月初一過年;四月清明掃墓,五月端午龍舟,七月月秋祭等等。 當然,也因為各地發(fā)展歷史有所不同,同樣的節(jié)日,各地往往也有所區(qū)別,有差異。所以,才形成了今天各地豐富的,不一樣的, 今天冬至,手機上很多人都發(fā)個圈,說說今天冬至,向朋友表達該有的祝福,刷刷手機,天南地北的網友,表達出來的就有不同的冬至氣氛了。毫無懸念,北方朋友一句:吃頓餃子過冬至再次成為話題,評論區(qū)中就熱鬧了,因為過節(jié)不吃餃子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說遠了,也不懂,那在桂平,這個冬至曾經有過什么樣的習俗,如今又有什么變化了呢? 在每年陽歷12月22日前后,就是冬至,這個日子可不簡單,也很神奇,據(jù)說這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節(jié)氣,春秋時期就被確定出來了,古人早已測定,在這一天,是黑夜最長,白天最短的一天,過了今天,白天會慢慢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又是一個周期了。 在歷史發(fā)展中,慢慢 按地方形成的風俗,桂平不說全境,那在縣城周邊,一年有好幾個正式的普遍的祭祖日,即:除夕,清明,七月十四,冬至。 但每個節(jié)氣祭祖的內涵意義卻是不相同的,有差別的。象除夕祭祖,那是歡樂與慶興,起案主要是告慰祖先;清明祭祖,那是表哀思的,主要是掃墓出行;七月十四祭祖,那 同時,桂平四大祭祖日的內容,雖說有大同,儀式流程都差不多,但也是有小異的。異在哪呢?其實主要是祭桌上的那些傳統(tǒng)的時令祭品。 固定的,那就是“一刀落”豬肉,祭桌上的三茶五酒! 主要的代表區(qū)分:除夕祭祖,米粽,年糕;清明祭祖,五色糯米飯,釀 硬性的區(qū)分,就是七月十四用鴨,其他三祭用雞;另外,燒的祭品種類不同。 這種傳統(tǒng)的儀式,是何 不過,這種節(jié)氣文化的內容與表現(xiàn)方式,也正在慢慢 像古籍記載,清代的時候,桂平也是一年數(shù)祭,其中春秋祭最為隆重,中秋,冬至也祭祖,但不太普遍,處于看自家情況,可祭可不祭。 但不知何時起,冬至祭祖慢慢變得普遍且隆重起來,時間遠了不了解,反正在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小時候對這一天也是有所企盼的,因為這一天有雞腿,這一天有糍粑。并且,街坊鄰居都有同樣的儀式,家家戶戶基本如此,真的有“冬至大過年”的味道。 如今物質生活的改善與豐富,時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生活內容的多彩,很多人對于各種“節(jié)”的概念有所淡化,有時也沒有功夫去認真搞那些儀式,要么隨隨便便流于形式,要么就省了這些形式。 所以,現(xiàn)在很多在當?shù)亓餍幸丫玫拿袼?,風俗正在發(fā)生不可逆的變化。 冬至,也許不久將來,不會再有祭桌,不會再有雞,更不會有糍粑,只是平平常常的一天,唯一流傳的,只是這一天,叫冬至!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史話八桂!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 |
|
來自: 潯州鑫森淼焱垚 > 《桂平古仔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