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檢故紙堆,常見人提及京劇前輩名家擅演《南陽關(guān)》,異彩紛呈。此劇近些年罕見于舞臺,錄像資料也極稀少,若刨去最近錄制的像音像之外,多年來似乎只見過胡少安有一出連上《罵楊廣》一起演的資料,再就是譚元壽留了一份整出的錄像,從視覺的角度說,參考價值比譚富英的選場音配像還高一些。其他的,基本都是選場錄像。前兩年鈞天廣樂票房排演的《南陽關(guān)》,留了個相對完整的版本,但整體效果不甚如意,吃了和下手活心氣兒碰不齊的虧。票友演出,邊配和場面常易掣肘。比如那天韓擒虎就是我來的,順利成為全場最大的黵卷……按理說《南陽關(guān)》和《定軍山》《戰(zhàn)太平》等一樣,都是武老生戲,何故厚彼薄此?竊以為,一部分是這戲本身的架構(gòu)所決定的。按照譚元壽的錄像梳理一下場次:頭場韓擒虎發(fā)點(diǎn),二場伍保過場,三場伍云召坐帳,四場韓擒虎過場扯四門,五場城樓會陣,六場伍保打下尚司徒麻叔謀,七場宇文成都押糧過場,八場宇文成都討令出戰(zhàn),九場伍保報信宇文討戰(zhàn),十場伍云召和宇文會陣,敗下,十一場伍妻自盡,伍云召再敗,宇文成都打死伍保,十二場就可以不再換場了,朱粲過場,伍云召望門,朱粲嚇退宇文成都等,都在這一場里。全劇唯一核心唱段“恨楊廣”在前半程出現(xiàn),到唱完這一段之前,都算是戲保人,唱完之后,這戲就變成跑梁子了,場次比之前顯得零碎些,沒有大唱大打,但又幾乎處處都需要賠著小心,因?yàn)楹竺娌辉苛?,改箭衣馬褂,和蟒靠相比,這是極度不遮丑的一個扮相,工架上的任何瑕疵都會被成倍放大,于是后半程就完全變成了人保戲。而這就引出了另一部分原因:如果演員駕馭后半程的能力不足,極易導(dǎo)致虎頭蛇尾。萬一唱完“恨楊廣”之后的戲都掉涼水盆里了,從演員到觀眾的體驗(yàn)都不會好。但是這戲又實(shí)在冷門而名貴,不演可惜。前兩年的電視京劇大賽,有幾位用《南陽關(guān)》參賽,后來的天津京劇院“炫彩青春”展演,也有這出。只是無一例外,場次疊了又疊,核心全放在城樓的唱上了。其實(shí)戲在人演,好角兒來也一樣能處理得耐看,就看有沒有心氣兒去打磨了。一來扮相多,蟒、靠、開氅、箭衣馬褂,各顯工架。二來伍云召很多好身段,不大,卻很精致:坐帳時的扔令旗;聽說夫人自盡,跨腿拎下甲,接甩發(fā)三圈,回頭,一串蹉步;望門時的跨腿、踢腿、轉(zhuǎn)身;末場那些馬鞭槍桿雙家伙的身段……走好了都很賞心悅目。臨時有事要處理,還有一些其他想法顧不上記錄,今天也就不再往下寫了,啥時候有心氣續(xù)寫再說吧,也保不齊不再續(xù)這篇了。只記一筆看戲時候的腦洞:結(jié)尾朱粲扮成周倉,嚇退宇文成都,目前所見各版,還沒有見到這么瘆人的朱粲,感覺扮相上吃點(diǎn)虧。若能考慮給Cosplay周倉之前的朱粲楦上判兒,興許看著更像那么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