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五丈原,這可能是很多熱愛三國的朋友心中永遠的一個痛,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那一年,在這里,三國的英雄盡皆落幕;那一年,在這里,漢室失去了最后的希望;那一年,在這里,三國失去了所有的色彩。 在三國演義里這一段描寫的很精彩,說的是在諸葛亮第六次北伐中原的時候,他已經(jīng)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便將自己耗費一生心血所著的兵法傳給了姜維。當時十分感動的姜維,便希望諸葛亮以禳星之術來延壽。 看著垂淚的弟子,諸葛亮便吩咐他,在軍帳中擺下七星燈陣法。只要七星燈在七天內不滅,自己就能延壽十二年。隨后司馬懿夜觀星象,得知諸葛亮即將身死。于是司馬懿便令魏軍前來試探,恰逢其時負責蜀軍軍營守衛(wèi)工作的正是魏延,魏延硬闖中軍大帳熄滅了七星燈陣的主燈。就這樣諸葛亮的延壽計劃宣告失敗。 眼看延壽計劃失敗,姜維憤怒的想要誅殺魏延,但諸葛亮卻將姜維制止了。再后來諸葛亮又秘密安排了馬岱,以謀反的罪名,名正言順地誅殺了魏延。 老版《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望天垂淚的一句“悠悠蒼天,和薄于我”令無數(shù)人為之落淚。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那一年,歷史上的五丈原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五丈原位于八百里秦川西端,太白山北麓的寶雞歧山縣五丈原鎮(zhèn),是三國時代諸葛亮屯兵用武、勞竭命隕的古戰(zhàn)場,勝跡累累,遠近聞名。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fā),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開始了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北伐,并派遣使節(jié)前往吳國相約同時大舉出兵。 諸葛亮到達縣,大軍駐扎在渭水的南面。司馬懿率領軍隊渡過渭水,背水立營抵御諸葛亮,對將領們說:“諸葛亮如果從武功出兵,依山而往東,確實可怕;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將領們就沒事了?!敝T葛亮果然駐扎在五丈原。 雍州刺史郭淮對司馬懿說:“諸葛亮肯定爭奪北原,應當先去占據(jù)它。如果諸葛亮跨過渭水登上北原,和北山連兵,斷絕長安通往隴西的道路,使百姓和羌人動蕩不安,這對國家是不利的?!彼抉R懿便郭淮駐防在北原。營壘還沒有筑成,蜀漢大部隊已經(jīng)到來,郭淮迎戰(zhàn),擊退了蜀漢軍,不得不說郭淮確實無愧名將之名。 正當司馬懿與諸葛亮相持之際,魏明帝 曹叡 御駕親征,在合肥新城擊破吳軍,而西線的魏蜀戰(zhàn)場,在對峙了百余日之后,諸葛亮出手了。 葛亮就把婦女使用的頭巾、發(fā)飾和衣服送給司馬懿,司馬懿惱羞成怒,上表請求出戰(zhàn)。曹叡派遣衛(wèi)尉 辛毗 執(zhí)持符節(jié)為軍師來節(jié)制司馬懿的行動。姜維對諸葛亮說:“辛毗持符節(jié)來到,賊軍不會再出戰(zhàn)了。”諸葛亮說:“司馬懿本來就無心作戰(zhàn),所以一定要請求出戰(zhàn),是向部眾表示敢于用武而已。將領在軍中,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如果他能制勝我軍,難道還要遠隔千里而請求作戰(zhàn)嗎?” 后來諸葛亮派遣使節(jié)到司馬懿軍中,司馬懿向使者詢問諸葛亮的睡眠、飲食和辦事多少,不打聽軍事情況,使者答道:“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責罰,都親自披閱;所吃的飯食不到幾升?!?/p> 司馬懿當即料定諸葛亮命不久矣。使者對曰:“諸葛公夙興夜,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食不至九升?!避哺嫒嗽唬骸爸T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后來諸葛亮病重,劉禪派遣尚書仆射李福前來問候,同時詢問國家大事。諸葛亮其實并沒有安排姜維作為自己的接班人,而是蔣琬和費祎作為蜀漢的后繼人。 當月,諸葛亮就在軍中去世,長史楊儀整頓軍隊而退。 百姓跑著去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追擊蜀漢軍。姜維命令楊儀調轉戰(zhàn)旗方向,擂響戰(zhàn)鼓,像是即將對司馬懿進攻。司馬懿收軍后退,不敢向前逼進。于是楊儀結陣離去,進入斜谷之后才發(fā)喪。百姓為此事編了一句諺語說:“死諸葛亮嚇走活仲達?!?/p> 至于姜維和魏延在這一幕中其實并沒有出現(xiàn),或者說沒有作為主角出現(xiàn)。相反在五丈原結束之后魏延出現(xiàn)了。 當時蜀軍撤退,但是魏延因不愿撤兵,并企圖統(tǒng)率蜀軍繼續(xù)作戰(zhàn),即率所部搶先南行,占據(jù)斜谷南口,擋住楊儀歸路。楊儀遣馬岱將其擊殺,然后退回漢中。歷時七年的諸葛亮攻魏之戰(zhàn)至此結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