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考試中,命題作文一定是個難題。 它似乎用框架限制了思維。其實(shí)古代也有命題作文,例如白居易面對的唐朝“賦得體”命題古詩,便是提供了古原、草、送別,三個限定主題,要求寫出一首意境悠遠(yuǎn)的五言律詩。 于是,白居易16歲寫的這首詩,成為千古佳作。 ![]() ![]() 賦得古原草送別 ![]()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遠(yuǎn)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 ![]() 賞 析 白居易開篇第一句就點(diǎn)題,用古原和草兩個元素;同時,借用了黃淮南小山中的: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古原的畫卷緩緩展開,點(diǎn)滴離愁已埋在了莘莘茂草中。 一歲一枯榮??此剖亲匀灰?guī)律,但先枯再榮,落筆在榮上。春草的生機(jī)躍然紙上,從榮到枯是一種傷感,而從枯到榮則是向上的生命力之美。 可野火的驟然出現(xiàn),給草原帶來了滅頂之災(zāi)。 然而一場春風(fēng),頑強(qiáng)的小草又綠滿了原野。一衰一盛,一個剛強(qiáng),一個柔弱。燒不盡的,正是小小的草根,春風(fēng)過處遍地新芽。野火頤指氣使地狂舞一番后悻悻而去,小草可愛新鮮的嫩綠,恍若什么也沒發(fā)生過地綻露笑臉。 天涯游子離愁百結(jié)。草的顏色、味道到作者送別。望著朋友的身影消失在古道的盡頭,剩下滿眼原野的綠,怎不教人萋萋滿別情呢? 不過,離愁別緒中有消散的野火,有款款的春風(fēng),更有對離人默默的祝福。 一份接納的心胸讓原野無比寬闊,一種智慧的洞察,讓當(dāng)下和未來溫和地融為一體。 原野上大片大片的綠草,在野火的肆虐中身形枯槁甚至化為灰燼。但它們知道,春風(fēng)一定會來,一定會喚醒泥土中堅(jiān)韌的根須。我不由聯(lián)想到柬埔寨那些纏繞和撬開房子的樹,這就是大自然無處不在、永不消逝的生命力! 生活中的痛苦也常常不期而至,如騰躍的野火燒灼我們的內(nèi)心。我們憤恨、抗拒,希望那痛苦盡快消失。不接納的心情,如火上澆油,將焦慮和恐懼,乃至怨恨放大,直到把自己的心燒成一片焦土。 其實(shí),我們內(nèi)心本是那片生命的原野,相信溫暖的春風(fēng)會如約而至,相信內(nèi)心慈悲而勇往無前的信念,始終沐浴陽光,如同遍地的小草春風(fēng)吹又生! 責(zé)編 | 凈槿 美編 | 觀理 ![]() 文末留言說出 #古詩詞中的正能量 長按關(guān)注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