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白蕩邊上 文:陸云發(fā) 錫城北鄉(xiāng)與江陰毗鄰隔著一條寬寬的界河。界河到了東段拐彎向北,就在這拐彎處有一片名為“白蕩”的湖泊。片片風(fēng)吹搖曳的蘆葦蕩,一條堤岸,當(dāng)?shù)厝私袩停╭iàng )埂,橫跨其中,頗有點西湖蘇堤的味道。 01 白蕩 白蕩東繞過古莊,即是南北朝前浚鑿的古吳瀆港,古吳瀆斜指西南,即達錫北聞名的古鎮(zhèn)長安橋,極目遠眺,芙蓉、回斗、西高三山輝映。元儒西園詩人陸以道有詩盛贊: 野水微茫小苑東,林居窈窕白云中。 一簾濕翠山川氣,十里生香草木風(fēng)。 白蕩熗埂與南岸,道光年間跨河建有一座小小的石墩木橋,名曰“青龍橋”?!扒帻垬颉?,想來或是因那條熗埂堤岸曲曲彎彎,酷似一條臥伏在滔滔白蕩湖泊水中的大青龍而得名。橋上鋪著一條條厚厚的木板,年久失修,木板條的縫隙足有一手掌寬,直直能看到深深的水流,小時走過從不敢低頭向下張望。該橋是錫澄兩地鄉(xiāng)民南來北往的陸上交通要津,早年時橋梁稀少,往西要到戴岐過馬鎮(zhèn)橋才能去江陰。西邊大隊后村里邵巷上,村后西白蕩(蕩南白蕩)里有條無人看管的系著墜在河中繩子的擺渡小船,來往行人靠拉著繩子過河上岸,河面微波陣陣,兩岸芳草萋萋,四周杳無人煙,獨有一繩一舟,一幅唐代詩人韋應(yīng)物筆下“野渡無人舟自橫”的美境畫圖。 02 長安老街 從白蕩到長安老街之間蜿蜒的鄉(xiāng)間小路上,中間座落著一個僅有二十戶人家的小村莊,一字陸姓。據(jù)錫山西園陸氏世譜記載,自元代元統(tǒng)初年(1333)始遷祖元儒翰林待制陸以道(字士弘,號古談)徙居長安西園,六世孫陸緯明代弘治年間(1488——1505)于西園老宅辟出在此開埠建村,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村莊的名稱頗為奇異曰“金圈里”,概因環(huán)莊皆水,村莊四周圍都是漕河,形似金環(huán)而得名。時人一聽這村名都稱是吉祥之地。不論真假,這里倒確實是膏腴之地,且地勢高而平坦,江南河網(wǎng)密布、雨澇頻發(fā),這里從不會受淹。小時每逢雨季發(fā)水,總喜歡跑到村后壩處,看村后的后龍丼深潭河水奔騰瀉至猢猻洞浜大河,落差足有七、八米,魚兒逆水跳躍,蔚為壯觀??吹街苓吿锏匮蜎]、村莊進水,時時心生慶幸。據(jù)老輩人說,村子開埠五百多年以來,從未遭過大劫大災(zāi)。 03 老宅 若要說金玉吉祥,解放前全村大都是靠租種城里地主(楊姓)田地生活的佃戶,土改成份劃分,村里各家成份大都為中農(nóng)。只有一家為地主,其實那家并無多少田地,主要是那家主人稱小鬼(音jū )金坤的捏有槍桿子,手下拉有支隊伍。日寇侵華,為抗日游擊隊長,倒是一血性義士,1940年1月9日下午,在城中大市橋堍鋤奸,將日偽無錫縣知事楊壽桐(高伯)伏擊斃命,同年8月被日軍敵阻隊攫住拋在硝漒水池里殺害,尸骨未存,殤年三十八歲。解放時沒收了他家一間大房子,在前排東面第一間,好多年一直是大隊的辦公地。村上只有一家是下中農(nóng),是后排東頭叫阿四的,舊社會給人放牛,解放后以養(yǎng)種豬為業(yè),牽著頭大公豬上各村轉(zhuǎn)悠。其子漢生高中畢業(yè),后為大隊貧協(xié)主席,縣人大代表。長大后總聽大隊干部和村上人數(shù)落,說是因我父親系當(dāng)?shù)氐牡叵曼h鬧革命,無錫解放即任當(dāng)?shù)剜l(xiāng)長,發(fā)揚風(fēng)格把土改成份報高,連帶村上成份大都為中農(nóng)。據(jù)我了解,解放前大部分家庭雖主要是租種地主的田(“租用田”俗稱“灰肥田”,一年收獲的一半交租),但也有自己的小塊田地(“自耕田”俗稱“經(jīng)量田”),身份應(yīng)是主佃農(nóng)、副自耕農(nóng),生活還算過得去。農(nóng)忙時除自己耕作外,還會雇江陰和蘇北的人來打短工幫忙,似應(yīng)在下中農(nóng)與中農(nóng)之間,父親所報成份并無多大不當(dāng)。可見“金圈里”這“金”也給這里的人們帶來一點庇蔭,卻沒特別大的福祉。小時常聽奶奶講,那時,每到大年三十,爺爺從不敢在家過年,總是躲避在外,生怕地主來催租。江南地主還算文明,男主人不在家,年前討債也就作罷。正是:“年終避債恨無臺,且看梅花幾時開。詩思宛然驢子背,綠蘿庵里獨徘徊。”近代詩人周貽白此首《梁溪景物竹枝詞》,道盡了年終避債人的辛酸凄涼。 記憶中,村子一字排開、前短后長的兩排農(nóng)戶,大多是一進式房屋,沒一家像樣氣派的。像我家老宅,舊時僅前面一進兩間空空蕩蕩柱子瓦房,右邊大門進去是廳堂、廚房,左邊是房間。后來1962年父親才又在中間荒蕪的院子里搭了一間房。最后面是養(yǎng)豬羊的,有個灶頭是燒水在大鐵鍋里洗澡的,房子破舊的很,后門都關(guān)不上。但這已算是村上占地大、房屋最進深的了。村子前后都是小竹園,夏天是納涼避陰的好去處,一顆高高的白葡棗樹(金寶家的),棗兒剛熟,就隨一等小孩搖啊,卟啰啰掉下的棗兒一陣亂搶,又甜又脆,爬竹子、吃白葡棗,是兒時最好的回味。 村東的東漕河、村南的南漕河供吃水。村西的西龍丼河,是淘米洗菜洗衣裳的地方。村民出行只能從東西南北四個壩頭出入。那時的河水清澈見底,夏天小孩子總會光著身跳入游泳。過村西壩頭近百米還有條“L”形的較大的埇(yǒng )埤(pí )漕河,長大以后總喜歡借了鄰居的網(wǎng)去捕螄螺吃,不多一會就能捕到一籃子。村西的西龍丼河邊有一顆斜向河中的矮矮的老樸樹,孩時爬上爬下。河上最西邊尖角橫跨一長長的石鎖條,石鎖條年代久遠,上面滑滑的。小時候還沒懂事,一個人在石鎖條上玩耍,一頭跌下河塘,也是命不該絕有救星,正好有一白胡子老人經(jīng)過,一把把我撈起,村人一番搶救,才撿回了一條命。聽母親和村上人說,那救我的老人沒留下姓名和地址,以前從未見過,后來也再沒露面。懂事后,村上人提起此事,都叫著我的乳名說:“你命大福大,是天上的太白金星下凡救的你”。無論是仙界還是凡人所救,我的命是恩人給的,唯此一生就是要為家鄉(xiāng)為社會多做益事,以報答這一生都不知名的救命恩人?,F(xiàn)在唯一留下的印記就是下巴上的傷疤,當(dāng)時石條上跌池塘磕下的,讓我一生銘記這救命大恩。 04 京滬高鐵 如今,那村后碧波蕩漾、蘆葦飄曳的白蕩,已建成了風(fēng)景旑旎的休閑勝地“古莊生態(tài)園”,雄偉的京滬高鐵高架橫跨白蕩之上。要說世上真有奇事,有一年還真連做過兩回夢,夢見在規(guī)劃建造白蕩風(fēng)景區(qū),沒想到過了沒幾年,惠山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建設(shè),地方政府還真的在東白蕩(古莊白蕩)建設(shè)了古莊生態(tài)園,正是美夢成真。開埠至今有五百多年的陸氏古村——金圈里已不復(fù)存在,村民大多移居長安長寧苑小區(qū),兒時的村莊只能依稀夢回了。 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