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二錢某,男,58歲。 初診∶1984年3月5日。 主訴及病史∶1978年患左腎結(jié)石,經(jīng)服中藥后于1979年已排出。此后常服金錢草茶,每年定期檢查均無結(jié)石。1982年初停服金錢草茶,于1983年12月份左腰脹痛,小便色紅,某醫(yī)院B超檢查∶左腎盂結(jié)石,黃豆大小1枚,左腎集合系統(tǒng)分離,積水1.2cm。 診查∶左腰酸脹隱痛,精神較差,面浮。下肢浮腫,小便色清,怕冷。苔薄向,質(zhì)淡。脈細軟。小便常規(guī)∶蛋白(少)。血尿素氮、肌酐均正常。 辨證∶脾腎陽虛氣弱,氣不化水,水不行石。 治法∶補脾溫腎,行水排石。 處方∶生黃芪20g炒黨參15g炒白術(shù)10g茯苓10g杜仲15g川續(xù)斷10g金錢草30g炒熟地黃15g杞子12g仙靈脾15g鹿角片10g 琥珀粉1.5g,雞內(nèi)金粉1.5g。1日兩次,蜂蜜水調(diào)服。 二診∶3月20日。藥后精神好轉(zhuǎn),左腰隱痛減輕,猶覺酸脹不舒。下肢浮腫已退,面部尚有浮意,怕冷。苔脈如前。原方黃芪改30g,加制附片8g。 上方連續(xù)服用兩個月,怕冷已減,面浮退,色轉(zhuǎn)紅。5月23日因活動較多,腰痛加劇,痛及小腹、睪丸,小便時有中斷現(xiàn)象。自服金錢草茶3杯,配合跳躍運動,待膀胱內(nèi)尿液充盈脹滿時用力排尿以沖擊結(jié)石,結(jié)石排出,小便暢行,諸癥緩解。B超檢查;左腎結(jié)石及積水均已消失。囑長期用金錢草代茶,吞服金匱腎氣丸鞏固治療三個月停藥。 【按語】本例為石淋的虛證。5年前排石后停服金錢草茶未及1年復又生成,癥狀所示脾腎陽虛證候。陽失溫胞。氣不化水,更不能推動結(jié)石,石停水行不暢。蓄積于腎。故治療以補益脾腎之氣,溫陽化氣以行水,使水能載石下行。在大隊補益脾腎陽氣藥物之中配熟地、杞子滋補腎陰,取其陰中求陽之意;佐金錢草排不行氣,琥珀、雞金化石排石,調(diào)治不足3月結(jié)石排出。 十、通澀并進治愈尿濁一例 尹某,女,36歲。 初診∶1984年10月30日。 主訴及病史∶1980年起患乳糜血尿,經(jīng)服中藥已愈。今從1984年6月份因勞累復發(fā),再次服中藥,乳糜血尿時輕時重。 診查∶小便紅混,夾有白色絮狀物及小血塊,排尿欠暢。食欲正常,但吃動植物油及蛋白質(zhì)類食物癥狀均可加重。形體消瘦,精神疲倦,腰酸。舌苔薄白,脈細。尿常規(guī)∶蛋白(++++)、紅血球(++++)。乙醚試驗陽性。 辨證∶脾腎兩虛,中氣下陷,精微失固。 治法∶健脾益腎,補氣攝血。 處方∶炙黃芪12g炒黨參10g炒白術(shù)10g柴胡3g升麻5g懷山藥12g藕節(jié)炭12g阿膠珠10g當歸10g蒲黃炭10g 二診∶11月7日。藥后尿紅混稍淡,絮狀物及血塊均已減少。原方有效,續(xù)進。上藥加炒熟地黃12g。 三診∶12月5日。服藥4周,尿中絮狀物已消失,尚有小血塊不斷排出,尿液暗紅而混,精神好轉(zhuǎn)。苔薄白,質(zhì)淡紅,脈細。病久氣虛血瘀,絡損失和。轉(zhuǎn)從益氣攝血、化瘀和絡、固澀止血法。 處方∶炙黃芪15g炒黨參12g炒白術(shù)10g當歸10g丹參15g炒熟地黃15g阿膠12g(烊化沖)仙鶴草15g生蒲黃10g五靈脂10g懷山藥12g升麻10g震靈丹5g 1日2次,開水吞服。 四診∶12月20日。服藥1周,血尿止,小血塊未見。原方續(xù)服。 上藥調(diào)治兩周,乳糜血尿已止,尿常規(guī)正常,乳糜脂(乙醚)試驗陰性。原方去蒲黃、五靈脂、震靈丹,加杞子10g、茯苓10g,善后調(diào)理月余,病情穩(wěn)定,并囑進食少量脂肪、蛋白質(zhì)食物,無不良反應,漸增加油脂、瘦肉、雞蛋等食品,尿常規(guī)正常而停藥。 【按語】尿濁有赤濁、白濁、赤白濁之分,本病屬赤白濁。治療分虛實,實者以分清泄?jié)?、涼血止血法進治;虛者多在脾腎,區(qū)分脾腎主次治療。本案病經(jīng)反復,尿濁夾血,量多而無熱痛,初投補中升清、益氣攝血之劑,雖能取效但相隔十余天又復發(fā),以血塊、尿液暗紅為主,根據(jù)"久病多瘀"及"瘀血不去,新血不得歸經(jīng)"的理論,配用震靈丹通澀兼施,服藥僅一周,乳糜血尿逐漸消失。震靈丹原用于婦女崩漏,有固澀化瘀止血功能,通補兼施,今用于乳糜血尿伴有氣虛血瘀者每獲良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