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過幾種叫某某蓼的植物,覺得她們長得很像,一串串小小的花兒都非常的惹人。淡淡的粉紅或白色,那么的清素淡雅,卻又難以細分誰叫啥。 那天在藥園區(qū)見到幾棵已經(jīng)葉黃枝枯的,卻仍然有幾朵零星的小花任性的開著,雖然不再青春的花季,還是吸引著我。 想著她又叫什么蓼呢?用她的照片去鑒別,給出的答案出乎意料——蠶蟲草! 對照庫里別人拍攝的圖,沒錯呀,確實是她!那一塊可以和蠶能聯(lián)系上呢?為什么會有這個名字?真的難為我這黃綠花癡了。 蠶蟲草:蓼科,蓼屬,多年生草本。 別名:蓼子草、小蓼子草、紅蓼子、紫蓼、水嚨蚣、香燭干子(江蘇),寥于草。 產(chǎn)山東、河南、陜西、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及西藏。 朝鮮、日本也有。 生路邊濕地、水邊及山谷草地, 味辛,平,無毒。全草供藥用, 有散寒、活血、止痢的功效 用于腰膝寒痛,麻疹,菌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