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太后是一個很傳奇的女子,她本是呂后身邊的宮女,因為意外偶然嫁給了漢文帝后,搖身一變成了第二個呂后級別的強勢女子,她既與男寵鄧通爭過寵,也與慎夫人和尹姬爭過寵。 等到漢文帝去世后,因病失明的竇太后命運發(fā)生了逆轉,她因為兒子漢景帝的緣故一躍成為了帝國最有權勢的人之一,她的這種影響力甚至一度干預到了漢武帝對朝政的決斷…… 一、漢文帝的政治危機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后,漢朝的大權就落到了呂后的手里。呂后臨朝稱制幾十年,她的手段與謀略令人欽佩也令人膽寒。不可否認,她有著杰出的政治才能,但也開啟了外戚專政的先河。 在呂后掌權的時候,有許多宮女伺候,而竇姬就是其中的一個。而這些宮女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被放出宮去,遣送給各路諸侯,而竇姬陰差陽錯之下去了代國,成為代王劉恒后宮之中的一員,此后獨得寵愛。在劉恒接任帝位之后,成為了母儀天下的皇后。她的一生也是一個傳奇,輔助過三位帝王,她的能力自然也毋庸置疑,都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會有一個默默支持的女人,而竇皇后就是漢文帝背后的那個女人。 自劉邦去世之后,呂后掌權,她大肆重用自己家族的人,殘害功臣。在呂后去世之后,在各大臣考慮各種因素之后,商議決定讓名聲較好,又沒有外戚勢力的劉恒來做這個皇帝。于是派使者去接劉恒回來繼承帝位,起初劉恒多番猜疑,多次謙讓,最后才登上帝位,是為漢文帝。 在劉恒即位之后,還是面臨著許許多多的考驗,朝堂內有大臣居功自傲,在外的各諸侯也勢力漸漸雄厚,對朝廷有了威脅。再加上現在民生凋敝,經濟落后,劉恒接過的這個帝位,可以說是接手了一個爛攤子。且看劉恒又是怎樣將一手爛牌打出王炸的效果。 自漢初以來,因為連續(xù)不斷地戰(zhàn)亂,讓老百姓們苦不堪言,社會不穩(wěn),經濟凋敝,不僅百姓生活困難,就連國庫也是空虛無比。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百姓,田地荒蕪,滿地,甚至還出現了吃人的事,在這樣的情況下,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撫民心,讓百姓們有家可住,有田可種。于是劉恒采取輕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減輕老百姓們的負擔,讓他們恢復生產,來維護社會穩(wěn)定。不僅如此,他自己也崇尚節(jié)儉,從自己做起,從而影響他人。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漢初推行無為而治與修養(yǎng)生息的政策在漢文帝劉恒即位后進一步推行下去,而之前分封的各路諸侯也趁此機會快速發(fā)展,雄踞一方,這對漢文帝的統(tǒng)治也有了一定的威脅,以至于在漢文帝即位不久,北濟王劉興居就發(fā)動了叛亂。國家剛安定不久,就出現這樣的事,這著實令漢文帝心煩,于是他采取賈誼的計策“眾間諸侯王而少其力”分化各諸侯王的勢力。 漢文帝劉恒一生勤政愛民,勵精圖治,人民得以修養(yǎng)生息,可惜卻因病早逝,時年四十三歲,死后葬于霸陵,并要求一切從簡,不以金銀玉器下葬,以瓦器為主,不治墳,不擾民。 二、竇太后:就是漢初無為政治的堅守者和新時代阻隔者說完漢文帝,就來說說漢文帝背后的女人吧。漢文帝的皇后,竇漪房,她原本是呂后身邊的宮女,因為到了年紀被遣送出宮,本想著能回家了卻不料被送給了各路諸侯,于是她想著賄賂宦官,希望能讓自己被送往趙國,這樣能離家近一點,誰能料到收錢的人轉眼就忘了此事,于是陰差陽錯之下,竇漪房去往了代國。到了代國之后,她本性溫良,克己守禮,迅速獲得了代王劉恒的寵愛,隨后生下了兩子一女,還在后宮之中博得了一番好的名聲,從此便在后宮之中站穩(wěn)了腳跟。 在劉恒登基之后,她被立為皇后,她的長子劉啟被封為太子。劉恒一生勤政愛民,奉行的是無為而治,而竇皇后就在背后默默支持著。在漢文帝去世之后,她的兒子劉啟繼位,是為漢景帝,尊稱她為太后。 在漢景帝即位之后,繼續(xù)推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減輕農民的負擔。至此,這兩位皇帝共同開啟了“文景之治”的封建盛世。而竇太后,她既是其中的參與者也是這盛世的見證人,在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都知道漢初以來推行的就是無為而治,而這“無為而治”的理論依據就是黃老之學,剛好這一思想適應當時的社會發(fā)展,符合當時的國情,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當時的社會矛盾。而竇太后在這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竇太后喜歡黃老之學,并且還極力組織大家學習和傳播黃老學說。于是在當時,黃老學說成了宮廷里必學的內容。正是因為竇太后的極力宣傳,漢朝無為而治的政策才得以施行下去,所以說竇太后是漢初無為政治的堅守者。 但是隨著漢朝休生養(yǎng)息多年,實力漸漸增強,有些東西勢必會發(fā)生一些改變。盛世之相漸起,必然會需要更多治世之能臣。轅固是當時有名的儒生,他以研究《詩》而著名,但他極力貶低黃老學說,宣揚儒家學說,從而引起了竇太后的注意,轅固認為黃老學說不過尋常人所讀之物,難等大雅之堂。而這一說法剛好就觸怒了竇太后,竇太后宣揚黃老學說,而轅固卻貶低黃老學說,竇太后認為這是轅固在諷刺她是尋常之人,為此大為生氣,將轅固投入豬圈,讓他徒手對付野豬。至此,也讓很多人明白了一點,黃老學說的地位不可撼動,如果誰要是反對,誰就是與竇太后作對。因此,竇太后也成了新時代的阻隔者。 三、漢武帝和漢景帝的去竇太后化反抗精神其實說起來,竇太后這一生也算過得輝煌無比,從宮女一步一步成長為皇后,再到太后、太皇太后,他這一生輔佐過三位帝王,是漢朝崛起的見證人。但她也有過得不如意的時候,幼時家境貧寒,父親早逝,與兄弟分離,當上皇后后也有失寵的時候,就連晚年,也與自己的兒子劉啟心生嫌隙。 在漢文帝劉啟去世之后,當時傳言竇皇后溺愛幼子梁王劉武,想讓劉武來做這個皇帝,也不知這個傳言是真是假。后來漢景帝劉啟即位之后,在一次家宴上喝多了之后說出:“千秋之后傳梁王”,這一句話令竇太后和梁王都十分高興,而這個時候,竇太后的侄子竇嬰卻公然表示反對,他認為皇位應該傳給與漢景帝的兒子。這一說法就惹惱了竇太后,并且下令不讓竇嬰及其家里人入朝為官,但是竇嬰的這一說法卻入了漢景帝的眼。所以在后來,景帝立太子時,決定讓竇嬰任太子太傅,這也算是因禍得福了吧。 身在帝位,免不了有人惦記,就拿梁王劉武來說吧,同樣是太后之子,也同樣具有登上帝位的資格。再加上又因為深受太后喜愛,有著太后的支持,這不免令漢景帝擔憂。于是景帝便利用叛軍來牽制梁王的勢力,從這方面來瓦解梁王的勢力。不僅如此,景帝還利用新崛起的外戚勢力來一步一步削弱竇太后的權力。而這時候新崛起的勢力就是王皇后的家族,說起來王皇后也是一個有手段的人,不然怎么能坐穩(wěn)皇后之位,還讓自己的兒子登上了皇位呢。 這從她選擇與館陶長公主聯姻就可以看出來,借用館陶長公主的勢力幫助自己的兒子劉徹登上帝位,許諾以皇后之位迎娶館陶長公主的女兒陳阿嬌。在劉徹繼位之后,開始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知道竇太后喜好黃老學說,而漢武帝劉徹卻是尊崇儒學,這便是公然與竇太后作對了。 因為竇太后的緣故,漢武帝第一次新政宣告失敗,其中武帝的支持者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被迫自殺,丞相竇嬰、太尉田鼢被免職。 為了防止?jié)h武帝隨意更改自漢初便開始施行的黃老無為國策,竇太后又任命自己信任的開國功臣后裔許昌、莊青翟為丞相、御史大夫,用以掣肘漢武帝。 這一現象,一直延續(xù)到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那時,漢武帝才真正意義上掌握住了朝政大權。 臨終前,竇太后留下遺詔,將自己的財產全部留給了自己唯一還在世的兒女大長公主劉嫖:“竇太后後孝景帝六歲崩,合葬霸陵。遺詔盡以東宮金錢財物賜長公主嫖?!ā妒酚洝ね馄菔兰摇罚?/span> 竇太后死后,漢武帝將其與漢文帝合葬,這對相識于微時的患難夫妻,便以這樣一種方式,相伴長眠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感謝大家的閱讀,祝朋友們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覺得文章好的朋友們,記得給文章點個贊,關注一下,每天都會給您帶來好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