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生活中,會有很多不同的需求。想要吃,想要喝,想要玩,想要伴侶。想要當上CEO,走上人生巔峰。這么多雜亂的想要的東西,似乎無窮無盡,沒有辦法都找出來,并進行分析。但其實,就在半個多世紀之前,就已經(jīng)有人把這些需求做了相關(guān)的分類,這個人叫做馬斯洛,得出的理論,就叫做馬斯洛需求定理。他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并認為越低層次的需求,力量越大。而且要滿足低層次的需求,才會出現(xiàn)高層次的需求。第一層:生理上的需要。就是維持生命所需的需要,包括食物、水分、空氣、睡眠、性的需要等。它們在人的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當?shù)谝粚拥男枰獫M足之后,吃飽喝足,就會產(chǎn)生第二層次的需要。第二層:安全上的需要。這時候,人們需要穩(wěn)定、安全、受到保護、有秩序、能免除恐懼和焦慮。也就是需要保證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在這個層次,人們希望得到安定的工作,或者其他保障。能夠安穩(wěn)的維持自己的生活。第三層,感情上的需要。滿足了生理和安全之后,人們想要得到感情上的滿足。要和其他人建立關(guān)系,結(jié)交朋友或者得到愛情。也就是社交的需求。第四層,被尊重的需要。在活著,安全并擁有足夠的社交之后。人們想要被尊重,想要得到足夠的社會地位。要求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要別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價值。第五層,也就是最高層次的需求。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當其他需求都滿足之后,人們想要實現(xiàn)個人理想,最大程度的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實現(xiàn)最大的可能性。這就是馬斯洛需求理論,看上去很好懂,也很符合我們平常接觸到的經(jīng)驗。比如吃都吃不飽的時候,就很難去談夢想或者尊重了。這也是馬斯洛需求理論這么流行的原因。它簡潔,好懂,而且聽上去非常合理。然而這個理論,其實并不完全符合現(xiàn)實中的情況。實際上,人們的需求比馬斯洛需求定理還要復雜。比如說在《歸屬的基本需要》這篇論文中,作者對幾百篇相關(guān)研究進行了梳理,以確定社會歸屬需求會落入哪一個需求層次。在馬斯洛的理論中,社交需求排在第三層次,需要滿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才會產(chǎn)生這樣的需求。但是論文作者發(fā)現(xiàn),人類對于維持一些使自己感覺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的心理渴求和吃飯,喝水這類生理需求一樣基本而迫切,甚至在一些情況下不惜以犧牲生理需求為代價來滿足歸屬需求。《社交尷尬癥》的作者認為,因為人類幾千年來的群居生活,讓我們覺得,被趕出群體比一時的挨餓受凍更加可怕?!?/span>乍看起來,這種認為歸屬感與饑餓,口渴一類的生理需求一樣基本的看法似乎不怎么合乎情理,讓人難以置信……(但)人類和其他社會性動物所下的進化賭注就是犧牲掉短期的利己與私心,共同協(xié)商,相互合作。以完成食物采集,搭建庇護所和相互保護。”因此,犧牲自己一時的生理需求或安全需求,以滿足社會的需求,是非常常見的事情。這樣人們才能分工明確,有人打獵,有人采集。最后大家都過得更好。在進行了更多的研究之后發(fā)現(xiàn),這套乍看起來非常合理的需求理論,實際上并不符合現(xiàn)實情況。至少在層級上,并不是低級壓過高級,低級需求滿足之后才會產(chǎn)生高級的需求。但即使是這樣,馬斯洛需求定理在對需求的歸納整理上,還是有著重要意義的。當你需要分析人們的需求時,就可以參考這個理論。只要記得,現(xiàn)實情況比歸納要更復雜,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