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闊葉細筆蘭、小唇蘭、小蠅蘭、臺灣小蠅蘭 臺灣、廣東、廣西、云南有產(chǎn) 斯里蘭卡、印度東北部、緬甸北部、越南、泰國也有分布 生于海拔400-1500米山坡或溝谷常綠闊葉林下陰處 【《中國植物志》 第17卷 (1999) 】植株高18-60厘米。根狀莖伸長,匍匐,具節(jié),節(jié)上生根。莖直立,圓柱形,直徑2.5-3.5毫米,綠色,下部具3-6枚葉。 葉片卵形、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有時稍歪斜,長4.5-10厘米,寬2-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或鈍圓,上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具3條明顯的主脈,具柄;葉柄長2.4-4厘米,下部擴大成抱莖的鞘。 花莖被短柔毛,長12-40厘米,具3-6枚鞘狀苞片;總狀花序頂生,具多數(shù)密生的花,長5-10厘米;花苞片披針形,帶紅褐色,長10-12毫米,寬約4毫米,先端漸尖,背面被短柔毛;子房圓柱形,紅褐色,扭轉(zhuǎn),被短柔毛,連花梗長9-10毫米;花較小,萼片帶紅褐色或褐綠色,背面被短柔毛,中萼片直立,凹陷,長橢圓形,長4-6毫米,寬1.5-2.5毫米,先端稍鈍;側(cè)萼片張開,偏斜的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5-6毫米,寬3毫米,先端急尖或稍鈍; 花瓣倒披針形,長4-6毫米,寬1.5-2毫米,先端鈍,與萼片同色,中央具1枚透明的脈,與中萼片粘合呈兜狀;唇瓣基部具距,前部3裂,側(cè)裂片直立而小,中裂反折,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白色,先端近急尖;距下垂,近圓筒狀,長1.5-4毫米,中部稍膨大,末端2淺裂,內(nèi)面無毛和無胼胝體,唇瓣的腹面(上面)和距均為帶紅褐色;蕊柱粗短,直立,長1.5-3毫米,前面無附屬物;蕊喙直立,叉狀2裂。花期4-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