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特有。陜西華山和漢中、湖北西部、四川西北部至西南部、云南西北部和昆明、西藏東南部有產(chǎn)。 常生于向陽山坡或路邊灌叢 【《中國植物志》 第71(2)卷 (1999)】灌木,通常高0.7-2米,有時(shí)達(dá)3米; 枝近圓柱狀,嫩枝被短絨毛或短柔毛,老枝無毛,覆有片狀縱裂的薄皮。 葉紙質(zhì),偶有薄革質(zhì),形狀和大小多有變異,闊卵形、卵形、長圓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0.5-2.5厘米,寬達(dá)1.5厘米,頂端短尖、鈍或有時(shí)圓,基部楔尖或漸狹,兩面被稀疏至很密的柔毛或下面近無毛,通常有緣毛;側(cè)脈每邊約3-5條,下面稍凸起或不明顯;葉柄長1-5毫米,多少被毛;托葉基部闊三角形,頂端驟尖,具短尖頭,長通常1-2毫米,被柔毛或絨毛。 聚傘花序頂生和近枝頂腋生,通常有花3朵,有時(shí)5-7朵;花無梗或具短梗;小苞片干膜質(zhì),透明,多少被毛,比萼長,約2/3-3/4合生,分離部分鉆狀漸尖,具短尖頭,有脈紋,被緣毛;萼管長約2毫米,裂片5,長約1-1.2毫米,頂端鈍至近截平,被緣毛;花冠漏斗狀,管長9-10毫米(偶有13毫米),外面密被短絨毛,里面被長柔毛,裂片5,闊卵形,長約2-2.5毫米,邊檐狹而薄,內(nèi)折,頂端內(nèi)彎;雄蕊5,生冠管喉部,花絲短,花藥線形,短柱花的稍伸出,長柱花的內(nèi)藏;花柱通常有5個(gè)絲狀的柱頭,有時(shí)3或4個(gè),長柱花的伸出,短柱花的內(nèi)藏。 果長4.5-5毫米;種子覆有與種皮緊貼的網(wǎng)狀假種皮。 花期6月,果期9-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