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之中充滿著聲音:蟲鳴、鳥叫、蛙鳴、風聲、雨聲、流水聲……各類的聲響,充滿在自然之中,只要用心傾聽,我們便可以聽得到不同的聲音。風吹向不同物體,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風勢的大小則會吹出不同的效果;雨滴傾落,落在不同的物體上發(fā)出不同的聲音,雨滴大小也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音效;流水聲則反映溪流的大小、水量、水速,而不同的禽鳥與昆蟲,鳴聲的頻率、旋律、節(jié)奏都各自不同。知了的鳴叫聲有一種炎熱的感覺,“嘎嘎嘎……”,好像溫度不斷地在上升。在驕陽酷暑里到來的聲聲蟬鳴,仿佛在告訴人們,知了知了,熱啊熱?。∠s鳴是夏天最重要的聲音之一,當蟬不再鳴,天氣就不復悶熱,秋涼悄然而至了。熱烈的蟬鳴就像夏天的色彩,濃得化不開的藍綠與紅赤,極其猛烈地進入眼球,剎那間帶來強大的視覺沖擊力,仿佛眼睛里已看不到其他,當高樹上的鳴蟬一開始高歌,除了潮汐般來回往復的蟬鳴聲,你耳朵仿佛就聽不到其它聲音了。 而蟋蟀的叫聲,若斷若續(xù),若應(yīng)若答,總好像有一種痛苦疲憊的清虛悲咽之感,在秋草白露上,在落葉飄零間,在月光流銀下?!安莘髦儯驹庵~脫”,“聲在樹間”的秋風有一股蕭殺之氣,在這樣的背景音效中的蟋蟀鳴聲,是孤單而暗啞的歌唱,是墻角的一聲輕輕嘆息。秋是陰氣開始逐漸彌漫的季節(jié),又是秋蟲們用歌聲一點點呼喚再一點點送走的季節(jié)。如果將秋作為一個過程,蟋蟀的鳴聲貫穿了這個變化的過程,從早秋時節(jié)清高與清銳中的奪人秋聲,到深秋時節(jié)漸入清靜、清曠、寂寥與寒沁,誰說蟋蟀的鳴聲是一成不變的呢?在林中,小鳥常被茂密的枝葉所遮掩而看不見,但它的鳴叫聲卻泄露了它的行蹤,由它的鳴叫聲中,可以聽出此時的它是處在怎樣的心情,是在唱情歌,宣示領(lǐng)域,還是對情敵下達挑戰(zhàn)的號角,或是在呼喚雛鳥,只要用心傾聽,大多可聽出一些端倪。記得有一次,走在校園內(nèi),大老遠的,聽到有只小鳥發(fā)出窗刮一樣的刺耳叫聲。一般在發(fā)怒或傷心的時候,小鳥才會發(fā)出這種叫聲,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走進一看,原來樹上有一只眼神尖銳的貓,敞開的瞳孔已變成一對完整的圓,黑中閃著幽綠的眼睛充滿殺氣,一貓一鳥,正在氣氛緊張地相互對峙,僵持不下。 有時候,走近大自然,你必須學會使用耳朵而不是眼睛,來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自然信息。比如,來到春夏的寂靜野外,聽到林梢的沙沙響聲,昆蟲嗡鳴,微風拂過莊稼,一只布谷鳥或畫眉鳥,獨自在灌木叢中歌唱——由于寂靜,這些聲音會分外明顯,更加動人。干脆閉上眼睛,把臉貼近一棵大樹樹干,感受它若有若無的脈動,傾聽它血脈周流的聲音。在眼睛發(fā)揮不了作用的黑夜或密林中,耳朵更成為偵知大自然信息的最重要的感覺器官。當夜里走近山林水野,常常在夜色里咚咚跑上一陣,然后安靜地坐下來,諦聽黑暗中萬千野物的秘密,慢慢調(diào)整自己的呼吸,讓自己與一片綠蓬蓬的原野息息相通……靜靜傾聽這個世界上的各種聲音,風雨雷電,鳥獸魚蟲,都有各自的輕吟低唱。如果認真聽,或許一場無關(guān)緊要的雨也可以回味一輩子,因為,你聽它淅淅瀝瀝的下個不止,這中間其實有無數(shù)種聲音,甚至每一滴雨的聲音都是不同的。可惜,人生中可能要經(jīng)歷一萬場雨,但我們真正聽到的寥寥無幾。 此時此刻,特別想置身于繁茂森綠的森林之上,在銀白的月光和夜風里乘風而行,讓涼風滑過我的耳畔,頭頂上是浩渺無際的深藍夜空。讓我好好聽一聽隨風而來的各種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