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瓜: 夾竹桃科,鵝絨藤屬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 別名:小刺瓜、野苦瓜(云南) 福建、廣東、廣西、四川和云南等省區(qū)有產(chǎn) 印度、緬甸、老撾、越南、柬埔寨和馬來西亞等也有分布 多生長于河邊灌木叢中、山地溪邊或疏林潮濕處 全株可催乳解毒,民間用來治神經(jīng)衰弱,慢性腎炎,睪丸炎,血尿閉經(jīng),肺結(jié)核,肝炎等。 【《中國植物志》 第63卷 (1977) 】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塊根粗壯;莖的幼嫩部分被兩列柔毛。 葉薄紙質(zhì),除脈上被毛外無毛,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4.5-8厘米,寬3.5-6厘米(最大的20 × 10厘米),頂端短尖,基部心形,葉面深綠色,葉背蒼白色;側(cè)脈約5對。 傘房狀或總狀聚傘花序腋外生,著花約20朵;花萼被柔毛,5深裂;花冠綠白色,近輻狀;副花冠大形,杯狀或高鐘狀,頂端具10齒,5個(gè)圓形齒和5個(gè)銳尖的齒互生;花粉塊每室1個(gè),下垂。 蓇葖大形,紡錘狀,具彎刺,向端部漸尖,中部膨脹,長9-12厘米,中部直徑2-3厘米; 種子卵形,長約7毫米;種毛白色絹質(zhì),長3厘米。 花期5-10月 果期8月-翌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