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方式:自駕 行走路線: D1: 南京——蘇州同里古鎮(zhèn)(退思園——麗則女校——王紹鏊紀(jì)念館——珍珠塔——穿心弄) D2: 蘇州同里古鎮(zhèn)(嘉蔭堂——崇本堂——耕樂堂——羅星洲)——同里北聯(lián)村——蘇州甪直(保圣寺——沈柏寒故居——米行——江南文化園)——南京 珍珠塔園景區(qū) 地址:蘇州市吳江區(qū)石皮弄16號 走出大宅大院,沒想到這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一條小河流過,但這并不是古鎮(zhèn)之上,依然是陳御史府第。這里哪是宅邸,分明是一個小鎮(zhèn),小橋流水人家一個場景都不少。 沒想到溪河流進了陳氏舊址,成為陳家后花園的內(nèi)河 這是真正的大戶人家,有水陸兩棲門,水路坐船,河道盡頭有駁船的船塢,陸路坐轎有轎廳。宅內(nèi)溪河與外溪用木柵欄隔斷,防止外船進入宅笫內(nèi)溪。河道邊有一紅色的陳家牌樓。 小河,石板的街道活脫脫是一個古鎮(zhèn),院墻上有門可以讓我們又回到宅邸之中。 河邊的桃紅柳綠,河上小橋造型優(yōu)美,古鎮(zhèn)元素一樣不少,可是這樣的場景居然坐落在一座府第之中,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河邊一座船塢,古時有錢人家是船到戶,東西可直接運到家里。 船塢類似現(xiàn)在的停車房。 內(nèi)河一側(cè)有宗祠入口 這里是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場所,是宗族的象征。 河道邊有一圓門,進入,有一戲臺。古戲臺是舊式的方形傳統(tǒng)戲臺,入場還是用出將兩個字標(biāo)注,出場也是用入相兩個字。 戲臺的上面是雞籠形的藻井,構(gòu)造十分的優(yōu)美,尤其是百鳥朝鳳的木雕,處處都透露出古色古香的味道。 戲臺兩側(cè)有知音齋,取名于古代鐘子期,俞伯牙,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 戲臺脊飾造型精美,龍戲珠和執(zhí)鞭武士。 戲臺雕梁畫柱,有花鳥,人物,訴說著一個個故事。 透過戲臺一側(cè)的花窗可以窺見到美美的后花園。 從戲臺一側(cè)進入后花園,這棟小樓是翠舫的側(cè)影。 繞池塘而行,轉(zhuǎn)過來就是翠舫聽雨的全景了。 繞著池塘,一步一景,變化無窮。再走幾步,浮翠舫就如一艘停在碧綠湖水上面的船。 隔岸觀景清遠堂,歇山頂屋脊四角高挑,門前月臺鄰水,雕欄包圍。 池邊疊石堆山,深松茂而密,綠柳飄兒翠。 池塘邊種植了很多樹種,不同的季節(jié)都有花朵芬芳沁人心脾,這會的海棠花就是主角。以翠舫,廊橋為背景給垂絲海棠來一張近景。 亭榭樓閣,長廊幽靜,假山池塘,花木繁茂。 一側(cè)的景明軒,一側(cè)的綠秋亭在夕陽的涂抹下發(fā)出唯美的光彩。 橋廊的用途是橋,建筑是廊,在橋廊邊倚欄看景。園內(nèi)的游客不多,在園中享受和花園很搭調(diào)的靜穆是一種享受。 池中紅尾搖曳,歡快的追逐,給原本寂靜的園帶來一點動靜。 廊橋飛虹臥波,廊橋后面有一兩層樓的“水流云在軒”,登軒觀景,視角自然不同。 用俯視的視角看軒的飛角直挑廊橋。 飛檐下的廊橋飛虹臥波,池水碧波瀲滟,林木蔥蘢秀翠,鮮花四時不絕,加上池邊的亭臺樓榭,畫面有滿滿的富足感。 后花園中的各式建筑-----臺、亭、樓、閣、榭基本上環(huán)水一周臨水而筑 。 通過花窗看向花園 如虹的廊橋,長廊通幽、林木秀翠。 清遠堂臨水對山,背靠竹塢,四面皆窗,有回廊可通,故又稱四面廳,是主人園中宴請賓客之處。 建在水面上的景明軒和俏立山頂?shù)男√m亭,高低錯落的建筑景致,加上山澗流水、這種建筑模式也是珍珠塔園的獨特之處,充滿著江南風(fēng)情。 畫舫靜泊柳岸,待人渡津。 一小池中的落葉也有凄美的意境。 曲折有致的長廊與廊橋如彩帶連結(jié)園中的各景點。 這就是珍珠塔園,它并不是我們看名字理解的有一座塔的景點,這里沒有塔,珍珠塔只是南京監(jiān)察御史陳王道嫁女贈送家寶珍珠塔的史實中的一件家寶。先去了退思園,退思園在彈丸之地造就的園林之玲瓏精致的美與這里的大面積,大手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里出乎我的意料,它簡直就是一個微小版的古鎮(zhèn)。新修復(fù)的塔園分三路,東路住宅、中路祠堂、西路花園。東路和中路之間有小河間隔。有進第森嚴(yán)的大宅高院。府邸中的木雕、石雕、磚雕、泥塑、家具陳設(shè)、建筑架構(gòu)等方面,都經(jīng)過了精心的設(shè)計,精心的雕刻雕琢,給人留下了大宅邸的味道。后花園以清遠堂為核心,景明軒與水流云在軒隔水遙相玉立......園中山澗流水潺潺,假山聳峙,長廊曲折通幽,石橋臨水鎖瀾,珍珠塔園以“文人適意山水園”為主體,打造了一副360°的全景畫。宗祠,古戲臺一樣不少,更讓我驚嘆的是那一條從北側(cè)引入的宅第內(nèi)河。在大戶人家中看到池塘不足為奇,看到河流在我的印象中應(yīng)該是第一次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