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朵云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有時候幸福的感覺,不是取決于你所擁有的多少,而是智慧的你,不再較真。 《新語·惜時》中寫:“人之短生,猶如石火,炯然以過。” 人生匆匆如流水,一轉(zhuǎn)眼,就到人生半坡! 紅塵俗世中,不是所有美好的事情,都能如我們心中所愿。 周國平說過,如果我們的野心,可以下降成一顆平常心,其實就是上升成了一顆慧心。 我們?nèi)缛粲鍪绿^較真,就等于給自己下套,既浪費光陰,又蹉跎了歲月,更是讓心里添堵不痛快。 人生最大的智慧,是遇事不較真。 不與過去較真,釋懷 三毛在《簡單》里說: “我們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價值,我們過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參與。于是,孤獨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們惶惑不安?!?/p> 閨蜜阿霞,曾經(jīng)有一段失敗的婚姻。 從此一蹶不振,她沉浸在過去的種種不能自拔,既懷念曾經(jīng)甜蜜的時光,又對后來的感情破裂而耿耿于懷,往事總總郁結(jié)心頭。 阿霞一直活在過去的時光里,自怨自艾,無法開啟新的生活。 直到某一天,她回家探望父母,看到父母日漸蒼老,卻還在為她的現(xiàn)狀擔(dān)憂和操心。 阿霞忽然意識到自己不該這么自私,更不該這么頹廢下去,既然都已是過去,又何必再糾結(jié),再彷徨,就讓往事清零,愛恨隨意。 阿霞決定開始擁抱新的生活,每天堅持鍛煉健身,有空就去讀書和旅行,工作上也全力以赴。 如此自信獨立的她,自然而然的遇到一位愛戀的對象,攜手走進婚姻,彼此相伴,幸福的生活。 陶淵明在《歸去來辭》言: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過去已然是歷史,再怎么留念也無法挽留。與其和過往糾纏不休,不如釋懷,輕松上陣,向前看,向前走,看著看著花就開了,走著走著路就寬了。 作家史鐵生,年少時候最愛田徑,曾經(jīng)在學(xué)校的80米跨欄獲得冠軍。 然而,卻在21歲的時候,被命運當頭一棒,因病從此坐上了輪椅。 剛開始生病的他,心情特別糟糕,拒絕吃藥和康復(fù)理療,更是經(jīng)常沖著關(guān)心照顧他的母親發(fā)脾氣。 直到溫和的母親去世,史鐵生才開始后悔,才開始頓悟,不再與過去較真,寫出《我與地壇》等好書。 日子雖沒有想象中那么好,但也不會總那么糟??偛荒苡肋h把自己困在過去,而忘記抓住現(xiàn)在,把握未來。 曾經(jīng)再痛苦的事,到了今天就是無關(guān)痛癢;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也只是云淡風(fēng)輕。 放下過去,敞開胸懷,才能擁抱未來。 不與他人較真,隨緣 俗語說: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朝菌是早上出生,到了黃昏就死的一種菌類。 可以說是朝生暮死,從沒有見過黑夜。如果你和它說一天有24小時,不光有白天,還有夜晚,它根本不能理解。 蟪蛄就是知了,從幼蟲羽化成蟬,也只有六、七十天的壽命。 春天生,夏天死;夏天生,秋天死,從沒見過冬天。和它描述冬天的景色,它能想象出來嗎? 人與人之間,實際上也是一樣。 有個詞叫層次,有個觀點叫三觀。不在同一層次或者三觀不相符的人,基本很難交流和說服對方。 上海浦江電表廠,在1968年來了一位學(xué)徒工。和其他工友下班后,就打牌喝酒吹牛不同,他拿著英語書,自學(xué)英語。 工友們都嘲笑他,一個小工學(xué)什么英語,有什么用? 對于他人的嘲笑,小工置之不理,既不解釋也不反駁,依舊每天窩在宿舍苦學(xué)英語。 直到有一天,廠里來了一批英文資料,無人能懂。這時候只有小工毫不費力的翻譯出來。 周國平說,我們爭論的問題無非是兩種情況,一種是無須爭論的,另一種是根本爭不清楚的。 人際交往中,無須事事解釋,也不必和他人較真,對于不在同一個認知層次上的人,如何說理,也換不來認同。 趙麗穎,剛出道時候,既沒背景,也沒高學(xué)歷,更不是科班出身。圓嘟嘟的臉更是曾經(jīng)被大導(dǎo)演預(yù)言,演不了大女主。 面對他人的否定、爭議,質(zhì)疑等,趙麗穎皆不較真,一直努力提升自己,打磨自己的演技,專注自己的人生,如今已是炙手可熱的一線女明星。 太過較真,只會白白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為自己添堵。 不和他人太較真,總會遇到懂你陽春白雪的人,一切隨緣。 不與自己較真,隨性 知乎上有個問題:現(xiàn)代社會,物質(zhì)條件和生活質(zhì)量高效發(fā)展,可為什么人還常感到痛苦? 有一條高贊回答:因為我們太貪心,總是想得到自己或許無法得到的東西。 每個人都是這世間獨一無二的奇跡,也都有自己的特點,無須處處和他人攀比。 就像《瓦爾登湖》的作者亨利·戴維·梭羅。 梭羅所處的時代,正是170多年前的美國,工業(yè)文明飛速發(fā)展的時代。 豐盛物資的同時,所帶來的物欲橫流,讓人們過度追求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生活。 年輕的梭羅,也曾努力過。然而,做記者時得不到主編的認可;勘測小路不被鎮(zhèn)民認可成官員;被心愛的姑娘拒絕愛意;連他至親的哥哥也因病去世。 梭羅一度迷茫,焦慮,黯然神傷。他想為什么自己這么糟糕,命運如此不公,總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1845年,28歲的梭羅不再憤世嫉俗,也不再和自己較真,決定享受著屬于自己的時光,于是來到瓦爾登湖。 他白天在湖邊讀書種地,晚上讀書思考,以山河大地為伴,把日月星辰作友,內(nèi)心不再波瀾壯闊,遠離塵世喧鬧。 后來,梭羅將自己兩年多的隱居生活經(jīng)歷,寫成一本書,就是著名的《瓦爾登湖》。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里說: “生活中的許多煩惱,都源于我們盲目和別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正所謂人人都有自己的小確幸,無須總是同別人作比較,也不必自怨自艾事不如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 你享受你的達官顯赫,我自有我的清閑瀟灑; 你有你的錦衣玉食榮華富貴,我有我的粗茶淡飯平安快樂; 你欣賞高山云海的美景,我獨醉于山谷小溪的淡然。 心中的那些渴求,得之是幸,坦然接受;不得,云淡風(fēng)輕,無傷大雅。收獲不在此處,亦會在別處。 ![]() 錢鐘書在《寫在人生邊上》一書中說: 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并非全因為澡洗得干凈,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有時候幸福的感覺,不是取決于你所擁有的多少,而是智慧的你,不再較真。 不與過去較真,因為往事隨風(fēng); 不與別人較真,因為沒必要; 不與自己較真,因為沒有意義。 點個在看,愿這凡塵中的你我,都能釋懷,隨緣、隨性,不執(zhí)著于往事,不較真與自己和他人,前路漫漫,過自在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