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最喜歡也最執(zhí)著于追求一個字:福。那這個福呢,它是幸福的福,是福報的福。 說得更直白一些,就是老百姓希望自己及家人,都萬事如意,都很幸福,不要有不順心、有災禍。這樣的愿望,真的太過美好,卻也太不現(xiàn)實。 比如一天24小時,有黑天有白晝。一年365天,有晴天有雨雪天。這個黑天、雨雪天,就相當于不順心、災禍。
可是,你持續(xù)一個月,天天笑哈哈,持續(xù)一年,天天笑哈哈,你就會發(fā)現(xiàn),就算這一個月、這一年你天天有高興的事情,讓你天天笑哈哈,很快就覺得很無聊、很苦惱了。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八章里講:“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strong> 什么意思呢?你想要的幸福,它隱藏在禍事當中。你祈盼的幸福,它是制造禍事的根源所在。 福禍相依,如陰陽之道,一陰一陽謂之道,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誰都少不了誰,誰離了誰,另一方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所以,禍的存在,是為了證明福的存在。有禍就有福,有福就有禍。你沒有辦法,將二者單獨存儲于生命中。就像你不可能只要太陽不需要黑夜,只要晴天而不需要雨雪。 禍的存在可端正人的行為。人在什么時候最容易自我反省和修正錯誤?一定是在不順利、不順心、處處都是坎兒的時候。 正如《韓非子·解老》中所說:“人有禍,則心畏恐;心畏恐,則行端直;行端直,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行端直,則無禍害;無禍害,則盡天年。得事理,則必成功。盡天年,則全而壽。必成功,則富與貴。全壽富貴之謂福,而福本于有禍,故曰:'禍兮福之所倚?!云涑晒σ?。 人有福,則富貴至;富貴至,則衣食美;衣食美,則驕心生;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行邪僻,則身死夭;動棄理,則無成功。夫內有死夭之難,而外無成功之名者,大禍也,而禍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禍之所伏?!?/span> |
|
來自: 雨林修養(yǎng)館 > 《國學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