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文帝時期,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并不是關中三輔等農(nóng)業(yè)基地,而是遠離中央的江東之地。蓋當時漢朝行黃老之道,主張無為而治,特別是在國家行政體制上,主張中央“無為”,給予地方充分的發(fā)展權力,這對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固然有利,但也導致了地方日益坐大,而江東的吳王劉濞便是乘著這寬松政策的春風,一日日強大起來的。 吳王劉濞是漢高祖劉邦二哥劉仲的兒子。劉仲這家伙,是個臭名昭著的逃跑王爺,當年劉邦封他做代王,要他去抵抗匈奴,結果這家伙一遇到匈奴鐵騎就嚇破了膽,竟丟下大軍獨自偷溜了回來。這事不僅讓劉邦大為惱火而撤了他的王位,也讓他素有大志的兒子劉濞深感丟臉,為了挽回父親的名譽,劉濞自告奮勇跟隨劉邦平定英布之亂,并拼死奮戰(zhàn),立下大功。此時荊王劉賈已被英布所殺,又無子孫可以襲封,劉邦于是將劉賈這塊地盤交給劉濞管理,王江東三郡共五十三縣。地盤僅次于劉邦長子齊王劉肥所封七十二城,是為諸侯中第二大國。 可是,任命剛下,劉邦就后悔了。 原來,劉邦和很多秦漢人一樣,也擁有預知未來的看相本領。他回頭仔細研究了一下劉濞的容貌,發(fā)現(xiàn)他面有反相,頓時大驚失色,但丹書鐵券都送出去了,君無戲言,劉邦也反悔不得,無奈只好拍了拍劉濞的背,警告他道:“漢后五十年東南有亂者,可是汝邪?然天下劉姓為一家也,慎無反!” 劉濞聞言大驚,趕緊磕頭表示自己絕對不可能造反,誓死捍衛(wèi)劉氏江山,當然他后來食言了。 說實話,我覺得史書中這段記載有點不靠譜。關鍵是司馬遷把劉邦夸的太神了,不僅把反叛的人說中了,還把反叛的時間也說準了,真看得那么準的話,以他的性格,也絕對不會心存僥幸的。 當然,拋卻夸張的成分,劉邦對劉濞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江東吳地,本就是劉邦死敵項羽的發(fā)家之處,這里老百姓對漢朝有沒有感情且不說,但對項羽肯定擁有無比的同情與敬仰,再加上吳地自古民風彪悍,結結實實一個火藥桶子,只要有人帶頭煽動,肯定會有不明真相的群眾跟風造反,到時候事情可就麻煩了。 劉邦猜的沒錯。果然,四十多年后,事情大條了,劉濞在六十多歲的高齡,竟忽然起兵造反,而且不止是他一個,半個天下的諸侯王突然變成火藥桶,并居然被同時引燃,集體爆炸,史稱“七國之亂”。 不過話說回來,火藥桶這么快被引爆,點燃火信者卻不能全算在劉濞頭上。劉邦的兒子漢文帝和孫子漢景帝,至少要負百分之五十的責任。 事情的源起,在“七國之亂”前二十余年。那時,漢景帝還是個少年太子,年紀最多十三四歲,性子沖動,活脫脫莽撞人一個。一次,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來長安朝拜,完事兒了就常常和劉啟泡在一起玩兒,那時候少年們也沒有什么電子產(chǎn)品,平常的娛樂除了打獵,就是喝酒博戲,結果有一次,也許是都喝醉了,兩人竟為一步棋爭執(zhí)起來,先是對罵,然后開始互相推搡,最后竟動起手來。 圖:漢代桌游六博 那劉啟本就是個天生吃不得半點虧的人,再加上喝了點酒,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抄起石制棋盤,照著劉賢腦袋就是一下子。劉賢的腦袋可不是花崗巖,哪里經(jīng)得起這樣砸,結果當場腦漿迸射,撲地氣絕。 沖動是魔鬼啊,一子之爭,竟然引發(fā)了一場血案,不過劉啟雖然粗暴狠毒,倒也算耿直,壞事他做就做了,并不打算抵賴狡辯,更不會隨便找個替死鬼頂罪,他殺完人后,便丟了棋盤,徑直跑去找皇帝老爹自首。劉恒雖是一個不錯的皇帝,但畢竟護犢子,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種屁話不過說說而已,真要判寶貝兒子一個過失殺人罪去吃牢飯,那是不可能的(注2)。于是劉啟這個漢朝太子照做,劉賢這個吳國太子人白死,文帝只是派人把那具慘不忍睹的尸體送回吳國去,要劉濞埋了算數(shù)。 沒有想到吧,堂堂皇皇的文景之治中,原來竟隱藏了如此多陰暗的角落。漢文帝劉恒,這位后人甚為推崇的所謂明君,其實也不過一私情泛濫的庸人而已。史書還記載,劉恒生活甚是簡樸,從不鋪張浪費,在他當政的23年間,“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一座花費一百萬錢的露臺都不舍得修,甚至就連自己宮里的女人,衣裙都不許拖長了,能省一點布料算一點;但一轉(zhuǎn)身,竟不惜賞賜數(shù)十億錢(幾乎相當于整個漢朝一年的財政收入)給自己的男寵鄧通,甚至還送了座銅山給他,讓他想要多少錢就自己造。 圖:質(zhì)量極佳的鄧通半兩錢,至今仍是錢幣收藏家的摯愛 “漢文雖愛露臺之產(chǎn),鄧氏之錢布于天下?!边@可真是一個充滿了悲諷感的笑話。 史書還講,文帝修建霸陵,皆以瓦器,不用金、銀、銅、錫裝飾,且利用地勢依山開鑿,不另興建高大的墳堆??墒聦嵣希粤暝谑窌性伪槐I掘,特別是在晉建興年間,有人盜掘了霸陵后,竟“多獲珍寶”,以致當時的晉愍帝都大為驚嘆:“漢陵中物何乃多邪!”手下回答說: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供宗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霸陵在諸陵中已經(jīng)算是很簡樸了,卻還要遭到盜掘,“亦百世之誡也”。另外明朝時霸陵曾因秋季灞水沖激,被沖出五百余片石板,可推測漢文帝仍然堅持以石為棺槨,其目的無非是為了厚葬其中,隨葬“皆以瓦器”并非事實??傊牡垭m有大儉之名,但有大奢之實,其心理行為的矛盾十分怪異,這顯然是一位雙面帝王。 另外,據(jù)史書記載,劉恒在入京稱帝之前,他的代王王后便已死了,及劉恒入京為帝,不及兩個月,代王王后的四個兒子便相繼病死。而恰巧就在這個時候,功臣們請劉恒早立太子,既然這四個嫡子恰巧都死了,那么就立庶長子劉啟(竇姬之子)為太子吧,劉恒說我自己的皇帝位子都沒坐熱,咋能這么快就定自己的兒子做接班人呢?于是又假模假式的推讓了三次,當然最后還是答應了,并給天下所有家庭的嫡子每人都升一級爵位以為慶賀。這位劉啟就是日后的漢景帝。 在呂后掌政的十幾年間,每位劉氏子弟幾乎都被迫與呂氏女結為姻親,劉恒應也無法例外。所以,這位劉恒正妻應為呂氏女,她恰巧死在劉恒稱帝之前,而她的四個兒子又恰巧都死在劉恒稱帝后短短兩個月內(nèi),而且一死劉恒就馬上得立太子,真的是很恰巧啊。 年紀輕輕就生了四個兒子,這說明劉恒與呂氏女的感情還是不錯的,但在皇位面前,愛情,親情,父子情,全都可以拋下?。?/p> 細思極恐。 李世民望塵莫及。 圖:昨天考古剛剛確定了江村大墓為漢文帝霸陵的真正位置 事實上,被史書夸上天的“文景之治”也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美。當時賦稅是很輕,天下也太平,但在輕稅與放任自流的經(jīng)濟政策下,真正得益的卻是富豪與權貴,他們官商勾結,兼并成風,他們還私自發(fā)行貨幣,壟斷鹽鐵生產(chǎn),買官,買爵,蓄奴,花錢免罪,放高利貸……以至貧富分化,社會風氣極其敗壞(見賈誼奏疏)。文帝初期,列侯與諸侯王及他們的母親妻兒,還有二千石以上的政府高官,甚至可以隨意逮捕平民!至于世人稱道之文景田租低稅率(注3),那也不是表面那么簡單;首先,漢朝的賦稅里田租只是小頭,更大頭的還有獻費(給皇帝的貢賦)、口賦(人頭稅)、芻稿稅(牧草與秸稈稅)、戶賦(按戶征收)、訾稅(財產(chǎn)稅)、更賦(以納錢代更役的賦稅)及其他雜稅。這邊收少了,那邊再補回來,平白賺了仁政之名,豈不美哉?所以《漢書 食貨志》上說:“漢氏減輕田租,三十而稅一,常有更賦,罷癃(老弱病殘)咸出……厥名三十稅一,實什稅五也?!?/p> 哈哈,好一個文景之治! 在每一個被治世陽光普照的天下,都有一幫被曬干了的小p民。 圖:霸陵陶俑 一次,有個老百姓偷了高祖祭廟(高廟)座前的玉環(huán),劉恒為成就自己的孝名,竟要加重刑罰,誅滅那人三族(注4),好在廷尉張釋之秉公持法極力勸阻,劉恒這才同意將那人斬首了事(注5),還因此獲得了個從諫如流、輕刑善政的好名聲。 p民慘,官吏也好不到哪兒去。云中太守魏尚,扎根邊疆,對抗匈奴,出生入死,戰(zhàn)功赫赫,卻僅僅因為上報的殺敵數(shù)字與上交的敵人首級差了六個,就被下獄削爵,罰作苦力。帝國刻薄寡恩,竟以至于此,更諷刺的是,比起景帝武帝,文帝還算仁厚的。 至于歷史教科書上所稱道的廢除肉刑(傷殘肢體之刑),也沒那么光彩耀人,因為漢文帝廢肉刑后,卻將砍右腳的肉刑改成死刑,將砍左腳的肉刑改成打五百板子,實際上死的人更多了,而打板子雖然保住了罪犯的腿,但人基本上打不滿數(shù)目就被打死了,實際上只是賞你個全尸。所以《漢書 刑法志》載張蒼、馮敬上書稱漢文帝廢肉刑“外有輕刑之名,內(nèi)實殺人?!边@可不是夸張,要知道,就算是暴秦的“笞刑”,也不過幾十下板子,除了“熟笞”算是情節(jié)嚴重要加刑,那也是打滿一百下就到了頂點。因為超過一百板子,就真的有可能打死人;五百板子,那幾乎要打成肉餅了。結果,這一廢除肉刑的“仁政”,卻讓罪犯遭擊打致死者“歲以萬數(shù)”(《通典 刑法六》),以至于“當此之時,民皆思復肉刑?!保|漢崔寔《政論》)老百姓甚至很想恢復肉刑了,真是諷刺??!最后,就連漢文帝的兒子漢景帝都看不下去,即位后便下詔說:“加笞與重罪無異,幸而不死,不可為人?!庇谑且宦穼Ⅲ仔虦p為一百到兩百下,但即便如此,這一兩百板子仍能打得你生活不能自理,故“酷吏猶以為威”,小民們?nèi)匀粚Υ伺聜€半死。 圖:促使?jié)h文帝廢除肉刑的天下名醫(yī)淳于意父女 大概皇帝本就是這世上最骯臟的職業(yè)罷,所以相對而言,劉恒已算是最開明最仁慈最有吃相的一個了,至少,他對自己的名譽與身后評價相當在意(注6)。所以,雖然有時候他言行不一,偽善裝逼是個雙面人,但因他長期在邊地太原做代王,親眼目睹秦末戰(zhàn)亂留下的荒殘景象,所以一生惜民力,懂克制,有底線,仍可以說是千古無二的明君仁主,就算是裝,人家裝了一輩子,這也難能可貴。 事實上,漢文帝所創(chuàng)的選舉制、赦宥制、納言制以及親耕籍田、開放鼓勵民營經(jīng)濟等漢初制度,都是開創(chuàng)歷史的開明善政。而他廢除連坐法,改易關中“告訐之俗”,設立五等刑期等(注7),也是對商鞅秦制的一次偉大開明改造。還有他所奉行的財政緊縮政策,更是中華帝國集權政治的一個奇跡,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個時代,能像文帝統(tǒng)治期這樣,用這么少的國防開支與行政成本,維持一個這么大的集權帝國(注8)!我們現(xiàn)代人見慣了自由民主文明,或許不覺得如何,只有身處其中之人,才能真正了解他的偉大。 所以,司馬遷夸漢文帝“德至盛也”,班固也對他大唱贊歌“嗚呼,仁哉!”曾國藩等人甚至說“其德為三代后僅見之賢主”。 這人就怕比,來個稍微仁厚簡樸點兒的不容易,那還不得使勁多上點諛詞,否則后世的皇帝哪兒還有動力稍微控制一下自己。其實中國的老百姓是最容易滿足的,只要統(tǒng)治者知道克制一點,少折騰一點,向來擁有超強忍耐力的中國人民就能送給你們一個治世乃至盛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