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營口市建一鎮(zhèn)松樹村,有位專門拍土味鄉(xiāng)村真實生活的“張同學”火了,他的短視頻在某音短短兩個月就漲粉1000多萬。 火了以后,有變現(xiàn)團隊找到他,跟他收購運營權,每年給他500萬。 五百萬。對一個初中肄業(yè),在社會底層打拼多年依然一無所有,還頂著巨大的養(yǎng)家壓力的男人而言,這是一筆夢寐以求的巨資。 可是,如今的張同學,卻有了拒絕的底氣和自由。 記者采訪他,讓所有人知道了他的心酸過往。他為了討生活,四處折騰,不斷嘗試創(chuàng)業(yè)??蓞s沒有一個項目是成功的。 3年大貨車,無疾而終;去市里開汽車修理廠,結果廠房著火了,賠了一大筆錢;在市里混不下去,回到村里,開養(yǎng)雞場,雞卻死了;又去養(yǎng)蠶,結果蠶也養(yǎng)不活…… 最苦的時候,連13塊錢的煙也買不起,欠了百貨店老板娘900多塊錢沒錢給,一個三十幾歲的大男人厚著臉皮跟年邁的父親借錢度日,頭發(fā)都掉沒了。村里的人嘲笑過像個要飯的。 兜兜轉轉,被生活按在地上不停摩擦的張同學越活越壓抑。一次次失敗就像一個個詛咒,讓他的內心開始滄桑,心理開始失調。抑郁焦慮也隨之找上門來。他失眠焦慮了整整四年,每晚都要到午夜三四點才能勉強睡一小會。 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如今,張同學已經(jīng)走過那段人生最黑暗的日子,開始迎接人生的光明。 這一切,都是他理所應當值得擁有的。 但是,如果,如果,你也是一個努力向上生活的人,你也有強烈的理想,你也希望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努力,但是卻屢屢失敗,感到生活不順意,甚至絕望—— 我們可以以張同學為榜樣,像他那樣以“不放棄、屢敗屢戰(zhàn)”的小強精神去活著。 在抑郁的時光里,我們可以嘗試按照以下的方式這樣去活著,與抑郁和平共處,帶著抑郁去成長,去發(fā)現(xiàn)更多可能性。 1、正視抑郁,但不被其所束縛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說,不去面對、解決問題,就會成為問題。 我一直覺得,也許是我們誤會了“抑郁”。 人一旦抑郁,產(chǎn)生的軀體反應和大腦的負性思維,令人太痛苦了,簡直生不如此,是引發(fā)自殺行為的最大罪魁禍首。在這些可怕的事實面前,于是我們對抑郁特別的排斥和恐懼。 可,這是抑郁要帶給我們的東西嗎?它想帶給我們的東西,僅僅就只是痛苦,而不是帶來意義和對生命的思索?也許你會說,這一份成長的代價未免有點大。 可真相是,代價越大,得到的東西就越多。 這樣的感悟,也許在你身處痛苦的時候感受不到。但是我相信假以時日,你回頭過來會發(fā)現(xiàn),抑郁給你帶來了很多信息,都是為了引導你去尊重天性,尊重生命,不枉走人間這一趟。 有了這樣的信念和心態(tài),我們就比較容易去正視抑郁,而不是把它遮遮掩掩。你可以大方承認你正在抑郁著,或者曾經(jīng)抑郁過。 去正視現(xiàn)實,正視眼前的問題,但是不要被它所束縛,不要被痛苦捆綁,從此不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斯科特·派克說:“你逃避生活的痛苦,就必定會遭受心理疾病的痛苦?!?/span>你一旦繼續(xù)逃避心理問題,那么你自身就會成為更大的問題,一旦陷入慢性的惡性循環(huán),發(fā)展到最后,惡化的程度足以摧毀你。 因此,努力帶著抑郁情緒去向生活靠近,該干嘛還是要干嘛,把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負擔起來。 就像張同學一樣,并沒有因為抑郁、焦慮和失眠的問題,就放棄他作為丈夫、孩子父親和兒子的責任,并沒有因為多次創(chuàng)業(yè)失敗就一蹶不振。他選擇了站起來,選擇了屢敗屢戰(zhàn),選擇了勇敢面對,這才有了他接下來的勵志故事。 2、別懊悔過去的選擇和行為抑郁的到來會迫使我們停下腳步,去思考自己這一路走來的各種選擇和應對事件的模式。 如果我們被抑郁纏身了,說明我們的思考方式或生活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是存在問題的?;蛘呤俏覀兯龅氖略絹碓狡x真實自我的需求 ,或者是我們已經(jīng)徹底迷失了。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研究創(chuàng)造了一個概念叫“合法延緩期(moratorium)或心理延緩償付期(psychological moratorium),”這個概念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如果缺少進行自我探索的緩沖期,個體的自我發(fā)展將遇到問題。 比如剛畢業(yè)的大學生不知道何去何從,就匆匆被動進入社會競爭,很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陷入迷茫。 合法延緩期是一個人探索自我非常關鍵的時期。在競爭激烈,節(jié)奏快速的今天,我們陷入抑郁后,也許會因為很多身體和心理的不適導致落下了正常的工作,給經(jīng)濟造成了更大的窘迫,因此感到更多的壓力。 但是千萬不要因此感到懊悔或譴責自己沒用,抑郁來到你的生命,正是希望你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彌補上你所缺失的合法延緩期。 不懊悔,好好安住在當下,給自己放一段時間的假期,尋找你真正渴望的是什么。 其次,我們也許會因為抑郁的不良情緒去無意間傷害到自己的家人,在那段特別敏感的日子里,我們要允許自己犯錯。 當我們覺察到自己在人際關系以及和人互動過程中是存在問題的,那么,好好去覺察和正視這些問題,然后用科學的心理學認知療法去糾正,去建立新的人際行為模式,慢慢去成長。 要相信自己的家人愿意給自己成長和改變的時間和空間。只要你能夠努力去變好,你的家人永遠不會拋棄和放棄你。 關于這一步,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讓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幫你進行一些必要的干預。因為自己未必能每次都理智地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認知誤區(qū)和行為的不合理性。 當你告別以往舊的、不良的行為模式,你就相當于讓自己獲得了重生。 3、大膽承認自己有心理困擾看了好幾本曾經(jīng)的抑郁患者治愈后寫自己經(jīng)歷的書,在改善抑郁過程中,他們不約而同做了同樣的一件事:讓身邊的家人朋友知道自己生病的消息。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生大大小小、各種各種的病,每個人的一生在某個階段,都會遭遇無盡的心碎和痛苦。我們要感知到,這個世界不是只有我們在受苦。對于我們的處境,別人是能夠理解并且愿意給予幫助的。 也許朋友家人缺少相關的知識指導,沒有給到我們特別有用的幫助,但是對于人性的那份真誠和用心,對我們依然有療愈的效果。這些人際關系的支撐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有人正在耐心愛著我們。 心理咨詢師王宇老師曾鼓勵找他治療社交恐懼的患者,在朋友圈告訴身邊的人自己有社交恐懼,這樣一來大家都知道你有這個困,在平時和別人打交道的時候就不用總遮遮掩掩,不用假裝自己很強大,很會聊天了。你就給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可以做真實的自己的機會。 有心理困擾并不是一件見不得人的事,反而那些好了以后的人,都很愿意分享自己曾經(jīng)走過這樣一段黑暗的時光,分享自己的做法。只有當你放下對外界目光的恐懼時,你才是真正的好起來了。 人際關系的際遇對治療人的創(chuàng)傷特別有效,心理治療領域還專門有一種療法是“人際關系療法”。所以在我們特別難受的時候,也盡量別把自己的心關閉起來,別把自己鎖在陰暗潮濕的屋子里,努力讓自己進行一些人際的交流和連接,去了解別人的生活。 這樣一來,也許別人的經(jīng)歷、對生活的某個觀點會給你全新的體驗和感受,提前把你從黑暗的隧道里拽出來。多認識一個人,你就給了自己多一個改變自己的機會。 我很認同一句話:
所以,你的經(jīng)歷也許不是最出彩的,甚至顯得有些失敗,不夠強大,但是沒有關系,我們這輩子最大的意義,不是為了活得像某個人,而是在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和沉淀以后,活得越來越靠近自己喜歡的樣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