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的兩位主要起義軍領導人,李自成、張獻忠都鑄造過自己的錢幣。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于公元1644年建都西安,國號大順,改元永昌,開爐鑄永昌通寶,意為永代昌盛。 永昌通寶面文楷書直讀,光背,有小平、折五、折十共3個種類,其中折十雖然有記載,但迄今為止沒有發(fā)現(xiàn)實物。永昌通寶細辨版式很多,但較大區(qū)別是“永”字的兩種不同書法風格。當時試鑄小平版,“永”字是點直角永,與明錢錢文書法相仿。這與李自成反明理念相悖,錢出爐后即遭到棄用。 李自成認為既然建立了新大順王朝,有了自己的錢幣,所鑄的錢幣文字應該有新的行文標準。因為他個人信服五行之說,認為朱明王朝屬火,大順朝就應以水滅火。便將“永昌通寶”的“永”字,書寫為二字和水字以上下結構排列,既保持了“永”字的原形,又順應了以水滅火,以大順朝取代明王朝的理念。“永昌通寶”多為二水永,正常永字的“永昌通寶”反而比較少見。 永昌通寶大體可分為西安版、襄陽版、北京版、太原版、這也體現(xiàn)出李自成起義的大體路線,下面我就依照手頭現(xiàn)有的藏品,具體說明一下。 一、西安版,有小平、折五兩種,特征是,點永,隸昌。 西安版 小平 西安版 小平 西安版 折五 西安版 折五 二、襄陽版,有小平,折五,特征是,二永,楷昌。 襄陽版 小平 襄陽版 小平 襄陽版 折五 襄陽版 折五 三、北京版,文字為點永,雙點通楷書,點永意思表明大明已滅,不需要二水永滅火,文字特別,表明是要改朝換代,煥然一新的意思,但是因為時間倉促,鑄量很少,可能只是試鑄一些,所以北京版是幾大版別里最少的。 李自成于1644年三月十九日入北京,四月初二下令,初四開爐鑄錢,但三十日即撤出北京,前后算來,李自成在北京鑄錢的時間極短,只有在四月初四至三十日這短短二十余天時間,故北京版存世量極少。 北京版 北京版 四、太原版,1644年三月大順軍攻克太原,開始鑄永昌錢,同年四月二十二日,傳來了大順軍在山海關戰(zhàn)敗,1644年十一月太原失守,清廷開鑄順治背右原,應該由于時間倉促,鑄幣工匠都沒換,文字同永昌太原版(通寶二字極像)。 ![]() 太原版 ![]() 太原版 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奪山西攻克北京,明朝滅亡。但奪取政權僅41天的大順朝,山海關一戰(zhàn)本已穩(wěn)操勝券,卻被山海關守將吳三桂聯(lián)手清兵擊敗,并迫使大順起義軍一直敗退出北京,不久李自成戰(zhàn)死疆場。清廷定都北京后認定李自成大順朝為“賊”,大順朝所有標識包括“永昌通寶”銅錢盡在銷毀之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