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全詩三十六句,前十句營造了春江花月夜浩瀚幽遠、靜謐瑰麗、澄澈優(yōu)美的詩意境界。詩中五至十句寫“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讀者讀到這里時,腦中不自覺會出現(xiàn)句中描繪的畫面,微波蕩漾的河流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在花草叢中就象雪珠一樣,眼前一片澄明不覺得空氣的流動,水邊岸上的沙變成了白色看不見,江水和天色清靜得沒有一點纖細的灰塵,天空的月亮顯得更加明亮。但詩人并不一味營造意境,他在接下來的十一至十八句的追問和感慨雖略帶傷感卻并不消沉頹廢,其中兩句“江畔河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歷來為人稱道,可以說是全詩的“詩眼”,詩人在這里發(fā)出對宇宙奧秘的探求,表現(xiàn)對人生哲理的思考,使全詩展現(xiàn)出不同一般的風貌。《春江花月夜》的風貌跟初唐時期詩歌革新的主張是分不開的,初唐詩反對齊梁宮體詩的輕靡浮艷,主張文質(zhì)并重,開始追求情思濃郁與氣勢壯大,這種詩歌革新的氣象在唐初宮廷詩人身上已初露端倪,等到了“吳中四士”時期,詩人們開始清除南朝詩歌和唐初宮廷詩風的弊病,自此唐詩開始有了篷勃的生命力,而《春江花月夜》正是在這一主張下產(chǎn)生的杰作。 《春江花月夜》整首詩表現(xiàn)的雖是游子思婦的傳統(tǒng)主題,但詩句外形鮮明、內(nèi)蘊豐富,全詩顯出一種清麗健康的格調(diào)。如果說詩的上半段寫的是優(yōu)美的意境和哲理的思考,那下半段詩人則回歸主題,寫游子的相思離愁之意,詩中第十七至二十四句寫道“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睂懹巫雍退紜D的離別愁思,游子在外思念愛人,而思婦所住的樓上,可憐只有孤單的月影與梳妝臺相映,月光停留室內(nèi),使人愈發(fā)思念離人,月光來了不去,不是月光不去,是我想念你啊,在外的人。這幾句詩人寫思婦的心理行為,跟杜甫的《月夜》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月夜》杜甫完全以妻子的口氣寫出,而張若虛則描繪出一個畫面,離人和思婦,思婦居所的月光,借月光賴著不走表達相思之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我國古代詩歌的重要傳統(tǒng)是抒情,而抒情往往要憑借著情和景的聯(lián)系,才能自然發(fā)出?!洞航ㄔ乱埂吩谶@方面做的很好,先不說整首詩的格調(diào),就游子在如夢如幻的氛圍中思念家中愛人來說,便是超越情景交融的“興象”,“興象”是中文專業(yè)術(shù)語,“興”指詩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跋蟆敝肝锵螅膶W作品里所表現(xiàn)的事物形象,二者結(jié)合指詩歌表現(xiàn)上特具的那種言近意遠,吞吐不盡的美學屬性和藝術(shù)情趣?!洞航ㄔ乱埂酚梢归g寧靜清絕的景色引發(fā)出思婦的居所,月光的徘徊映照思婦的孤單,拂不去的月光象征思婦的想念綿綿不絕,進而顯出游子對思婦的情思,有情有景且氣氛協(xié)調(diào),脈絡(luò)貫通。詩的后八句,“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睂懹巫雍退紜D的相思如此之深,卻不知何時才能相聚,只有借月光遙寄思念。而在月光下遙想的情景中,又將發(fā)生多少的追憶和回想?詩歌最后以月光和思念之情一起灑落在江水之中、岸邊的樹上做結(jié),全無一字回憶過去和向往重聚,指向一個“象外”的世界,任讀者自己去揣摩和想像。 《春江花月夜》在唐代即為人所激賞,它的語言清新優(yōu)美,韻律宛轉(zhuǎn)和諧,意境清明澄澈,風貌清麗健康,既包含了豐富廣泛的人生哲理,又給人以無窮想象。聞一多先生甚至認為:“在這種詩而前,一切的贊嘆是饒舌,幾乎是褻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