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者,何許人也? 中國(guó)書法史上星光燦燦,鐘張羲獻(xiàn),特別是有唐一代,褚虞歐顏柳,名家薈萃。徐浩書名幾被所掩! 那就說顏真卿,說《多寶塔》,大家立馬就知道了。顏真卿的《多寶塔碑》碑額就是徐浩題寫的。啥是碑額?碑額就是石碑的最上面頭部,碑額是石碑重要的組成部分。想想顏真卿那書法是啥水平?誰不誰能讓他選中題寫碑額? 牛不牛?最牛的是連顏真唧的書法都是他教的,換句話說他是顏真卿的老師! 徐浩,唐代書法家,與顏齊名,官至中書舍人,四方詔令大都由徐浩所書,(和田英章大師有一比,田英章是國(guó)務(wù)院任命書書寫員,大家想)。徐浩書法豐肥圓勁,于楷尤精,有書論《論書》一篇名世。 《論書》實(shí)際上是徐浩與子孫的一封家書,意在教育子孫學(xué)書,純切身經(jīng)驗(yàn),體會(huì),言詞懇切,故為世所重。 《論書》前段論述晉唐名家,揣以己意,暫且不論。 中段論及書學(xué)云: “初學(xué)之際,宜先立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用筆之勢(shì),特須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 何謂字之筋骨血肉? 筋骨者,概指字之筆畫體勢(shì)所帶給人的一種力量感受。譬如,堅(jiān)挺,勁健,遒勁等等。不可予人以雍腫,軟綿,柔弱之象。 血肉者。字之方圓肥瘦,墨之濃淡枯潤(rùn)之類是也。 立以筋骨,輔以血肉,字才稱完美。 又言用筆之際,特須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 用筆藏鋒,必以逆勢(shì),逆勢(shì)必以中鋒為之。藏則得勢(shì),筆力中含,筆在畫中,則左右亦無病矣!用筆藏鋒,行筆中鋒是用筆的根本大法! 又言: “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亦不欲小,小促令大,大促令小,疏肥令密,密瘦令肥,斯其大經(jīng)矣。筆不欲捷,亦不欲徐,亦不欲平,亦不欲側(cè),側(cè)豎令平,平峻令側(cè),捷則須安,徐則須利,如此則大較矣。 此數(shù)語論及字之大小疏密,行筆偃仰遲速,句句中肯,皆書學(xué)密旨,審之察之,必有所得。大要以“中、和”為善。 末段又云: “張伯英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墨,永師登樓不下四十余年,張公精熟,號(hào)為草圣。永師拘滯,終成著名。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所能盡美。俗云:字無百日工,蓋悠悠之談也,宜白首攻之,豈可百日乎?!?/p> 張伯英洗墨成池,永禪師四十年登樓不下,終能名垂書史。天道酬勤,工夫不負(fù)有心人,誠(chéng)不我欺。書法乃苦旅,路阻且長(zhǎng),雖假以白首,但能有所長(zhǎng),亦不枉爾!又何談百日之工哉?! 應(yīng)書友之請(qǐng),自亦有言猶未盡之意,明日加更,古代名家書論品評(píng)——孫過庭《書譜》,擬分為六篇,請(qǐng)眾友跟蹤閱讀,留言評(píng)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