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常來看看!這里有您更精彩! (點上面播放按鈕可賞聽音樂哦) 桂林游記 (外一章) 作者:饒曉輝 (一) 桂林游記 陽春三月,乍暖還寒。我們一行來到了素有"中華養(yǎng)生谷"美譽之稱的桂林游玩。 山在城中,城在山里,這是踏入桂林給我的第一印象,山水桂林甲天下,桂林山水在陽朔。翌日一早,我們一行驅(qū)車前往陽朔縣城的興坪古鎮(zhèn)開始漓江之游。 漓江堪稱桂林百里畫卷,青峰夾岸,綠水縈洄,峽谷峭壁,懸泉飛瀑,綠洲險灘,奇洞美石,景致萬千,畫卷隨著漓江順流而下,逐漸展開,好一幅人間仙境,難怪陳毅元帥當年桂林之行,曾留下"寧做桂林人,不愿當神仙”的千古佳句。 桂林之美在于山水,游弋于桂林的山水之間,仿若置身于人間仙景。我們在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也敬佩桂林人的純樸和文明素養(yǎng)。漫步桂林街頭,你會發(fā)現(xiàn),整個城市整潔干凈,街道雖不寬闊,但卻井然有序,漓江之水清澈見底,尤如熱情好客的桂林人一樣。 啊,桂林,奇山秀水就是你脊梁,迷蒙的云霧就是你的輕紗,綠樹紅花就是你的衣裳,你就像一位降臨人間的九天仙女,點綴著大中國的秀美河山! 順著曲折縈洄的漓江,宛如展開一幅醉美的大中國畫卷。其間千巖萬壑,奇峰異洞,不計其數(shù)。雖是短暫的一日游蹤所及,卻令人嘆為觀止,醉美于此。 我見過也爬過無數(shù)的山,卻沒見過如此美的山,她一座座拔地而起卻不相連,而且奇異無比,有的像健壯的老人,有的像龐大的動物,形態(tài)萬千,叫人稱奇。清澈的百里漓江,山水之間相得益彰的奇妙組合,讓人目不暇接,過目難忘。 桂林,真美! 我寫不出她的美,也畫不出她的美,但今天我親眼目矚了你的美,唯借用吳邁的:“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的美句,做今日的觀感吧!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边@是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兩游黃山對黃山之美發(fā)出的感嘆美句。今日有幸一睹桂林蘆笛巖洞的芳容,我想說"蘆笛歸來不看洞”哦! 蘆笛洞,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的光明山半山腰,這里距桂林市中心約五公里,是一個以觀賞巖洞為主的旅游景區(qū)。蘆笛巖洞深約二百四十米,游程大約五百余米。洞內(nèi)有大量綺麗多姿,晶瑩剔透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菜,石花,石果,琳瑯滿目,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組成了獅嶺朝霞,紅羅寶帳,雪人,盤龍寶塔,原始森林,水晶宮,花果山,雪山倒映,水上芭蕾等景觀,令游客目不暇接,如入仙境,真不愧為人間仙景,大自然的藝術(shù)宮美譽。蘆笛巖洞自1959年發(fā)現(xiàn)開發(fā)利用后,通過之后不斷對洞內(nèi)設(shè)施的完善改進后,已接納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觀賞,并有大批的中外領(lǐng)導(dǎo)人蒞臨蘆笛巖洞參觀,是來桂林游玩的游客必選景點。當年《西游記》孫大圣大鬧東海龍宮那美侖美奐的場景就是在蘆笛巖洞的水晶宮拍攝的。 我始終無法相信,洞內(nèi)那美到極致的景觀,竟然沒有任何人為雕飾的痕跡。故再三追問隨行的桂林親友,直到他告訴我洞內(nèi)所有的一切都是天然而成,我仍無法釋懷。真的感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然造就了如此醉美的人間仙境,再次讓我大開眼界,享受那極致的美。 此時此刻我相信,沒有任何人都無法阻擋蘆笛巖洞的美,惟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相機或手機記錄下她的美,與人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