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快要下班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令我生氣的事情,很久沒有這樣氣惱過,以至于下班回家路上在尋思,到了家不去做飯坐在沙發(fā)上還在琢磨。 不經(jīng)意間我的小家子氣上來,忘了寵辱不驚,心里只有憤懣不平,只想怎么發(fā)泄自己的怒火。刷了半道的碗就拿起手機,在朋友圈上打字然后刪掉,再打再刪掉,折騰半天,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我沒有寫出一段讓自己平靜下來的話。 一抬頭看見時針已指向八點,每天這個時間我早開始看書學(xué)習(xí)了,而現(xiàn)在心里只有一個念頭“罵人,怎么罵出來?心情才會痛快,怎么罵?才能表達自己的委屈!” 忽然發(fā)現(xiàn)我真蠢,因為一個不值得的人影響心情,還為這件事糾纏了近三個小時,飯沒吃好,碗沒刷好,并且心情極糟,早上想好的文章開頭,也忘到了九霄云外,總之一切都亂了套。 “天吶”這三個小時,本來我應(yīng)給是一路笑著回家,進家先坐在沙發(fā)上吃一顆栗子,哼著歌做一頓簡單的晚飯,在等飯熟的時間里,看一段閑書,享受一下下班時間的休閑時光,結(jié)果我除了一肚子火,啥也沒得到。 記得我文友在評論我上一篇文章《過去都走遠了,放下吧》提到過經(jīng)濟學(xué)里的“沉沒成本”。 如果一筆已經(jīng)付出的開支無論做出任何選擇都不能收回,具有理性的人只能忽略它,這種成本就稱為“沉沒成本” 美國經(jīng)濟學(xué)家斯蒂格利茨用了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什么是沉沒成本。他說“假如你花了7美元買了一張電影票,你懷疑這個電影是否值7美元。看了半小時后,你最擔(dān)心的事被證實了;影片糟透了。你應(yīng)該離開電影院嗎?在做這個決定時,你應(yīng)當忽視那7美元。它是沉沒成本,無論你離開影院與否,錢都不會再收回?!?/span> 付出的金錢,浪費掉的時間,走過的路,錯付的感情,荒廢掉的光陰等等……我們追不回來的過去,都是生活中的沉沒成本,生活中遭遇沉沒成本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止損,繼續(xù)加大沉沒成本的砝碼。 尼采說“我之所以這么聰明,是因為我從來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我們與先哲圣人差的距離,不在智慧,不在學(xué)問,只在于計較的事情太多,拎不清糾纏就是空耗自己的生命。 今日,遇見爛事的時候,我已經(jīng)用了我那個時間段的時間與其糾纏,那段時間就是我的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收不回來的,過后明知不值得,還接著為改變不了結(jié)果的事情氣惱,繼續(xù)浪費時間,不懂得及時止損,這不是愚蠢是什么? 意林里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頭行走在沙漠里的駱駝,被一塊玻璃硌到了腳,駱駝火冒三丈,抬腳狠狠地將碎片踢了出去,卻不小心將腳掌劃開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鮮血染紅了沙漠。 殘留的血腥引來了禿鷲,一路追趕著駱駝盤旋,駱駝不顧傷勢狂奔起來,跑到沙漠邊緣時,濃重的血腥又引來了附近的狼。 駱駝疲于奔命,像無頭蒼蠅一樣,倉皇中跑到了一處食人蟻的巢穴附近,聞到血腥的螞蟻傾巢而出,黑壓壓一片直奔駱駝而去,將駱駝圍得嚴嚴實實。 臨死前,駱駝后悔地說“我為什么要跟一塊小小的玻璃糾纏呢?” 是呵,我們?yōu)槭裁匆c小事糾纏呢?人生路上,總會遇見硌腳的玻璃,它與我們漫長的人生,美好的未來,只是一段不和諧的插曲,若因為一段難聽的曲子就抱怨整篇樂章,那余生必與傷害相依相伴。 余生不跟爛事糾纏,不為不值得的事情生氣,不與傻瓜論短長,生活本已不易,別再徒增煩惱,如此安好! 作者:喜歡寫字的70后,素心剪影,煮字暖心我用文字遇見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