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是我國晚期石窟技術(shù)的優(yōu)秀作品,在文化、藝術(shù)和宗教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大足石刻是以佛像造像為主的宗教藝術(shù),創(chuàng)于晚唐,盛于兩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石刻造像五萬多軀,分布于四十多處,總稱大足石刻。北山古名龍崗山,距大足縣城兩公里。這里是唐末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揮韋君靖為儲糧屯兵而營建的“永昌寨”遺址。韋君靖是北山石刻的首建者。石刻造像開鑿于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經(jīng)五代至南宋紹興,歷時二百五十多年建成。 北山佛灣。 北山113號水月觀音。 北山125號數(shù)珠手觀音。 北山136號普賢菩薩像。 北山136號普賢頭部。 北山136號日月觀音。 北山136號日月觀音頭部。 北山136號數(shù)珠觀音。 北山136號玉印觀音。 北山136號如意珠觀音。 ![]() 北山117號地藏變相。 ![]() 北山多寶塔。 ![]() 北山155號孔雀明王。 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大足石刻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