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引發(fā)腰背痛的原因多種多樣 從后天最常見的肌肉勞損 到先天的發(fā)育異常 以及腰椎間盤突出 如此多的原因讓大部分朋友形容自己的病癥的時候 都只有一句蒼白無力地“腰痛” 但是這個“腰痛”又是哪一種呢? 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或是神經炎?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做個總結與區(qū)分 讓大家對腰痛的病因有個初步的判斷 一、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是最常見的一種腰痛病因,大概占所有腰背痛病例的80%。 首先腰部肌肉包括:髂肌、腰大肌、腰小肌,髂肌和腰大肌并稱髂腰肌,以及后面的豎脊肌、腰方肌,其中豎脊肌又包括髂肋肌、最長肌、棘肌。 這些肌肉都有勞損的可能,因為篇幅過長,小編就給大家做個簡單的總結。 當這些肌肉出現勞損的時候,通常表現為以下幾點: 1、腰痛,腰部無力并伴有腰部活動障礙。在此點上,極易與腰椎間盤突出混淆。 腰肌勞損在臨床檢查上,主要為腰部肌肉松軟、無力,沒有明顯壓痛等癥狀。 2、不能久坐、久站或彎腰,雙手錘擊腰背部會有輕松感,長時間彎腰會直腰困難,陰雨天氣會加重,熱敷后會減輕。這也是與腰椎間盤突出不同的一點。 3、長期反復發(fā)作的腰背部酸痛不適,時輕時重,或呈鈍性脹痛。 掌握了腰肌勞損的病因,其實就能很好的康復和預防腰肌勞損,因為造成腰肌勞損的原因是長時間的保持一個姿勢,例如久站、久坐,或者對腰部肌肉的使用過度。 所以,預防腰肌勞損只需要適時的做一些放松運動即可。 而腰肌勞損的康復則需要對腰部肌肉進行一些拉伸松解動作。 值得一說的是,大部分腰部肌肉對腰椎都有一定的支撐或“分擔壓力”的作用,所以大部分腰肌勞損的患者其實離腰椎間盤突出只有一線之隔! 二、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其實是一個我們對腰椎間盤問題的一個總稱,具體還分為膨出、突出和游離三種,這三種“突出”的嚴重性依次遞增,其表現癥狀也不同。 腰椎間盤膨出 纖維環(huán)部分破裂,而表層尚完整,此時髓核因壓力而向椎管內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 膨出會導致神經纖維和脊神經根產生機械性壓迫,可引起局部無菌性炎癥;髓核的位移還會導致脊柱的不穩(wěn)定,刺激竇椎神經根,從而引起下腰部的疼痛,不過癥狀較輕。 腰椎間盤突出 纖維環(huán)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僅有后縱韌帶或一層纖維膜覆蓋,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狀。 其典型癥狀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特別是在咳嗽、打噴嚏等腹壓突然增高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 腰椎間盤游離 破裂突出的椎間盤組織或碎塊脫入椎管內或完全游離。 此型不單可引起神經根癥狀,還容易壓迫馬尾神經,出現肛門區(qū)脹痛、排尿困難、大小便失禁,男性患者還可能會出現性功能障礙。 腰椎間盤脫出出現的概率較少,若出現說明情況嚴重,基本只能通過手術治療了。 三、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也會引發(fā)腰背痛,但主要還是以腰部及下肢不適為主,腰突、深臀綜合征都會造成坐骨神經痛。 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經分布區(qū),大腿后部、小腿后外側和足部,疼痛劇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勢;腰部屈曲、屈膝、腳尖著地。如病變位于神經根時,椎管內壓力增加(咳嗽、用力)時疼痛加重。 四、腰椎小關節(jié)紊亂 中醫(yī)里面說的“腰椎錯位”,就是指腰椎小關節(jié)紊亂。腰椎一共有5節(jié),每一節(jié)之間以小關節(jié)相連,當小關節(jié)錯位或者退變,或者產生炎癥,均會刺激神經,產生劇烈疼痛,稱之為腰椎小關節(jié)紊亂。 腰椎小關節(jié)紊亂表現為腰部固定地方劇烈疼痛,一般以腰部偏下部位為主,不敢腰部后仰,不敢久坐,尤其不敢坐矮板凳,因為起來的時候疼痛會很劇烈,病情嚴重者會出現咳嗽都痛,不敢起床,腰部一用力就感覺劇痛。 腰椎小關節(jié)紊亂表現僅為腰痛,且疼痛位置固定,彎腰不是很受限,背伸受限。 五、腰椎管狹窄癥 腰椎管狹窄是指由于下背部的椎管變窄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這可能是由于年齡、外傷或椎體退行性改變所引起的。 當發(fā)生腰椎管狹窄時,脊神經(或神經根)通常會受到壓迫,從而導致下背部和腿部疼痛。腰椎管狹窄可能會影響一個或多個解剖結構,包括椎管(腰椎管狹窄)和椎間孔(腰椎椎間孔狹窄)。 ![]() 通常表現為下面幾個癥狀: 1、腰背痛大多數腰椎管狹窄癥患者都會出現腰背痛的情況,并且疼痛時間較長。2、間歇性跛行主要表現為患者經過一段距離行走后,下肢會出現酸麻脹痛的感覺,導致行走乏力,出現跛行。 ![]() 3、坐骨神經痛 當椎管狹窄壓迫到神經根的時候,患者就會出現坐骨神經痛的癥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