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忍(公元602年~公元675年)(今江西九江人,或湖北蘄春黃梅人,俗姓周。東山法門開創(chuàng)者,被尊為禪宗五祖,代宗敕謚“大滿禪師”,《祖堂集》卷二稱他“幼而聰敏,事不再問”。 五祖弘忍禪師,生于隋仁壽元年(公元602年),十三歲,剃發(fā)為僧,他在禪宗四祖道信門下,日間從事勞動,夜間靜坐習禪。道信常以禪宗頓漸宗旨考驗他,他觸事解悟,盡得道信的禪法。 永徽三年(公元651年)道信把法傳衣給他,道信死后,弘忍繼任雙峰山法席,領(lǐng)眾修行。其后,參學的人日見增多,他于雙峰山東馮茂山另建道場,取名東山寺,安單接眾。由是其禪法,被稱為東山法門。后世稱他為禪宗五祖。 七歲時,為四祖道信禪師所遇見。四祖嘆曰:“此非凡童也…….....茍預法流,二十年后,必大作佛事”。于是就派人跟隨他回家,征求他家長的意見,能否讓他出家作為道信的弟子。他的家長欣然同意,并說:“禪師佛法大龍,光被遠邇。緇門俊秀,歸者如云。豈伊小駭,那堪擊訓?若重虛受,因無留吝”。這樣,弘忍就被帶到了道信主持的雙峰山(又名破頭山)道場。 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弘忍為覓法嗣,乃命門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時上座神秀呈偈(jié)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菽苈犝f之后,亦作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薄:肴虒少时容^,認為惠能的悟境高于神秀,夜里為惠能宣講《金剛經(jīng)》大意,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處,惠能大悟,遂將衣法密傳給惠能,命他連夜南歸。(弟子有法如、神秀等,皆傳化一方,有“十大弟子”之說,后傳法于六祖惠能。) 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弘忍逝世,終年七十四歲。唐代宗謚號大滿禪師 我國禪宗自初祖菩提達摩至唐代弘忍之傳承,為后世禪宗各派所承認。弘忍繼此傳承,發(fā)揚禪風,形成“東山法門”,禪宗傳教自楞伽經(jīng)改為金剛般若經(jīng)即自其始。弘忍之思想以悟徹心性之本源為旨,守心為參學之要。門下甚眾,其中以神秀及慧能二師分別形成北宗禪與南宗禪兩系統(tǒng);至后世,分衍出更多宗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