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長時間宅在家里,心情可能會煩躁,不僅孩子這樣,家長也亦如此,這種情況之下,親子關系很容易緊張。 有句俗語說,千萬不要讓孩子在寒冷的冬天里哭泣。冬天里,寒冷的是孩子的身體,如果孩子哭泣,寒冷的還有孩子的心。 新冠疫情,本就使我們心煩意亂,我們何必再激化家庭矛盾,自尋煩惱,煩上加煩。 01 孩子為什么煩? 其一:孩子都有好動的天性,長時間不能出門,肯定有點憋瘋的感覺。 其二:作業(yè)多,學習壓力大,尤其是高三的孩子,孩子百余天就要高考,考前焦慮癥也是正常的。 成績好的孩子,成績提升不明顯,擔心被同學假期彎道超越; 成績一般的孩子,滿眼困難,不知道從何處入手。手機、電腦等誘惑不斷,進步的想法與貪玩的心里撕扯,矛盾糾結(jié)。 其三:家長對自己的學習愛莫能助,但卻絮叨個沒完沒了。 02 家長為什么煩? 家長之所以煩,就是因為孩子不學習、不上進、不聽話。究其根本,家長自身是否存在著某些誤區(qū)呢? 其一:觀念不對,孩子不聽話”,其實是家長“站錯了位”。 每個家長都有一種“成人本位”的觀念。大人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設定一,覺得這就是孩子能達到的目標。如果孩子達不到,那就是他不認真、他不專心、他不好好干…… 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和評判他們,要嘗試蹲下來,去溝通、交流,不懂孩子,才是你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的教育方式里,就藏著孩子的未來。 其二:方式不對,行為簡答粗暴,要么狠狠獎勵,要么拳腳恐嚇。 現(xiàn)在的孩子,自我心理突出,逆反心理很強,往往家長讓他往西,他卻偏偏往西。不管對錯,只求與家長不同。這種情況之下,家長往往怒從心頭起,輕則言語呵斥,重則拳腳相加。親子大戰(zhàn)爆發(fā)。 如果,孩子成績或表現(xiàn)令人滿意,就好吃好喝好獎勵,要啥有啥。這種簡單的管理方式,第一次起作用,第二次就不見得有效果。 03 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 1、把“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家的孩子” 有一條很重要的教育規(guī)則:易子而教。易子而教的核心要義就是:把“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家的孩子”。 對孩子有一顆平常心,降低要求,不能成人本位、好高騖遠。如果不看成績,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 有的家長說,這很難!的確,這很難!雖然難,但必須改變,只有改變,才能通達、通透,這就是“變通”的含義。 2、多傾聽,多交流,凡事商量著辦,不搞“家庭獨裁”。 要與孩子多溝通,多了解他們內(nèi)心在想些什么,想要做什么!只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 3、征求老師的建議,讓老師協(xié)助管理。 家長,是孩子最親最近的人。孩子在父母面前最真實,最原形!孩子還是比較聽老師的話!凡事,多征求老師建議,請老師協(xié)助管理! 4、有些話,家長一定不要說! 有些話,孩子最煩,說了不如不說: ①你看隔壁家的孩子,你有他一半聽話,我也能省點心了。 ②都幾點了,叫你幾遍了還不起床? ③還玩、還玩!能不能快點給我寫作業(yè)? ④你再頂嘴一個試試,信不信我抽你? ⑤我把你拉扯大容易嗎?這孩子咋就這么不聽話! 真正好的教育,都是拼父母。 這世上,什么職業(yè)都有學歷,只有父母這一行沒有學歷,只能邊做邊學。家長朋友們,我們且行且珍惜吧!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