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風(fēng)君 袁了凡是明代思想家、官員。 他曾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講述了自己改變命運的過程。 袁了凡早年遇到過一個算命先生,這個先生給他算了一卦,說他將來在縣考中可以考到14名,府考能考到71名,提學(xué)能考到第9名。 結(jié)果第二年的考試中,果然如這位先生所料,考試的名次分毫不差。 后來,這位先生又接連給他卜了幾卦,每次都算對了。 于是了凡請教此生的命運,算命先生說他只能活到五十三歲,做官只能做三年半,膝下無子,半生無福。 因為算命先生的話屢屢應(yīng)驗,所以袁了凡對此深信不疑。自此之后,聽天由命,不思進(jìn)取。 直到他遇到云谷禪師。 云谷禪師對他講:“永言配命,自求多福?!?/p> 只要努力行善,修身以德,人的福氣是可以自己求來的。 袁了凡聽了禪師的話,開始行善積德。 后來他不僅考中了進(jìn)士,還有了一個兒子,七十多歲壽終正寢。 古人說:“天難諶,命靡常。” 天道無常,命運也沒有定數(shù)。 一個人只要做到這三點,就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福氣與好運。 1 改過 改過先于行善。 相對于做好事來講,不做壞事更容易一些。 所以更正自己已有的錯誤,是獲取福報的第一步。 晉代的周處曾經(jīng)是一個作惡鄉(xiāng)里、狂放不羈的少年,人們把他和南山猛虎、水中蛟龍合稱“三害”。 后來周處入南山射死猛虎,下長橋刀劈蛟龍,除了“二害”。 他本以為人們會像對待英雄一樣待他。 誰曾想,人們卻希望他一起死掉。 周處從此開始反思自己,改過自身。 后來投軍報效,最終做出一番事業(yè),千古留名。 古人說:吾日三省吾身。 沒有人是不犯錯的,重要的是學(xué)會反省自己,努力改正。 浪子回頭金不換。 只要痛定思痛,努力改過,人生定然可以從頭再來。 2 積善 古人說:一切福田,不離心地。 一個人內(nèi)心善良,積德行善,那么這個人遲早都會有福氣。 二戰(zhàn)的時候,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名士兵遭到敵軍突襲后逃到了山洞里。敵軍在身后緊追,他躲在洞中祈禱不被敵人發(fā)現(xiàn)。 突然胳膊被狠狠地蟄了一下,原來是只蜘蛛,他剛要捏死,突然心生憐憫,就放了它。 不料蜘蛛爬到洞口織了一張新網(wǎng),敵軍追到山洞見到完好的蜘蛛網(wǎng),猜想洞中無人就走了。 一時憐憫,就這樣救了自己一命。 很多時候,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一飲一啄,皆是因果。 放下內(nèi)心的偏狹與得失,你的一點善良,就能讓世界多一分美好。 當(dāng)善意流轉(zhuǎn)起來,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福氣。 3 謙德 《易經(jīng)》上寫:“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謙卦是64卦里唯一一個全是吉象的卦象。 世間絕大部分事情都有正反兩面,只有謙遜全吉而無兇。 袁了凡講了一個故事: 有兩個讀書人進(jìn)京趕考,其中一個叫趙裕峰,他在考前去拜訪明吾先生,請求他指點文章。 結(jié)果這個老先生把他的文章全部涂掉了,趙裕峰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十分信服,用心把文章改了一遍,考試的時候果然考上了。 而另一個考生,在考前不肯拜會先生,認(rèn)為自己的學(xué)識文章都已經(jīng)很好了。 結(jié)果放榜的時候卻沒有他,他氣急敗壞地罵考官學(xué)識不夠,滄海遺珠。 旁邊就有個道士笑話他說,自己水平不夠還不服氣,反而罵罵咧咧,能寫好文章才怪。 古人說:唯謙受福。 一個人懂得謙遜的道理,才能接受不足,努力進(jìn)步。 這樣踏踏實實地積累些東西,才能獲得上天的青睞,獲得福報。 而那些狂妄自大的人,內(nèi)心盈滿,就算是有福氣,也斷然不可能流進(jìn)去。 儒風(fēng)君說: 古人說:“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一個人的命運不是天定的,而是自己后天修行帶來的。 一個人做到改過、積善、謙德,那么命運自然改變,福氣自然降臨。 每個點贊和在看,儒風(fēng)君都喜歡! |
|
來自: 儒風(fēng)大家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