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蘇軾曾經(jīng)到過郟縣嗎?│劍橋公

 潁川派 2021-12-10

《蘇轍年譜》載,嘉祐元年(1056)蘇洵率軾、轍二子進京趕考從成都出發(fā),經(jīng)鳳翔,過長安,至澠池。兄弟倆曾在僧舍壁上題詩留念。但過洛陽后是如何到達汴京的卻不詳。抑或由此產(chǎn)生了開頭所述必走許洛古道,路過郟縣的地理誤區(qū)?

從地圖上看,從洛陽東行經(jīng)鄭州直達開封走的是直線僅420里的路程;而從洛陽循許洛古道過郟縣、經(jīng)許昌再折道東北到達開封走的是弓背足有550里之遙。兩者相差130里之多,如步行需1—2天的路程。

面對如此兩條道路,當年三蘇父子于情于理都會循往來如梭的驛道大路東行,經(jīng)鞏縣、滎陽,過鄭州、中牟直達開封汴京。這完全是情理之中,不言而喻的事情!恐怕只有智障或別有他求的人才會放著大路不走走小路,而舍近求遠,繞許洛古道前去汴京吧! 

盡管三蘇父子第一次進京的路線記載不詳,但也有不少他們往來于洛汴馳道的明確記載。

三蘇第一次出蜀路線

一、就在他們進京的當年(即嘉祐元年 1056)冬天,蘇洵聽說對他們父子有舉薦之恩的張方平以三司使被召回京,他就冒著風雪,行百余里到鄭州去迎接。但出鄭州西十里許遇到樞密使宋癢的滾滾車駕扈從。他只得驚愕下馬立于道旁等其過后,方上馬徐去,不由感慨系之。

二、嘉祐六年(1061)冬,蘇軾前往鳳翔赴任,弟弟蘇轍送行至鄭州西門郊外分手。蘇軾登高回望,只見弟弟頭上的烏紗帽忽隱忽現(xiàn),因此才有“登高回首坡隴隔,但見烏帽出復沒?!钡脑娋?。這里明確記載蘇軾鳳翔赴任走的是汴洛大道,足見開頭所述之誤。

三、元祐二年(1087)十月初,蘇轍奉旨前往鞏縣祭告永裕陵(神宗陵墓),并到西京(洛陽)奉安其神御。途中曾夜宿滎陽寧氏園觀唐高祖、唐太宗石刻像,并題詩留念?;爻虝r過鄭州拜謁列子觀,并賦《御風辭》。

以上充分表明他們父子對汴、洛之間的通衢大道是完全認知的,并經(jīng)常往來于此,當然也是對“鄭洛之間山高水險無路可通”說法的有力回應。

臺灣著名蘇學專家李常生先生,窮十數(shù)年精力鉆研宋代文學史,尤其專注三蘇著述的研究,參閱大量古代地理交通知識,先后花費數(shù)百萬元巨資,不顧古稀之年,行程三萬余里循當年二蘇足跡,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通過史詩互證,史地互證、文圖互證終于完成五十余字,插圖七百余幅的《蘇軾行蹤考》和《蘇轍行蹤考》兩部煌煌巨著。其內(nèi)容之新穎,考據(jù)之嚴謹,信息之豐富贏得學界普遍贊譽。人稱,兩部《行蹤考》,半部宋代交通圖。其中就明確標注當年三蘇父子第一次進京東出洛陽經(jīng)鄭州直達汴京的圖示(見圖)。當然之后的回蜀奔母喪、期滿回京都是途經(jīng)此道。

三蘇塑像

那么,蘇軾第五次路過郟縣究竟是怎么回事?走的又是那條路線呢?

紹圣元年(1094)十八歲的哲宗皇帝親政后,新黨得勢,朝廷局勢驟變,元祐黨人紛紛被貶。《蘇軾年譜》顯示,四月二十一日蘇轍貶知汝州。閏四月初三蘇軾接責知英州(廣東英德)命。二十一日蘇軾率全家趕到汴京東南170里處的襄邑(商丘睢縣。過去曾誤為許昌襄縣。)遇雨,曾為《洞庭春色賦》等題跋。后攜長子蘇邁折道汝州往別弟弟蘇轍。

在汝州期間,蘇轍陪他觀看了寶豐龍興寺吳道子壁畫,并題詩《子由新修汝州龍興寺吳畫壁》,還借錢七千,以便讓蘇邁等在宜興安家。五月初返回到雍丘(杞縣),奉旨改乘船南下。。然而,諸文獻對這次折道汝州所經(jīng)路線卻沒有記載。

通過與李先生反復商榷,仔細考證,認為當年蘇軾應是從襄邑(睢縣)西行至許昌后,循許洛古道經(jīng)郟縣到達汝州的。然后又原路返回。應該說是此行往返兩次路過郟縣。

蘇軾南下嶺南路線

之后,蘇軾從雍丘乘船南下二百余里經(jīng)寧陵到達南京(商丘),稍作停留,5月9日離開時曾給顧道發(fā)寫信。這樣算起來,蘇軾從閏四月二十二日自襄邑出發(fā)折道汝州,至此共18天時間。

襄邑(睢縣)至汝州約450里路程,至少需6天時間,往返即12天。因此在汝州逗留至多不會超過三天。因此這是一次來去匆匆地短暫唔別。有人說,就是這次蘇轍送別東坡行至小峨眉時選擇的葬地,但充其量只能說有這種可能,或者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因為截至目前就所接觸的諸多文獻還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兄弟這次送別及選擇墓地的只字片語。

而嘉祐年間蘇軾母喪期滿返京,沿江而下至荊州登岸后,渡漢水到襄陽,是沿襄汴古道至汴京的。而郟縣根本不臨襄汴古道,距其最近處的襄城縣尚有30公里。

因此,從情理上說三蘇父子不可能繞道西行一天的路程去郟縣拜謁留侯祠,然后再用一天返回到襄汴古道。

李常生《蘇軾行蹤考》封面

復旦大學張?zhí)煨窍壬凇多P縣<三蘇墳>成因研究述考》中也曾指出:“據(jù)《中國歷史地圖集》、《年譜》所載蘇轍父子的此行路線與北宋的一條經(jīng)葉縣、襄城、潁昌的官道相吻合,而郟縣小峨眉山在這條官道西北約30公里處,并不順道。

另外,臺灣李常生先生也認為三蘇父子此行是循襄汴古道到達開封的,不可能西行繞道經(jīng)過郟縣。

綜上所述,所謂蘇軾六次路過郟縣,從情理上分析,僅有紹圣年間蘇軾從襄邑折道汝州唔別弟弟蘇轍可能往返路過郟縣,其它五次都屬子虛烏有。

其實早在五百多年前,明代著名學者、浙江右布政使、郟人王尚絅就曾指出“東坡始終未至”,“徒以塋墓在郟”。

的確,截至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任何蘇軾路過郟縣的文字記載。

明日推出《郟縣“小峨眉”,真的美似峨眉山嗎?》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