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米芾提出顏體有“篆籒氣”以來,后世書家只局限于米芾之說,未能揭示顏體行書另一層面貌。文章依據(jù)顏體行書代表作《祭侄文稿》圖像和顏真卿《草篆帖》文本,從視知覺和文獻記錄兩方面探究了顏體行書中的“草隸意”。闡明了顏體行書“篆籒氣”之外的另一方面的重要品質(zhì)。顏體是“草隸”與“篆籀”熔一爐:因有篆籀故能古;因有草隸故能活。 問題的提出“真卿自南朝來,上祖多以草隸篆籀為當代所稱,及至小斯道大喪。但曾見張旭長史,頗示少糟粕,自恨無分,遂不能佳耳。真卿白?!薄佌媲洹恫葑?/p> 北宋朱長文(1039—1098)《續(xù)書斷》云:“自秦行篆籀、漢用分隸,字有義理、法貴漢嚴,魏晉以下,始減損筆畫以就字勢,惟公合篆籀之義理,得分隸之謹嚴,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鄙院髸颐总溃?051年-1107年)在《寶章待訪錄》評價顏真卿行書《爭座位帖》時云:“顏魯公郭定襄爭座位第一帖:右楮紙,真跡,用先豐縣先天廣德中牒起草,禿筆字,字意相連,屬飛動詭形異狀,得于意外也,世之顏行第一書也?!盵2]從這段評述中可以看出米芾見過《爭座帖》的真跡,而且對此推崇備至。在米芾《海岳名言》中也表達出對顏體行書的推崇,而且感受到顏體行書中的重要氣息——篆籒氣:“與郭知運《爭座位帖》,有篆籀氣,顏杰思也?!笔苤扉L文、米芾二位影響,此后,后世論顏書者,言必稱“篆籒氣”。“篆籒氣”誠然是顏體書法中的一個重要特征,但是,如果只是強調(diào)“篆籒氣”而忽視其他,則對顏體的領悟有失偏頗。這大概是清代以來,學顏體之書家每每陷入米芾所說的“惡札俗書”多生弊端的一個重要原因。若仔細品味,朱長文在那段對顏真卿的評價中不但講到了顏體書法“合篆籀之義理”,而且還講到了顏體書法“得分隸之謹嚴”。也就是說,顏體書法不但有“篆籀氣”,還應該包括“分隸意”——確切的講應該是“草隸意”,而這一點往往被人忽略。先讓我們看一組取自顏體行書傳世墨跡《祭侄文稿》帶有“草隸”筆意的字:1、《祭侄文稿》中在處理一些縱橫交叉筆畫時,常常是縱向筆畫向外拱出弧形,接下來的橫向筆畫則向上拱出弧形,而且收筆多蓄勢。兩漢魏晉草隸及受草隸影響的抄經(jīng)書法多有此勢。第十四行“救”用筆幾乎全出自草隸,左邊求字的縱橫交叉筆畫,正如兩漢魏晉章草字。第十六行“悔”,右邊“每”字末筆走勢,與“救”字左邊“求”中的橫豎交叉用筆如出一轍?!都乐段母濉放c《平復帖》字例圖片如下: 第二十行“摧”,筆勢與王羲之早年未脫離草隸筆意的《姨母帖》極為相似,左邊提手旁縱橫交叉筆畫、右邊“崔”字下單人旁交叉筆畫走勢,都是草隸筆意,而且,單人旁末筆向外出鋒的傾向很強。可以看出《祭侄文稿》中的“摧”字比《姨母帖》中的用筆更加接近草隸。 2、《祭侄文稿》有一些字左出鋒筆畫承襲的是草隸書中波挑筆意。第九行“何”字,左側(cè)單人旁豎畫向左側(cè)出,明顯是草隸筆法;第一行“戌”字中的撇畫出鋒重按;第十行“爾”字豎鉤出鋒沒有用鉤,而是采取了類似波挑側(cè)出的筆法順勢帶出。 3、《祭侄文稿》中有幾個字的捺腳是出鋒的,這幾個字的出鋒動作和筆畫形態(tài)極為相似,承襲了草隸波磔出鋒筆意。如,第二行“光”字末筆、第十八行“承”字。 4、《祭侄文稿》中有一類字在轉(zhuǎn)折處沒用用“絞轉(zhuǎn)”,而是采取了類似《平復帖》中的“平動”筆法,這明顯是草隸遺意。如第十五行“巢”字下部“果”字轉(zhuǎn)角處。轉(zhuǎn)折處比較如下: 從《祭侄文稿》中的字例中,我們已經(jīng)窺見顏真卿書法有“草隸筆意”之一斑。最為重要的依據(jù)是,顏真卿《草篆貼》云:“真卿自南朝來,上祖多以草隸篆籀為當代所稱,及至小斯道大喪。但曾見張旭長史,頗示少糟粕,自恨無分,遂不能佳耳。真卿白?!盵1] “自恨無分,遂不能佳耳”則表明自己曾經(jīng)求教于張旭,但因天分和性情隔閡,未能深入學習張旭——換句話講,自己的書法并主要還不是取法張旭?!吧献娑嘁圆?、隸、篆、籀為當代所稱”則表明自己書法主要源于“上祖”。清代書論家阮元《北碑南帖論》也指出:“唐之殷氏(仲容)、顏氏(真卿),并以碑版、隸、楷世傳家學?!倍佌媲渖献嫠瞄L的則是“草隸篆籀”之法,需注意的是,顏真卿在這里的次序,先草隸而后才是篆籀。這種語序表達,能否說明顏氏家學傳承中,“草隸筆意”更重要呢?那么,我們就來看一下顏氏上祖中的“草隸筆意”。 南朝以來顏氏家族擅書者評述史載,顏氏上祖中擅長書法主要有:顏真卿十代從祖顏延之(顏延之與真卿十代祖顏靖之為堂兄弟)、九代從祖顏峻、九代祖顏騰之、八代祖顏炳之、六代祖顏協(xié)、五代祖顏之推、曾祖顏勤禮與從曾祖顏籀、祖父顏昭甫、伯父顏元孫。其中,除顏勤禮和顏籀擅篆籀外,其他多以擅長草隸書見稱于世。唐張懷瓘《書斷》將顏延之和謝朓書法相提并論:“謝朓,字玄暉……草書甚有聲,草殊流美薄暮川上,余霞照人,春晚林中,飛花滿目。……顏延之亦善草書,乃其亞也?!边@說明顏延之與謝朓書法水平相當,而且擅長草書。唐竇臮撰,竇蒙注《述書賦》講到顏延之兒子顏峻時云:“顏氏儒門,士遜墨妙。大令典則,中散風調(diào),薄首孔肩,體格唯肖。如驚弦履險,避地膺峭?!庇纱丝梢?,顏峻書法主要承襲王獻之、羊欣一路,可以比肩薄紹之與孔琳之?!妒鰰x》還記載:“今記前后所親見者,并今朝武德以來迄于干元之始,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咸備書之。注:……顏峻……殷鈞……殷仲容……張旭……”從這兩段記載來看,我們可以推斷,顏峻主要擅長草書,接近王獻之一路。因此,可以講南朝時期,顏氏家族書法中吸取了王獻之一路。顏延之堂兄弟、顏氏家族三十代嫡長孫顏靖之的書法尚未見諸史料,但其子顏騰之卻以書享名?!都覐R碑》記載:“騰之,字弘道,善草隸書,有風格。梁武帝草書評云:'顏騰之、賀道力,并便尺牘,少行于代?!庇纱丝梢?,顏騰之在當時極為有名,而且顏騰之所擅長的正是尺牘。其子顏炳之承襲家學,以能書稱于世?!都覐R碑》記載:“炳之,字叔豹,以能書稱?!鳖伇畬O子顏協(xié)傳承家法,工書法,善草隸?!读簳酚涊d:“顏協(xié),字子和。瑯邪臨沂人也,七代祖含?!瓍f(xié)幼孤。養(yǎng)于舅氏。少以器局見稱,博渉羣書,工于草隸?!薄秴强ぶ尽芬灿涊d:“梁顏協(xié),吳人,學書于范懷約,藝過其師。荊、楚碑碣皆協(xié)所書。”唐張懷瓘《書斷》:“時有殷鈞、范懷約、顏協(xié)等,并善隸書,有名于世矣?!睆倪@兩段記載來看,顏協(xié)不但傳承家學,以草隸見長,而且曾向當時名家范懷約學習,學習的主要書體應該是隸書。據(jù)《家廟碑》記載,顏協(xié)是顏騰之的曾孫,顏炳之的孫子,顏見遠的兒子,顏之推的父親。從以上四代人來看,從顏騰之開始,顏氏家族中對于書法的傳承主要是集中在草隸方面。顏之推雖以《家訓》而聞名,然其書法亦佳。從《家訓》和后世相關書法文獻記載來看,顏之推不但精于音韻和家學研究,也是通曉書法之人?!都矣枴吩疲骸傲菏厦亻w散逸以來,吾見二王真草多矣。家中嘗得十卷,方知陶隠居(陶弘景)、阮交州(阮研)、蕭祭酒(蕭子云)諸書,莫不得羲之之體。故是書之淵源,蕭晩節(jié)所變,乃是右軍年少時法也。晉宋以來,多能書者,故其時俗遞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觀,不無俗字,非為大損。至梁天監(jiān)之間,斯風未變。大同之末,訛替滋生,蕭子云改易字體,邵陵王頗行偽字?!鳖佒谱约褐v,蕭梁滅亡時,梁王室秘府中王羲之書法真跡有十卷之多被顏之推收藏,這件事對于顏氏家族學習王氏書法有極大幫助。另外,從《家訓》中顏之推對陶弘景、阮研、蕭子云書法的淵源以及晉宋書法評論中也可推斷,顏之推深諳書法。清代書法理論家阮元《南北書派論》中引用了這段文字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梁亡之后,秘閣二王之書初入北朝,顏之推始得而秘之?!背逋|(zhì)樸,不尚風流,拘守舊法,罕肯通變。唯是遭時離亂,體格猥拙,然其筆法勁正遒秀,往往畫石出鋒,猶如漢隸。其書碑志,不署書者之名,即此一端,亦守漢法。唯破體太多,宜為顏之推、江式等糾正。其書家著名,見于《北史》、魏、齊、周《書》、《水經(jīng)注》、《金石略》諸書者,不下八十余人?!佒啤w文深……丁道護……”從阮元所列北朝八十家,顏之推與趙文深、丁道護同列這一評定來看,顏之推書法水平不會太低。而且,顏之推的父親顏協(xié)是以隸書、草隸擅名于梁代。受顏之推影響,顏之推孫子顏籀、顏勤禮兄弟都以精通小學、擅書法特別是篆籀聞名后世?!都覐R碑》記載:“勤禮字敬……工于篆籀,尤精詁訓?!庇纱丝梢?,顏氏家族,從南朝以來,多擅長書法,尤其以擅長草隸者居多,其次是擅長篆籀和小學。自南朝以來,書法和小學成為顏氏家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 殷氏家學與顏氏家學的聯(lián)姻顏真卿的祖父顏昭甫在訓詁學、書法兩方面繼承家學,與顏真卿從外祖殷仲容齊名于初唐。而顏昭甫此時的書法不但承襲了因小學而生發(fā)的篆籀,還承襲了顏氏先祖所擅長的草隸?!都覐R碑》記載:“昭甫,字周卿,君之父也。幼而穎悟,尤明詁訓,工篆籕草隸書,與內(nèi)弟殷仲容齊名,而勁利過之,特為伯父師古所賞重,每有注述,必令參定。嘗得古鼎廿余字,舉朝莫識,盡令讀之?!睆摹芭e朝莫識”,而顏昭甫“盡令讀之”和顏籀“每有注述,必令參定”來看,顏昭甫是顏籀訓詁學的重要接班人。顏真卿從外祖殷仲容是初唐著名書法家,從“與內(nèi)弟殷仲容齊名,而勁利過之”一句來看,顏昭甫書法也是當時名家。遺憾的是,顏昭甫書法未能傳世,我們無法見其真容。但通過殷仲容書法,我們大概可以想見顏昭甫書法水平。關于殷仲容的書法,史書多有記載,張懷瓘《書斷》講:“王知敬,……工草及行,尤善章草,入能?!忠笫逃偃荩谱?、隸,題署尤精,亦王之雁行也?!睆膹垜循彽膸撞恐鞒蓵甏景矗骸稌鴶唷沸陂_元十五年(727年)、《書估》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書議》肅宗干元元年(758年)】推斷,張懷瓘主要生活于唐玄宗時期和肅宗初期,在殷仲容(633~703)之后未遠。而且,張懷瓘翰曾擔任玄宗時期林院供奉,有機會親睹著作中所提及的真跡。從張懷瓘評斷來看,殷仲容不但擅長篆書、隸書,而且擅長榜書。這一點對顏真卿善榜書有重要意義。傳《褚亮碑》、《馬周碑》為殷仲容書寫,二碑具為隸書,深得《禮器碑》三昧。稍后,竇氏兄弟《述書賦并注》記載:“今記前后所親見者,并今朝武德以來迄于干元之始,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咸備書之。注:顏峻……殷鈞……殷仲容……張旭……”殷仲容與其祖上殷鈞,還有顏氏家族中的顏峻并顏真卿書法老師張旭,都出現(xiàn)在竇氏兄弟“翰墨之妙,可入品流”的記載中。竇氏兄弟在后文有詳細記述:“殷公、王公,齊名兼署。大乃有則,小非無據(jù)。麒麟將騰,鸞鳳欲翥。題二榜而跡在,嘆百川而身去。注曰:殷仲容,陳郡人,不害之孫,令名之子。奕世工書,尤善書額,官至禮部郎中。書汴州安業(yè)寺額,京師義開業(yè)資圣寺、東京太仆寺、靈川神馬觀額,皆精妙曠古。王知敬,太原人,門傳孝義,工正行,善署書,與殷殊途而同歸,兼草書。弟知慎,工圖畫,官至秘書少監(jiān)。當時雙絕,與仲容齊肩。天后詔一人署一寺額,仲容題'資圣’,知敬題'清禪’,俱為獨絕?!錆人录锤噶蠲舟?,皆為后代程序?!?nbsp;這段記載,再次佐證了張懷瓘關于殷仲容書法的論斷。《顏元孫碑》記載:“仲容以能書為天下所宗,人造請者箋盈幾,輙令代遣,得者欣然,莫之能辨。” 從殷仲容稍后,包括顏真卿在內(nèi)的三位重要書法家記述來看,殷仲容書法水平極高、名氣甚大;從出土的《褚亮碑》、《馬周碑》來看,殷仲容書法為當世一流。史載,殷仲容書法出自家學,殷氏擅長書畫,十代祖殷仲堪、高祖殷鈞、曾祖殷不害、祖父殷令名、父親殷聞禮,都擅長書法與繪畫。 在顏真卿父輩中,顏元孫和顏惟貞成為顏氏和殷氏家法的繼承者:殷仲容書法傳外甥顏元孫、顏惟貞;顏昭甫書法也是由子顏元孫、顏惟貞傳承?!都覐R碑》記載顏惟貞:“仁孝友悌,少孤,育舅殷仲容氏。蒙教筆法,家貧無紙筆,與兄以黃土掃壁,木石畫而習之,故特以草隸擅名?!薄都覐R碑》提及顏元孫時講:“我伯父諱元孫,洎君伯父,聰穎絶倫,尤工文翰。舉進士,考功郎劉竒特標榜之,由是名動海內(nèi),累遷太子舍人。玄宗監(jiān)國,專掌令畫嘗。和《游苑詩》。批云:'孔門稱哲,宋室聞賢,翰墨玄捷,莫之與先?!薄额佋獙O碑》也記載:“君諱元孫……少孤,養(yǎng)于舅殷仲容家?!边@三段段碑文清楚的記載,顏惟貞與顏元孫幼時具學書與舅父殷仲容,顏元孫因文章與書法善為玄宗賞識,其擅長的書體則為草隸。從此,顏氏書法與殷氏書法合而為一,顏真卿則是顏、殷兩家家法集大成者,直接影響顏真卿書法的則是伯父顏元孫?!额佋獙O碑》講:“真卿越自嬰孩,特蒙獎異,且兼師父之訓,豈獨猶子之恩?濡筆告哀,不申萬一?!庇捎陬佄┴戄^早的過世,顏真卿兒時主要受教于伯父顏元孫,顏元孫在顏真卿的生活中擔任了父親與老師的雙重角色。而顏元孫所擅長的書體正是“草隸”。平輩兄弟當中,對顏真卿青少年影響較多是顏允南,而顏允南也擅長草隸,《家廟碑》記載:“允南仁孝,有清識,工詩,人多誦其佳句,善草隸?!贝送?,《家廟碑》還記載與顏真卿同輩兄弟的書法擅長:“曜卿工詩,善草隸……旭卿善草書。”[3]從顏真卿這輩兄弟所擅長的書體來看,他們大多繼承了“上祖多以草隸篆籀為當代所稱?!?/p> 結論綜上所述,顏體行書不只是具有“篆籒氣”,還具有“草隸意”,顏體行書是“草隸”與“篆籀”熔一爐:因有篆籀故能古;因有草隸故能活。二者都本于自南朝以來之上祖擅長草隸篆籀的傳統(tǒng)。且從三十五代的顏之推,就已經(jīng)吸收了從梁秘閣流散的十卷二王法帖筆意,又從累世聯(lián)姻的殷氏家族吸收了殷氏書風,而殷氏書風因之前與王家累世聯(lián)姻吸收了王家筆法。因此,顏體源出顏氏家法,融合了顏氏、殷氏、王氏三家筆意,“篆籀氣”中透射著“草隸意”,二者都源于家學傳統(tǒ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