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也叫萬里長城,這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軍事防御工事,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從地圖上看,長城遍及我國北方十幾個省市區(qū),猶如巨龍,蜿蜒起伏,其中,河北省就有很多長城遺跡,下面盤點一下河北境內(nèi)的6處長城,一個比一個雄偉壯觀,看看你去過嗎? 1、喜峰口長城說起長城,在人們的印象里,那應該在崇山峻嶺之間,比如說北京的八達嶺長城,就像是一條巨龍,蜿蜒起伏,雄偉壯觀。 而河北的喜峰口長城,卻在水下,是一處秀美的水下長城,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位于河北寬城縣與唐山遷西縣交界處的喜峰口長城,恰好在潘家口水庫的庫區(qū),其大部分城墻主體,已經(jīng)淹沒在了水下,但仍有部分城墻,隱隱約約可見,這算是萬里長城之中,最為獨特的一段景觀了。 在宋、遼時期,喜峰口稱作“松亭關”,到了明朝永樂年間,此地重建長城關門,并且改名為喜峰口,城關樓高約13米,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那么為什么叫喜峰口呢? 這里面還有一個傳說故事,相傳,古時候呢,有人久戍邊關,家里人不知生死,其父遍訪無果,直到有一天在此關口父子喜相逢,故而后來得名“喜峰口”。 2、鷲峰山長城鷲峰山長城位于河北遵化,可能很多人對這段長城不是很熟悉,其實,這里面有一定的原因,什么原因呢? 原來,鷲峰山長城,堪稱古代的“豆腐渣工程”,當時修長城的官吏貪占銀兩,偷工減料,所以這段長城不是很高,遠不及其它的長城雄偉壯觀。 不過,鷲峰山長城這一帶,有豐富的佛教文化,鷲峰山原名三臺山,后臺就是鷲峰嶺,上有棲云寺,右上方還有有一古廟,系后人為供奉禪宗六世祖慧能大師所建。 明代戚繼光巡視長城防務,到此長城,曾賦《舍身歌》,并刻于石上,總體說了,鷲峰山長城也是歷史人文豐富,值得一游。 3、金山嶺長城金山嶺長城位于河北灤平縣與北京密云交界處,這是明長城的精華之處,素有“萬里長城,金山獨秀”的美譽,屬于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長城的歷史,追溯到不同時期,現(xiàn)在看得到的長城,主要是明朝長城,金山嶺長城的建筑水平還是很高的,各種設施完善,隨著山勢起伏,全長大約有21千米,一般高7米左右,下寬6米左右,上寬有5米的樣子,此種規(guī)模,可以容下五匹駿馬并列馳騁,足見古人的匠心獨運。 另外,金山嶺長城還有庫房樓,這可能是萬里長城保存下來、為數(shù)不多的庫房樓了,大約有個30平方米,里面主要是用來儲存兵器、糧草,設計上也是別具匠心,居高臨下,有石砌的戰(zhàn)壕、有障礙墻、有瞭望孔、還有箭孔,主要是為了對方敵人,起到狙擊的作用。 關于金山嶺長城的名字,傳說與抗倭英雄戚繼光有關,他手下的兵,大多來自江浙,由于思念家鄉(xiāng),所以用大、小金山島命名了這里的兩座山,故而,此段長城,稱之為金山嶺長城。 4、山海關山海關就不用多介紹了,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這是聞名遐邇的“天下第一關”,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始建于明代,屬于關城,也算是萬里長城的形象名片之一。 古人所說的關內(nèi)、關外,就是以山海關為分界線,歷史上,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可謂是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當然了,是不是真的為了陳圓圓,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5、老龍頭老龍頭是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在山海關城南5千米的渤海之濱。 當然了,這只是明朝長城的東起點, 一般認為,西起嘉峪關,東到山海關。 不過,也有說法是東到鴨綠江虎山長城。 6、大境門大境門位于河北張家口,這里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門,萬里長城的四大關口之一,也是長城關口中,唯一一個以“門”命名的關口。 古時候,這里不僅是兵家必爭之地,還是著名的“陸路商埠”,連接著內(nèi)陸和邊塞的交通、貿(mào)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張家口境內(nèi)長城遺跡眾多,時間跨越戰(zhàn)國、秦漢、北魏、北齊、唐、金、明等不同時期,長城足足有1476千米,堪稱是全國保存長城遺跡最多的城市,被譽為“長城博物館”。 萬里長城,雄偉壯觀,見證了華夏悠悠歲月,漫長歷史,以上6處長城遺跡,各有千秋,不知道你去過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