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運動少,加上飲食不節(jié),很大一部分人都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有的甚至去醫(yī)院一查就是結節(jié)、囊腫、增生,各種毛病紛紛找上門。 看到報告單上的“結節(jié)、囊腫肌瘤、增生”,很多人會擔心這些小問題會不會發(fā)展成大問題,擔心這是癌癥的前兆。 在中醫(yī)里,結節(jié)、囊腫、增生、肌瘤,都是陰寒所聚,是有形之物,屬陰。陰指的是什么呢?不良情緒、寒冷、氣血不通、濕或者痰,中醫(yī)認為這些都屬陰,而結節(jié)、囊腫、增生就是陰的外在表現。 而陽與陰相對,指的就是愉悅的心情、溫潤的體感、氣血通暢、無異常分泌物、清爽的身體。眾所周知,陰陽相生相克,想要化解陰的有形之物,就需要靠陽氣,“陰得陽化”。 那么怎么樣才能化去陰寒之形呢?最近我看到了這樣一個方子,用白礬、郁金、薄荷三味藥來化解痰濕之物。郁金歸肝、心、肺經,性寒,有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之效;白礬性寒,內服可止血止瀉,祛除風痰;薄荷性涼,可用于肝郁氣滯。 這三者配合使用,的確可以起到行氣解郁、祛痰開竅的功效,但要注意的是,這三味中藥都是性寒之物。前面我們說結節(jié)、囊腫、肌瘤等是陰寒有形之物,患者體質本就偏寒濕,是藥三分毒,如果再用性寒藥物,無疑會對患者身體造成一定不良影響。 我們門診以溫陽、祛濕、解郁、活血化瘀、輕堅散結等方法達到陽氣暢通,“陰得陽化”而達到消瘤目的。又必須根據患者體質強弱,病之久暫,酌用攻補,或先攻后補,或先補后攻,或攻補兼施等法,隨證施治。 在方子上,也考慮到肌瘤患者的寒濕體質,不會用駿猛的藥物,而是采用藥食同源的方子,來溫養(yǎng)患者身體,逐漸改善體質,扶陽固本以消瘤而不傷根本,主要有以下幾點優(yōu)勢: 優(yōu)勢一、驅而不散 驅寒但不散氣,引火能歸元。簡單地說,不是簡單粗暴的用大火祛除寒濕,而是慢慢地引入陽氣,讓冷水化為溫水,改善寒濕體質。 優(yōu)勢二、逐而不損 逐瘀而不破瘀。就好比我們身體內氣血淤堵住了,應該用溫和的方式慢慢將淤堵化解,讓其順勢排出,而不是用猛烈的方式沖開淤堵,這樣只會傷到身體。 優(yōu)勢三、消而不傷 消瘤而不傷正氣,就像上文中提到的方子,雖有化瘀之功效,但寒濕體質服用性寒藥物,終究會損傷正氣,甚至可能出現其他隱患,而我們的方子長期服用不僅無害,還滋養(yǎng)臟腑,達到美容養(yǎng)顏的效果。 最后,也提醒肌瘤患者,能不動手術就不要動手術,手術并不是唯一的辦法,中醫(yī)博大精深,換個選擇也許更適合你。 我是醫(yī)學博士加秀鳳,專攻中醫(yī)女科 @中醫(yī)婦科加博士,每天花了很多心思及精力來撰寫科普,碼字不容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說法,請幫忙點個贊或是點個關注;分享是一種美德,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請把這篇文章轉發(fā)分享給需要的她們,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謝謝 |
|
來自: 杏林夜話圖書館 > 《中醫(yī)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