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順博物館內(nèi),我面對著眼前的大定通寶五童鏡,犀牛望月鏡和四童攀花鏡,看見它們黑乎乎的一片,上面銹跡斑斑。勉強可以看出四童攀花鏡上面的四名童子,它鏡八角形緣,緣內(nèi)弧與鏡面弦紋之間飾一圈蝴蝶紋。鏡子主題紋飾為四童攀花,四童繞鈕而列,或躺或臥,撫枝弄花。童子面容圓潤,體態(tài)健壯,襯托出熱鬧、安定、祥和的氣氛。銅鏡是金代大定年間的,文物專家是怎么鑒定出來年份的?我無論如何也無法相信,它們是如何映襯出女子美麗的容顏的。 第五代皇帝完顏雍,史稱“小堯舜”,國號“大定”。他與南宋經(jīng)歷了“隆興和議”之后,兩國停止干戈,一度出現(xiàn)了和平的局面。 銅鏡是生活用品,但非必須品。銅鏡上面的紋飾在每個朝代都有改變,童子鏡是金朝獨有的,另外還有犀牛望月鏡,形成了具有特征的女真文化。自從玻璃材質(zhì)的鏡子面世,銅鏡應(yīng)是徹底的退出了歷史舞臺。無論從前其價格多么昂貴,它也只是妝奩的一部分。一面面銅鏡在展柜里,上面銹跡斑斑。人們無從想象,當(dāng)初的它們,閃爍著怎樣耀眼的光芒。銅鏡是一種含錫較高的青銅器,而青銅器在商朝是王公貴族的專屬用品,多用于祭祀。后來,青銅器逐漸走入平民生活。人類經(jīng)過了舊石器時期,新石器時期,青銅器時期,鐵器時期。青銅器時期曾在人類歷史上熠熠生輝,尤其在商代有了成套的禮器、樂器、祭器和各種生活器皿。廣河縣齊家坪出土的青銅鏡,人稱“中華第一鏡”,成型于四千多年前。 在各個朝代,銅鏡的花紋圖案都是不同的。金代銅鏡的紋飾仿照了漢唐宋的圖案,卻又獨創(chuàng)出雙魚鏡和童子攀枝鏡。白山黑水多產(chǎn)魚,雙魚鏡做為紋飾,寓意深刻。雖然金代在歷史的長河中只存在了短短的120年,北方人豪爽而粗獷的性格,體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促使了金源文化自成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