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其實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早在很多年前,教育部門就已經(jīng)開始在部分省市設立了試點。 但在21年的高考中,是第一次有8個省市的學生一起使用“3+2+1”的新高考模式進行考試。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場聯(lián)考,才讓“新高考模式”真正進入了大家的視野。 而如今根據(jù)有關部門的通知,從2022年開始,像是黑龍江、吉林等7個省市也會加入“3+2+1”的新高考模式之中,這種新模式逐漸成為了主流。 那么在這種考試模式的變化中,學生和家長們一定要打起精神了。要去主動了解自己將要面對什么變化,要搞清楚高考模式的變化對考試的成績會不會有影響。 新高考時代下,孩子考試成績怎么算? 考試的方式都變了,成績的算法肯定也是大不同。不過在細說算法之前,還是得說清楚新模式到底是什么,便于大家的理解。 如今在各省市間,使用“3+3”和“3+2+1”考試模式的省市最多。排在首位的“3”,就是指3門主科,一切和以前一樣。 高考主要的變化還是在其他科目的選擇上,3+3是在剩下的6門副科中隨便選3科去參加考試,而3+1+2雖然也是隨便選擇3科參考,但是其中代表1的部分,選擇被固定在了物理和歷史之中,只可以二選一。 除了復雜了不少的科目選擇外,算分也有了新的不同。主科的三和個科目在考試中還是150分滿分,在總成績中按照卷面成績錄入。 但是可以隨便選擇的科目,在錄入成績時是不按照實際成績計算的,需要經(jīng)過“賦分制”的處理后再進行合并計算。 最終將這兩種算法的分數(shù)相加,就是大家的高考總分了。這樣雖然看起來繁瑣了不少,但是卻可以有效地維護高考的公平性。 “賦分制”是什么?如何影響孩子高考成績 賦分制是一種分數(shù)的轉換方式,利用一個固定的百分比劃分比例,和各個單科成績進行一一的對應,繼而得到換算后的成績。 舉例來說,如果賦分制的百分比設計要求成績達到前2%的學生是100分,而成績到3%-5%的考生是98分的話。 如果一個考生物理卷面只考了68分,但是排序又在所有考生成績的前2%的話,他一樣會拿到100分。但是要是一個考生考地理考了95分,可卻排在3%-5%的話,也就只能得95的換算分。 在這種情況下,有效地解決了科目之間難易差距造成的分差,是重要的平衡手段,讓不同的科目選擇也可以進行橫向的比較,最終才有辦法一起參與錄取。 雖然在這一過程中,因為排名最后1%的學生也會有換算出的分數(shù),所以可能會造成整體分數(shù)的增高,以及也可能會出現(xiàn)換算后分數(shù)沒卷面分高的情況。 但其實大家都不用擔心,因為換算的標準是不變的,大家一起低一起高,最終還是公平的。 不過雖然賦分制帶來的都是正面影響,但是如果想要拿到好成績,順利考上一個好學校,還是要從新高考模式的科目選擇方面下手。 考試科目選擇,選對了事半功倍 注意院校報名要求 在脫離了文理科的束縛后,院校的招錄也相應地變化了,在報考時會要求你高考的副科考試選擇。 像是考警察和部隊專業(yè),政治就成了不少院校的科目要求。而選擇醫(yī)科類的大學專業(yè),生物、化學又成了其中的科目要求。 所以說副科的選擇還不能過于隨便,不然會影響大學志愿的報考。而在3+1+2的模式中,有物理、化學就基本等于拿到了90%以上院校的報名資格。 注意考試難度 雖然物理和化學的專業(yè)選擇覆蓋率很大,但是物理和化學本身學習和考試還是很難的,如果考得太差了也是沒學校可以選擇的。 而且除了這種實際的科目難度,如果選擇了大部分人都選擇的科目組合,人多競爭的壓力也會很大,容易在賦分中被壓在后面。 總結:在新高考模式的逐步推行下,學生們早晚都會和它們相遇的。而如今搞清楚它們是如何和算分,如何選擇更有利是最重要的。 在選擇時要結合實際情況,從自己學習和要考的院校、專業(yè)方面去考慮,參考老師或者家長的意見,看選擇什么科目更合適。 【今日話題】:你覺得新高考模式會讓高考更公平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