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中說:“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情本質的人,自然不會是一個命運?!?/span> 有些人知道何為對,何為錯,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那他們就能擁有不錯的未來。 相反,有些人根本分不清是非對錯,甚至糊里糊涂地活著,那他們又怎能擁有美好的未來呢? 一個人的境界高度,以及辨別黑白對錯的能力,決定了他的未來。 就拿如今的中年人來說,他們都希望過上安穩(wěn)的生活,享受舒適的小日子。但是,他們每個人都能夠如愿以償嗎?答案是否定的。 人與人的選擇不同,那他們的生活就不一樣。人與人的觀念不同,那他們所走的道路就不同。要知道,世上有多少人,就會有多少種不同的人生。 不過,痛苦終究是相似的。我們要明白,當人50歲后,如果戒不掉這8個壞習慣,注定會拖垮我們的人生。 01 沒有給善良加點鋒芒,這是人之不智。 一只沒有刺的刺猬,它不過是猛獸眼中的食物而已。相反,如果這只刺猬的刺特別尖銳,那它就能震懾群獸,保全自己。 同樣的道理,在現實的生活當中,我們之所以會受人欺負,就是因為我們缺少了“鋒芒”,而多了不敢改變的懦弱。 要知道,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是永世不變的定律??墒?,當你有了武器之后,又有誰會欺負你呢? 02 過分相信任何人,這就是一種傻。 朋友跟我們說了幾句話,我們就相信他們了。最后,我們成為了朋友的韭菜。 親戚跟我們說了幾句話,我們就相信親戚的好心了。最后,也許我們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 人無論處于怎樣的環(huán)境當中,都不能輕易相信別人說的話?,F如今的社會缺少了誠信,人性缺少了真誠,一切都顯得特別可怕。 03 別相信人性本善,人性本惡才是常態(tài)。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認為人性就是善良的,所以總是喜歡一廂情愿做人。最后,生活會用實際情況告訴我們,綿羊永遠都是老虎口中的“盤中餐”。 為何世道會變得蒼涼,人情會變得淡漠,矛盾會經常出現?說到底,就是人性之惡頻發(fā),讓本就清澈的水源變得污濁起來。 做人,能夠善良,但不能完全相信他人善良。因為他人終究不可信。 04 半小人,半君子,才是做人的智慧。 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多人都堅持“君子之行”,這是不錯的想法??墒?,如果對小人還堅持君子之行,那不就是自討苦吃了嗎? 面對小人,要懂得以“小人”之法對待。面對君子,要學會以“君子”之禮相待。對方是什么人,我們就采取怎樣的做法。 人在江湖,就得“見菜下飯”,不要偏執(zhí)一隅,否則就會害了自己。 05 為了錢而忘了命,這是對家庭的不負責。 有些中年人還未到50歲就走了,留下孤兒寡母相依為命。有些中年人還未老去就滿身病痛,別說幸福生活了,就連安穩(wěn)生活都成問題。 錢這種東西,雖然是世間的通行證??蓪嶋H上,它沒有人之性命重要。因為錢沒了,可以再賺回來,而人沒了,家庭就散了。 不論在何時,都需要好好考慮自己,好好考慮家庭,好好想想妻兒老小。因為你在某些人心中,比錢財名利更重要。 06 做人別太較真,糊涂一點最好。 有人總結過,人生最難得的境界,并不是智慧超群,而是該糊涂時就糊涂。 唐代宗曾跟郭子儀說道:“不癡不聾,不作家翁。”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還過分認真,不懂得裝糊涂,那日子是特別難受的。因此,半認真,半糊涂做人,才能安享晚年。
07 不理閑人,不理人是人非。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人就是江湖。對于江湖,我們要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 《增廣賢文》有言:“閑事莫說,問事不知,閑事莫管,無事早歸?!?/span> 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就不要糾結了,有些爛人爛事就不要去管了。有工作的時候就工作,沒工作的時候就回家,別為了一時的脾氣而惹得一身腥。 08 心靜如水,遇事安然。 世人紛紛擾擾,只為了賺取那一點錢財。殊不知就是那一點錢財,讓人逐漸變得暴躁起來,無法安安靜靜地生活。 早年打拼,需要風風火火。中年生活,需要平靜如水。做人太急躁,只能來得快,去得也快,無法享受本就奢侈的平淡生活。 尤其在如今這個熙熙攘攘的世道當中,人最難得的,就是擁有一顆平靜的內心。要知道,生活幸福的根本,不在于大富大貴,而在于明鏡守心。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