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huán)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400多斤的青魚,300多斤的花鰱,您見過、聽說過嗎?這不是什么天方夜譚,據(jù)說這都是在長江中捕獲過的大魚! 長江,不但是我國第一大河流,更是我國魚類品種最多的河流,共有魚類400多種,其中180多種屬長江特有魚類。 既然長江的魚類如此豐富,那么除了400多斤的青魚,300多斤的花鰱,長江中還有更大的魚嗎? 特別是總面積1084平方千米,正常蓄水高程175米,總庫容達(dá)到393億立方米,被稱為“魚類天堂”的三峽水庫中,在長江“十年禁漁”后,會不會有更大的魚存在呢? 在此,咱們就一起閑聊一下。 長江最深的地方有多深都說“水深好藏魚”、“深水出大魚”,那么長江有沒有“深水”,它最深的地方有多深?能不能藏住大魚呢? 長江全長6387千米,干流經(jīng)過我國11個省級行政區(qū),是我國第一大河,與黃河并稱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起源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經(jīng)崇明島東流入東海!自西向東,長江浩浩蕩蕩的奔流了6000多公里,途經(jīng)了高山平原,它的水深也因此有著不同的改變。 俗語說“江無底海無邊”! 雖然水淺處的羊角灘、蘭家沱只有2至3米的水深,長江口的水深也只有10米左右,但是長江中仍有很深的地方,甚至比渤海的最深處85米深3.7倍還多!這個地方便是三峽水庫中的西陵峽某段,也是長江的最深處,深度達(dá)到320米。 另外,湖北武穴與江西交界處的牛關(guān)磯,最深處也達(dá)到了103米。 從上面的水深數(shù)據(jù),可以看到長江不同江段的水深變化很大,而那些較深的江段,便為大魚提供了生存、藏身的空間,也就是說長江中肯定有超大個體的魚存在。 曾經(jīng)長江中的魚類有多大說到長江中的大魚,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中華鱘、達(dá)氏鰉之類的。的確,這兩種魚的個體,在我國的淡水魚類中,基本上屬于“魚王”級別! “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得不像樣”,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而這句活中的“臘子”、“象”、“黃排”,指的都是長江中的大魚。 ①:“臘子”即中華鱘,國家一級重點(diǎn)保護(hù)野生動物,有“活化石”、“長江魚王”之稱。最大能長到5米長、1200多斤,雌魚能活到30歲左右。 目前,長江中的中華鱘種群,主要靠人工放流。 ②:“象”即白鱘,又稱象鼻魚,國家一級重點(diǎn)保護(hù)野生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體大在2至3米、重400至600百斤,最長可長到7.5米,重達(dá)千斤以上! 2003年1月,長江中發(fā)現(xiàn)一尾年齡約20歲,體長3.52米,重約320斤的雌性白鱘。在經(jīng)過救治放流后,于1月30日早上5點(diǎn)左右,在四川宜賓南溪與江安縣交界處附近的“金雞尾”江段失去跟蹤信息。之后,長江中再無白鱘出現(xiàn)! 2019年12月23日,長江白鱘被正式宣布滅絕! ③:“黃排”即中華胭脂魚,國家二級保護(hù)野生動物,有“亞洲美人魚”之稱。一般成魚體長0.6至1米,重量在10至20公斤,最大可長到50公斤,目前捕獲的最大體重約30公斤。 除了上面三種受保護(hù)的稀有魚類,長江中的普通經(jīng)濟(jì)型“四大家魚”,在江中也有超大個體的捕獲記錄。 比如本文開頭說的2005年,長江中捕獲400多斤的青魚,而2015年又有人捕獲了一條重300多斤的青魚,并且這條青魚就是在三峽水庫附近捕獲。 除了青魚,媒體2014年7月曾經(jīng)報(bào)道過的,在三峽水庫上游云陽龍缸景區(qū)的長江支流中,一位漁民曾經(jīng)捕撈到了一頭體重超過300斤的鳙魚。 目前三峽水庫可能出現(xiàn)的大魚整個長江流域,不但生活著近4億人口,而且還有4300多種水生生物。在這些水生生物中,魚類就有424種,其中183種為長江中特有的魚類。 而長江中的這400多種魚類,在三峽水庫的水域中,很大一部分也有生存的記錄,其中不泛一些大型魚類,大個體“魚王”的存在。 目前,三峽水庫中記錄的“魚王”,還是以常見的“四大家魚”和鯰魚、鳡魚、中華鱘為主。 ①“四大家魚”:三峽水庫中,大個體的“四大家魚”很多,個體在幾十斤到一百多斤的常有捕獲記錄,其中最大的應(yīng)該是上文中,2014年捕獲的300多斤花鰱,2015年捕獲的300多斤青魚。 ②鯰魚、鳡魚:這兩種魚屬于大型淡水肉食性掠食魚類,最大個體都有超百斤的記錄,特別是本土大口鯰魚,在我國有超過200斤的捕獲記錄,而鳡魚的捕獲記錄是104斤。 以上的最大捕獲記錄,雖然不是出自三峽水庫,但相信三峽水庫中,也會有大個體的鯰魚、鳡魚存在。 ![]() ③中華鱘:白鱘滅絕后,中華鱘成了長江中名副其實(shí)的“魚王”!而在三峽水庫中的中華鱘,只2017年就被誤捕過兩次上百斤的。 2017年9月24日,忠縣漁民在三峽庫區(qū)誤捕到一條1.8米長,重量超過100斤的中華鱘。 10月13日上午,豐都縣漁民在長江豐都與忠縣交界處水域,又誤捕到一條長1.95米,重量超過120斤的中華鱘。 不過,目前三峽水庫中的中華鱘,屬人工增殖放流的。 ![]() “十年禁漁”后,三峽水庫的“魚王”有多大從2020年1月1日,長江實(shí)施“十年禁漁”,這無疑給整個長江流域中的野生魚類,帶來了繁衍生息和種群壯大的機(jī)會。特別像三峽水庫這種面積大、水位深的江段,魚類繁殖、生長的速度會更快! 不說中華鱘、中華胭脂魚等受保護(hù)的魚類,單單經(jīng)濟(jì)型魚類“四大家魚”,在“十年禁漁”后的三峽水庫中,種群數(shù)量和單個體重量也會有很大的增加! “四大家魚”從幼魚到產(chǎn)卵,大約需要3到4年的時間,而“十年禁漁”很好的保證了它們能有2至3個種群繁殖周期。 ![]() 在2020年11月的一篇調(diào)查報(bào)告中,目前三峽水庫中的“四大家魚”,大都是1到3齡的低齡魚。 這大批量的低齡魚,在1到3年的時間內(nèi),都將面臨初次產(chǎn)卵,十年后它們的后代可以繁衍到3代左右,而第一代也可長到10到20公斤,甚至幾十斤的重量。 另外,三峽水庫中現(xiàn)有的中大個體的“四大家魚”,十年后個體大都能長到50至100斤左右。至于更大個體,可能長到一兩百斤,甚至更大! 那個時候的三峽水庫,才更像“魚兒的天堂”,水庫中才是魚蝦成群,“魚王泛濫”! ![]() 關(guān)于長江“十年禁漁”后,三峽水庫的“魚王”能有多大,就與大家聊到這兒。 對此,您有什么觀點(diǎn)?歡迎留言分享! 最后,在此呼吁釣友們:小魚、母魚、籽魚請放流!如需帶走,僅取一餐便足矣!為以后有魚可釣,切不可多貪! 我是大王說魚,原創(chuàng)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diǎn)意思,煩請加個關(guān)注。更多關(guān)于魚類的精彩分析,期待與您探討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