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著名的生物科技通訊《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新聞》(GEN) 在11月17日發(fā)布了全球前十位RNA生物醫(yī)藥公司的排名,Sirnaomics赫然在列,高居非上市公司類別的前三。
就在今年7月,Sirnaomics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申請書。在最近數月核酸藥物風風火火快速增長一輪,并在國際上頻繁出現(xiàn)核酸藥物公司被大型跨國藥企收購新聞的檔口,中國將誕生核酸藥物及核酸技術第一股。實際上,IPO前Sirnaomics已經在一級市場上完成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旋石資本、華潤正大生命科學基金、沃森生物、仙瞳資本、陽光融匯資本、越秀產業(yè)基金等,引入資本總額超過2.7億美元。遞交招股書前夕,Sirnaomics剛剛完成E輪融資,投后估值為6.5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億元。 從Sirnaomics創(chuàng)始人超過25年專注核酸藥物遞送的堅持,公司著力核酸干擾藥物全球化創(chuàng)制10多年扎實的努力,到成為資本市場的明星企業(yè),是一群科學家和創(chuàng)業(yè)人長年的堅守,更是一部全球創(chuàng)新藥從實驗室成長到臨床應用的歷史縮影。 2017年11月,美國FDA認定Alnylam制藥公司開發(fā)的RNAi療法Patisiran為突破性療法。9個多月后,Patisiran拿到FDA藥物批件,作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hATTR變性的特效藥上市,自此有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款RNAi藥物。無論是對頭部核酸藥企Alnylam,還是全球眾多仍在堅持核酸新藥創(chuàng)制的團隊而言,這都是開創(chuàng)性的里程碑。它表明了長期制約小核酸藥物的發(fā)展、曾讓跨國藥企望而卻步的藥物遞送問題,已經有了可行的解決方案:將核酸藥這種劑量更小、作用時間更長的新一代藥物得以被安全、有效地送進患者細胞。也是從2018年開始,羅氏、諾華、禮來、安進、再生元等跨國藥企紛紛斥重金又再扎進核酸藥物的藍海。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4款siRNA藥物、8款ASO藥物獲批上市,其中Ionis研發(fā)的ASO藥物Spinraza在2019年銷售額達到20.97億美元,是小核酸藥物領域的首款“重磅炸彈”。而核酸藥物真正“出圈”是在新冠疫情爆發(fā)以來,Moderna和BioNTech歷時短短數月開發(fā)出基于mRNA的新冠疫苗,上市僅一個季度就創(chuàng)造了數十億美元的全球收益,Moderna股價飆升到市值一度超越百年藥企默沙東。核酸藥物被戲稱為“可以拯救宇宙的技術”,重新站在了聚光燈下。與此同時,國內核酸藥物的開發(fā)探索也是方興未艾。盡管起步比Alnylam、Ionis等明星企業(yè)稍晚幾年,國內的核酸藥物領域仍聚集了像Sirnaomics、瑞博生物、銳博生物、吉瑪基因、舒泰神等多家深耕多年的專業(yè)團隊。而隨著藥明康德、凱萊英、博騰生物等藥物供應鏈企業(yè)紛紛布局核酸藥物產能,國內的核酸藥物產業(yè)生態(tài)正在不斷成熟。有從業(yè)者告訴動脈網,即便放眼全球,國內核酸藥物領域的供給側優(yōu)勢也十分明顯,“一些在美國做開發(fā)的核酸藥物企業(yè),已經開始頻繁與中國的原料藥廠商合作?!?/span>Sirnaomics創(chuàng)始人陸陽博士長期致力于核酸藥物的研發(fā)創(chuàng)制,并開創(chuàng)性地采用多肽納米粒子(PNP)作為核酸藥物遞送平臺,將RNAi藥物適應癥范圍從肝細胞相關疾病拓展到腫瘤,在全球范圍內推進臨床試驗。同時,著重引進國際業(yè)內專家、推動源頭創(chuàng)新,利用優(yōu)化的GalNAc藥物遞送技術,使Sirnaomics的技術平臺更加多元化。早在2000年,陸陽博士就與同是來自諾華的同事基于PNP導入技術創(chuàng)立了一家名為Intradigm的生物科技公司。6年后,Intradigm被以基因泰克為首的投資團隊收購,陸陽博士也逐步轉戰(zhàn)國內。作為少數真的看到勝利曙光的技術派,陸陽博士堅信核酸藥物作為一種比抗體藥物更上游的作用機制,能夠在復雜疾病治療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甚至改變傳統(tǒng)療法的游戲規(guī)則。人們通常所講的核酸藥物主要包括反義核酸藥物(ASO)、小干擾核酸藥物(siRNA)、核酸適配體藥物(Aptamer)、信使RNA(mRNA)藥物等,它們通過擾亂從DNA到蛋白間中心法則的作用機制來阻斷特定蛋白形成,以實現(xiàn)治療疾病的目的。在Moderna因新冠mRNA疫苗一炮走紅前,ASO和siRNA是相對主流的核酸藥物類型。其中,siRNA是核酸干擾機制(RNAi)下的一種常見分子,后者在諾獎加持下頗受產業(yè)界關注,前文提到的跨國藥企大舉布局核酸藥物,也多選擇了siRNA。從某種意義上講,核酸藥物可能是人類最理想的藥物類型,兼具長效、低成本、適應癥廣泛的優(yōu)點。具體而言,核酸藥物直接靶向mRNA,并阻止疾病相關蛋白質的產生來調節(jié)細胞外及細胞內各種蛋白質的表達,因此有可能擴大藥物靶點的選擇范圍。這種作用機制相當于利用自然生物過程進行基因沉默,隨著技術的改進,細胞毒性及免疫原性的風險也顯著降低。以諾華擲重金(97億美元)收購的Leqvio?(inclisiran)(一種用于降膽固醇的以PCSK9為靶點的核酸干擾藥物)為例,患者只需要每年打兩針,就可以達到每月打兩針的同一靶點的單抗藥物效果。而且這一長效性特點,可在不同靶點和多種適應癥的核酸干擾藥物中顯示出來。數據顯示,Alnylam正啟動II期臨床試驗的zilebesiran,可以實現(xiàn)對高血壓病患者半年一次的皮下注射給藥。而Sirnaomics的STP122G在近期完成的非人靈長類動物試驗中顯示出超過140天的靶點抑制效果。此外,相比傳統(tǒng)藥物,核酸藥物每次所需的劑量更小,生產工藝所涉及的硬件投入也更少,從而制造成本更低。當然,眼下的核酸藥物還遠未達到理想狀態(tài)。例如,渤健公司用于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癥的ASO藥物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就曾因為高價引發(fā)大眾關注。不過,隨著全球核酸藥物需求持續(xù)增長,刺激供給側不斷發(fā)力,最終會通過成熟的產業(yè)生態(tài)降低核酸藥物價格。有從業(yè)者告訴動脈網,核酸藥物實現(xiàn)規(guī)模化生產后,治療費用可能降低到抗體藥物的1/3,而這中間幾乎沒有了技術的壁壘,只等需求積累。從這個意義上講,核酸藥物真正面臨的挑戰(zhàn),是適應癥的拓展。破解這一難題涉及復雜的技術邏輯,這也是陸陽博士過去20多年一直在專注的探索。這里稍微展開一點,siRNA是由人工合成、含有19–25個核苷酸長度的雙鏈RNA分子,研究者通過設計它們的序列制造出抑制特定的致病蛋白質,實現(xiàn)與從編碼目標蛋白質的基因轉錄的mRNA的短區(qū)域互補。換言之,核酸藥物是一種作用機制比抗體藥物或者小分子藥物更上游的藥物,它的工作場景在細胞內,這就意味著如何將工程化的RNA分子遞送到位,會成為核酸藥物成藥的最大掣肘。事實也確實如此,甚至在Alnylam摸透GalNAc的工藝要領,并以此遞送RNA分子前,人們對于核酸藥物最終能否進入臨床還莫衷一是。在很多場景中,GalNAc定義了核酸藥物的邊界。但Sirnaomics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做到了GalNAc做不到的事情。創(chuàng)立Sirnaomics前,陸陽博士曾在諾華工作超過7年,主要參與這家跨國巨頭的早期基因治療藥物開發(fā),深諳各種導入系統(tǒng)的做法和優(yōu)劣,其中就包括后來成為Sirnaomics關鍵底層技術PNP。PNP由天然氨基酸組成,其降解物天然無毒,同時克服了藥物的靶向性和穩(wěn)定性障礙,在進入肝細胞以外的細胞類型上的靶向性和效率上較之GalNac和更早以前的LNP都更勝一籌。此外,由于PNP可同時攜帶多個不同靶向的siRNA,讓其在同一靶向細胞中產生協(xié)同的基因沉默效應,從而提高RNAi的藥物療效。這里有個插曲。陸陽博士基于PNP技術創(chuàng)立Intradigm之初,曾與Alnylam的天使投資人有過接觸。盡管后來合作并未達成,這個橋段多少增加了他堅持下去的決心。而當看到Alnylam基于GalNAc技術持續(xù)創(chuàng)制出了一系列核酸藥物,陸陽博士也更加堅信當初的選擇沒有錯,開發(fā)核酸藥物畢竟是個不斷試錯和積累的過程,更早出發(fā)即意味著離目的地更近。發(fā)展至今,核酸藥物遞送平臺至少經歷了兩次大的迭代,和其間無數的微創(chuàng)新。最初,核酸遞送主要依靠病毒載體以及右旋糖酐(dextran)等非病毒高分子材料,這類載體的低效和免疫原性等缺點大大限制了核酸藥物的發(fā)展。上世紀80年代末,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帶正電荷的脂類分子形成的脂質納米顆粒能夠高效地轉染DNA,效率是右旋糖酐的5-100倍,這就是LNP載體的雛形。陽離子LNP在體內應用的安全風險也很快顯現(xiàn),于是有了“可離子化”LNP的概念,為第一個上市siRNA藥物Patisiran解決了臨床應用障礙。而嚴重的過敏反應,將這一時期的核酸藥物用途局限了罕見病和癌癥等嚴重疾病。隨后就出現(xiàn)了乙酰半乳糖胺(GalNAc)肝細胞靶向技術。乙酰半乳糖胺靶向實質是利用了三觸角型N-乙酰半乳糖胺配體,與肝實質細胞表面的快速識別乳糖的唾液酸糖蛋白受體(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特異性的結合進行靶向肝細胞的藥物傳輸。這一技術可以遞送包括小分子、多肽、蛋白和核酸在內的各種藥物進入肝臟。 經過一系列微創(chuàng)新,乙酰半乳糖胺遞送技術顯現(xiàn)出了作為肝靶向核酸干擾藥物遞送載體的明顯優(yōu)勢,也讓關于核酸藥物的許多夢想開始照進現(xiàn)實,包括只需2-5mg/kg劑量、皮下給藥、一次給藥持續(xù)6個月以上、制劑簡單穩(wěn)定性好等。目前已有三個批準進入市場的核酸干擾藥物和超過30個臨床試驗的候選核酸干擾藥物利用該項遞送技術。但GalNAc也并非完美。例如,它只能解決和肝實質細胞相關的疾病、規(guī)?;a工藝復雜。所以Sirnaomics獨特的藥物遞送技術繞開了GalNAc和LNP,運用組氨酸-賴氨酸共聚多肽納米顆粒做導入。具體而言,PNP遞送平臺基于一種能夠自組裝成納米顆粒、包裹siRNA的專有肽,以保護血液中的siRNA并促進細胞攝取及遞送至細胞靶點,免疫毒性低且高效。由于PNP遞送平臺需要更少成分及步驟,并具有水溶性,可實現(xiàn)高效凍干,相比LNP技術制造工藝相比更簡單、更可控。與GalNAc平臺僅將RNAi觸發(fā)器遞送至肝臟中的肝細胞不同,PNP遞送平臺可用于局部遞送至皮膚或腫瘤,以及用于全身遞送的其他腸胃外給藥途徑,從而靶向各種細胞及除肝臟外更多器官的組織類型,包括腫瘤細胞、肺細胞及非肝細胞。此外,隨著Sirnaomics對PNP遞送平臺認知的不斷加深,他們還做了一系列改進。例如,在單個PNP中裝載多種RNAi療法,來同時靶向多個靶基因以獲得協(xié)同效應并提高治療效果。現(xiàn)階段,Sirnaomics正在使用微流控技術PNP遞送平臺自主開發(fā)制造工藝,建立符合GMP規(guī)范的商業(yè)化生產能力。對于Sirnaomics,關于核酸藥物的各種設想正在實現(xiàn)。2021年7月中旬,Sirnaomics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沖刺中國小核酸藥物第一股。招股說明書顯示,成立于2007年的Sirnaomics布局了十余款在研藥物,覆蓋腫瘤、纖維化、抗病毒等疾病領域。其中,用于腫瘤治療的STP705和STP707是Sirnaomics的兩款拳頭產品,已經進入臨床試驗。 STP705的皮膚原位鱗狀細胞癌適應癥已經在美國推進到IIb期臨床試驗,這讓STP705成為全球腫瘤學RNAi治療領域取得積極IIa期臨床結果的在研藥物,它還先后被美國FDA將用于治療肝細胞癌、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和膽管癌等臨床指癥認定為“孤兒藥”。STP707則正在被Sirnaomics探索用于肝癌、多發(fā)性實體瘤及肝纖維化以及治療肺癌及肺纖維化,目前已經獲得了FDA的多個實體瘤適應癥臨床試驗許可。與眾多未盈利生物技術公司一樣,由于目前尚無商業(yè)化產品,Sirnaomics仍處于虧損狀態(tài)。招股說明書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五個月,Sirnaomics凈虧損分別為1712.7萬美元、4642.8萬美元和2333.9萬美元,對應研發(fā)開支1021.3萬、1489.4萬和976.6萬美元。在過去近20年的發(fā)展歷程中,陸陽博士和Sirnaomics或許都遭遇過瀕臨失敗的打擊和幾乎無法戰(zhàn)勝的難題,但在核酸藥物底層技術、臨床應用和市場認知齊頭并進的今天,他們體會到了堅持過后的喜悅。據統(tǒng)計,全球正在進行的RNAi臨床試驗數量從2013年的14項增加至2020年的50項,增幅為257%,RNAi臨床試驗管道分布于開發(fā)的不同階段和適應癥,盡管與腫瘤學相關的試驗依然處于相對早期開發(fā)階段,核酸藥物走出肝臟相關疾病,走向更廣應用場景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在這樣的趨勢之下,Sirnaomics一方面完善技術平臺。例如,基于GalNAc遞送平臺做核酸藥物開發(fā),建立了GalAhead平臺和PdoV-GalNAc平臺,將GalNAc糖基與獨特的RNA結構結合,嘗試輸出合成、制造成本相對更低的核酸藥物。Sirnaomics的在研藥物STP122G就基于GalAhead?平臺及靶向十一因子(Factor XI)核酸干擾激發(fā)序列配制,這款新型核酸干擾藥物將用于抗凝血治療的許多不同臨床應用,計劃于2022年上半年向美國FDA提交IND。此外,Sirnaomics也啟動了用于mRNA的PLNP及PNP制劑的研究,由子公司RNAimmune來完成mRNA治療的開發(fā)及疫苗應用。其中,在研疫苗品種RIM730就是由RNAimmune研發(fā)創(chuàng)制的作為預防性mRNA候選疫苗,嘗試針對SARS-CoV-2病毒的Delta突變株和更為廣譜突變株具有預防作用的新型疫苗。另一方面,Sirnaomics也在關鍵產品之外,采用多樣化的策略覆蓋廣泛的治療適應癥,包括治療流感、乙型肝炎、HPV及新冠病毒感染、心臟代謝疾病、胰腺癌、結腸癌及其他癌癥。公開資料顯示,Sirnaomics正嘗試與跨國公司及中國制藥企業(yè)建立對外授權合作伙伴關系。例如,2021年初,Sirnaomics與沃森生物就siRNA候選產品STP702(包括靶向流感病毒保守基因序列的siRNA)的中國獨家授權簽訂許可協(xié)議,另有多個RNAi治療項目目前正處于潛在許可合作伙伴關系談判階段。誠然,對于Sirnaomics而言,沖刺IPO、成為中國小核酸藥物第一股,無疑是作為一家企業(yè)經營的重要里程碑,但作為一支沖在全球核酸藥物開發(fā)最前沿的頭部企業(yè)之一,他們的巨大前景才是最值得期待。 想要聯(lián)系動脈網報道的企業(yè),請點擊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填寫表單,我們的工作人員將盡快為您服務。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