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2. 眾生身中有金剛佛,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云覆,如瓶內(nèi)燈光,不能顯現(xiàn)。 3. 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4. 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谷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xué)無學(xué),獨(dú)覺菩薩,及于如來。以此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 5. 不悟本性,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shí),眾生是佛故萬心盡在自心應(yīng)從自心中頓見真如。 6. 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yán)你自己。 7. 情不附物,物豈礙人。 8. 本性體若太虛,無內(nèi)無外,非來非去。 9. 如果你珍惜萬物,萬物也必將珍惜你,這就是長壽。 10. 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無滅,非外道,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 11.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12. 菩薩心無取舍,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13. 念佛人心清凈,凈心念佛凈心聽;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無非心凈定。 14. 佛祖妙道徑截,唯直指人心,務(wù)見性成佛爾,但此心源,本來虛靜明妙。 15. 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名一行三昧。 16. 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17. 凡夫志量狹妄,說有難易。離相如虛空,盡契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識病么?不是別物,只是個(gè)執(zhí)難執(zhí)易。 18. 心性虛空,動靜之源莫二,真如絕慮,緣計(jì)之念非殊。 19.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20. 針無兩頭鋒利,人無兩副身心。 21. 佛是眾生界了事漢,眾生是佛界不了事漢。 22. 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nèi)發(fā)者,方謂真慧。 23. 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腳踏實(shí)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發(fā)知見。 24.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jìn)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25. 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nèi)燭,脫體通透。 26. 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27. 一水一山何處得?一言一默總由伊;全是全非難背觸,冷暖從來只自知。 28. 不睹惡生嫌,不觀善勸措,不舍智就愚,不拋迷就悟。 29. 真心虛靈,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純善無惡。 30.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31. 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32. 無明不過是本性中緣起之幻相。 33.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34. 恰恰用心時(shí),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35.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shí),法法何曾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36. 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xué)佛。 37. 莫貪短利將心昧,輪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斬?cái)嗝曰陦簦比≌某讐m。 38. 真心應(yīng)物,不生分別。 39. 若頓悟此心,本來清凈,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 40. 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別執(zhí)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復(fù)念念不停,使虛妄相于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隨念而起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