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豪放詞,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蘇東坡和辛棄疾的詞。其實歷史上還有許多冷門的豪放詞,等待著知音的賞識。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詩詞文化愛好者。記得關(guān)注我,一起來看看千年前這首不出名的豪放詞,熔鑄豪情與傷心,令人浮一大白,令人拍案叫絕。 《木蘭花慢·彭城懷古》:古徐州形勝,消磨盡、幾英雄。想鐵甲重瞳,烏騅汗血,玉帳連空。楚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yīng)不到江東??沼悬S河如帶,亂山回合云龍。 漢家陵闕起秋風,禾黍滿關(guān)中。更戲馬臺荒,畫眉人遠,燕子樓空。人生百年如寄,且開懷一飲盡千鐘?;厥谆某切比眨袡谀克惋w鴻。 這首詞的作者是元代詞人薩都剌。都說唐詩宋詞元曲,一般人比較熟悉元代的曲,對元代的詞就比較陌生了。 事實上,元代也有不少精品的詩詞。 比如這個薩都剌吧,他就是元代最為出名的幾個詞人之一,號稱“有元一代詞人之冠”。 而這首《木蘭花慢·彭城懷古》又是薩都剌的代表作之一,非常值得欣賞一番。 詞的標題告訴我們,這首詞是詞人對彭城也就是徐州的一番懷古。 熟悉歷史的朋友,應(yīng)該馬上會想到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彭城之戰(zhàn)”:“項羽率領(lǐng)楚軍,在半天之內(nèi)憑借3萬的士兵擊潰劉邦的部隊56萬,創(chuàng)造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br> 當然,看到詞里面的“重瞳”、“烏騅”、“楚歌”、“江東”,相信所有人都知道,這首詞與項羽密不可分了。 自然,這首詞并不只是懷念項羽,還有更多的因素,我接下來會慢慢聊到。 首先還是來看這首詞的整體風格。喜歡豪放詞的朋友,多半喜歡辛棄疾的詞,對辛棄疾喜歡用典的風格也比較熟悉。 而薩都剌這首詞呢,顯然與辛棄疾的詞風有著一脈相承的關(guān)系,大量用典,大量化用前人的詩詞名句,使得這首詞的內(nèi)容含量非常豐富。 從某種角度來說,用典過多,一方面有取巧之嫌,另一方面則難免讓人覺得掉書袋。 好在薩都剌用一種真摯的感情將典故一一化用,好比一位排兵布陣的大將軍,隨心所欲,自信滿滿,把文雅與豪放的文字熔鑄一爐,故而形成了一種渾融大氣的統(tǒng)一風格,并無突兀之感。 這也是薩都剌這首豪放詞有別于其他豪放詞的一個點,它是自然而然的情緒抒發(fā),而不是生硬斧鑿的命題之作。 我們來看“古徐州形勝,消磨盡、幾英雄”,開門見山,點明了懷古之意,隱隱化用了蘇東坡“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意境,奠定了全篇的雄壯而又蒼涼的氛圍基礎(chǔ)。 緊接著,詞順勢寫到了被消磨殆盡的一位大英雄,楚霸王項羽。 項羽的英雄氣概,皆在“鐵甲重瞳,烏騅汗血,玉帳連空”十二個字里淋淋盡致展現(xiàn)。 后人讀到這十二個字,可以想象彭城之戰(zhàn)時候的項羽是何等意氣風發(fā),是何等威武豪壯。 彭城也因為有了項羽這位英雄,變得底蘊深厚,而薩都剌來到彭城,懷古的行為才有了依憑與意義。 當年的大英雄,在千百年的時光里,已經(jīng)消磨殆盡,無法追尋了。 這本來已經(jīng)讓人有些悵惘了,偏偏項羽又不同于一般的英雄。因為項羽是一位失敗的英雄,是一位烏江自刎的失敗者。 所以,薩都剌對于項羽的哀嘆與惋惜,就更加深刻。他不由自主想到了項羽“四面楚歌”的絕境,想到了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英雄末路。 項羽取得彭城大捷時有多少得意,多少躊躇滿志,四面楚歌時就有多少絕望,多少心灰意冷。 于是,一種經(jīng)由宏大歷史與悲劇英雄釀造的感慨便自然而然形成了,既有一種慷慨的意興,也有一種無可奈何的傷心。 在這種“思古之幽情”感染下,薩都剌眼中的黃河與高山,仿佛也帶有了嗚咽不平之氣。 哪怕時間經(jīng)過千年,哪怕英雄不在,卻依然有一種悲壯縈繞在彭城的上空。 換言之,“空有黃河如帶,亂山回合云龍”說的是自然的淡然,說的是天道的冷靜,項羽也早已成為過去了。 可是對于人間的人們而言,卻始終忘不了項羽的英雄往事。這其實是用自然的永恒,進一步來映襯“英雄”的永恒。 如果英雄真的徹底被消磨殆盡,薩都剌也就沒有懷古的必要,更沒有懷古的心情了。 詞的下片,提到了“漢家陵闕”,大概是出自李白的《憶秦娥》。加上“關(guān)中”兩字,讀者很容易明白,這是說項羽的對手,那個漢高祖劉邦,在千百年后同樣化為虛無,只剩秋風關(guān)顧。 這兩句與后世楊慎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味道其實是差不多的。 “更戲馬臺荒,畫眉人遠,燕子樓空?!?/p> 這三句全是用典,說的是英雄與美人都成空的無奈。英雄的逝去與美人的逝去放在一起,更加感染人心。 戲馬臺荒,用的是項羽戲馬臺的典故:“項羽因山為臺,以觀戲馬,故名?!?/p> 后來,南北朝時期“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劉裕也曾經(jīng)與賓客在戲馬臺賦詩。一個“荒”字,把一切英雄氣概都收起來了。 “畫眉人遠,燕子樓空”,用的是美女關(guān)盼盼的典故。關(guān)盼盼是張愔的小妾,張愔死去后,關(guān)盼盼居住在徐州燕子樓里十年,后來絕食自盡。 此處的“畫眉人”,指的就是張愔。一個遠字,代表才子佳人愛情的終結(jié)。 宋代的蘇東坡在徐州當官的時候,曾經(jīng)游覽燕子樓,留下千古名句:“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币粋€空字,顯示美人的不可長留,無限嘆惋在其中。 “人生百年如寄,且開懷一飲盡千鐘?!被玫氖恰豆旁娛攀住防锩娴拿洌骸叭松鋈缂?,壽無金石固”以及“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br> 最后“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兩句,還是用了典故。目送飛鴻,是竹林七賢嵇康《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十九首》的名句:“目送歸鴻,手揮五弦?!?/p> 薩都剌以此結(jié)尾,以景寫情,照應(yīng)“空有黃河如帶,亂山回合云龍”兩句,同時“荒城”又呼應(yīng)開篇的“古徐州”,可謂手法高妙,情感渾融,余味悠悠,耐人尋味。 整首詞讀下來,感覺既有豪邁的情懷,也有傷心的哀嘆,寫景與寫情融為一體,還加入了議論的筆調(diào),顯得氣勢雄壯,筆法老練,感情則相當真摯,實在令人拍案叫絕。 |
|